《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承“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起义”,是第三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的对象为我校七年级学生,经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特点:
1、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能积极参与探讨学习。
2、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战争对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字和图片,知道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思想、经济等方面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了解中央集权国家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的局面是怎样结束的?在如此混乱的战国时期,七雄割据不断兼并,秦是怎样担当并完成统一的?(由此导入秦的统一)
【设计意图】
回顾学生在初中以及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可以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两段完全相反的观点,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蠃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
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基础)
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军事优势)
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人心所向)
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趋势)
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个人因素)
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周清扬和罗志祥分手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
天天向上度娘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
学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间、人物、都城、历史地位)多媒体展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学生: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秦王扫六合的过程,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学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蠃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郡县制
教师: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仙剑奇侠传1演员表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图示
教师:郡县制的作用?抗美援朝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
学生: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诸侯割据、是中央集权制的开始。
教师:实行郡县制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郡县制的实行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利,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教师:思考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核心是君主专制,特点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国梦作文800字
教师: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来说一说秦王在政治上有哪些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隶书。(多媒体出示图片)
思考: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
学生: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初中校长述职报告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统一钱币和度量衡有什么作用?
学生:钱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
交流。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度量衡、交通、文字
学生:意义: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筑道路等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对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军事上:
(1)北拒匈奴,修筑长城(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学生:为了北方,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师: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学生: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交通上:
开发,兴修灵渠
教师:修建灵渠的作用?
学生:一方面沟通了岭南的航运通道,使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人漓江,直抵珠江,从而将中原和岭南联系到一起。灵渠始终是南北交往的要道。另一方面,灵渠提供了所辖区域内的农田灌溉和城镇用水。京广、湘桂两条铁路陆续通车后,灵渠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
思考讨论:秦朝在我国历史上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
(2)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紧密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联系。
(4)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
(5)扩大了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三、课堂小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且建立了崭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秦朝是我国历中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端,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会给人民带来很多的好处,对后世发展起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学习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说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