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南关小学 王学才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自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价的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了安全教育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识、艺术特长类等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引导学生在养成教育、艺术教育天地里主动参与,自主创造,自由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艺术兴趣,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本着立足学校实际、延伸课程内容、凸显学校传统特、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理念。突出一个“本”字,也就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和办学理念,体现学校教育特、管理特和育人特等。首先是突出学校这个“本”,以学校传统特为突破口,开发利用本校资源。其次是抓住教师这个“本”,即教师已拥有的专业水平和特长技能,这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实施和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第三是强化学生这个“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本着立足学校实际、延伸课程内容、凸显学校传统特、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理念。突出一个“本”字,也就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和办学理念,体现学校教育特、管理特和育人特等。首先是突出学校这个“本”,以学校传统特为突破口,开发利用本校资源。其次是抓住教师这个“本”,即教师已拥有的专业水平和特长技能,这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实施和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第三是强化学生这个“
本”,从学生家长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特项目、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特长生培养、课题研究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长、学生需求、社区与家长的优势开发而成。依据“文化课成绩与艺术特长同生共长,重德与启智相辅相成”的育人目标,特别是立足艺术特的创建和发展,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作为主要的校本开发课程,初步构建起以艺术特长型、 综合实践型、体育健身型为主的学校课程模式。设置20多个课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修课),建成“十队”“八组”“十五室”,学生参与率达100%。
(一)李弘基mv按课程内容分为:
1、 艺术特长型学校课程:电子琴、舞蹈、小号、儿童简笔画、水墨画、素描、书法等。
2、 综合实践型学校课程:计算机、十字绣、制作(科技制作、手工制作)、小记者培训、棋艺等。
3、体育健身型学校课程:兵乓球、篮球、足球、健美操、田径等。
(二)按课程设置分为:
1、必修课:竖笛、横笛、口琴、小学生思想道德操作指南、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等。
2、选修课:书画、器乐、文体、手工、棋艺、科普等。
3、专修课:书画(简笔画、水墨画、素描、书法)、器乐(电子琴、小号、二胡)、文体(舞蹈、篮球、乒乓球、田径)、制作(科技制作、手工制作)等课程。
(三)按课程研发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先后开发了适合学生实际的《竖笛演奏技巧》《小学生口琴吹奏方法》《刺绣艺术》《少年透视入门》《简笔画入门》《电子琴演奏法》《小学生舞蹈及形体练习法》《象棋入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操作指南》等一系列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终身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例如省级骨干教师王玉荣老师开发的《少年透视入门》这门课,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每节都设计了教学目标,课后设计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若干素描作品图片和范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从学校作品展室、校园内展示的件件
私募基金是什么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快乐”。
(四)按课程完善评价机制,引领课程向纵深发展。
教育评价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不断促进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我校的艺术特长课程评价原则坚持“重过程,兼结果,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等。评价机制做到活动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相结合,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问卷调查、竞赛、作品展示、汇报演出等形式对学校课程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结果记入教师考核,学生的评价表附在"学生的素质报告书"后面告知家长。
学校制订了《学校课程开发规划》《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课程开发指南》《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学校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二、创建活动载体,激发学生兴趣。
1、 以课外活动为阵地,扎实推进艺术实践活动。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活动是艺术生成的机制和源泉。离开具体活生生的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把活动性贯穿于艺术教育始终,在活动中求发展,活动中受教育,活动中出成果。我们通过增强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参与,自由发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创作,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我们将课外活动作为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课堂。在低、中、高年级中分别舞蹈、美术、书法、图画、硬笔书法、器乐、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小组,在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活动。做到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每周一次班级的"自己艺术佳作欣赏"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激发学生练习特长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艺术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校制定的“班班有特,人人有特长”的目标。
2、 以"艺术日、艺术节"为舞台,让学生尽展艺术风采。
英国美育理论家雷德芬曾说:一个孩子,到了进小学和初中的年龄以后,常常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和跃跃欲试的心情,只要给予他们的适当的鼓励和指导,这种能力就可能伴随着其他的重要能力发展起来。学校确定星期三下午为学生艺术日,每年的“六一”儿
童节为学校的艺术节。“艺术日”、“艺术节”为学生搭设了一个能够尽情地自由自在地表演的舞台,创设一个让他们自由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和环境。活动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参与艺术的实践活动,从创、编、排、演、主持都是一个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实践的过程。特别是每年的艺术节上,器乐合奏、大合唱、舞蹈、诗朗诵、相声、小品、音乐剧、课本剧、艺术体操等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既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又让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3、以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美国著名脑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多年研究,探明了人脑两半球的分工:左脑控制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右脑控制形象思维。艺术追求的是神韵与意境,其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都是形象性的。例如绘画、音乐、舞蹈、文学作品、手工制作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同情心、智力开发等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教学中的意境对学生的感染力很大,教师创设一定的意境,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多种感官,使每位学生展开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在手工制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有一种习惯的思考方法,那就是看了材料,才会想到做什么东西。
关于民族的手抄报因为特别的材料总是让我们联想到某些东西,比如毛线可以做头发、纽扣可以做眼睛、盖子可以做轮子等,这样做出来的手工当然也是有创意的,可是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呀,多了就不新鲜了。我们就启发学生可以反过来去想,富有创造性地去想,因为材料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我们做只小白兔,材料就限定为白纸,纸片和小白兔可以说没有特别相似的地方,那我们怎么做呢?当然要把白纸进行变化。我们可以先抓住小白兔的特征:身体、耳朵、兔毛……纸卷起成圆筒状可以做身体、卷成槽状可以制作成耳朵、剪成流丝状可以制作兔毛……经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创作、去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针对现阶段学校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轻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及学生课业负担重,厌学情绪严重等现状,坚持上好学校艺术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动手实践与创新、想象力明显提升,内在潜质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尤其是过去一些学业成绩差的同学,一度失去了学习自信心,但在校本课程这块平台上,又到了成功的乐趣,重新认识了自我,重新激发了学习上进的信心,上课时积极思考探究、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厌学、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增强。
三、彰显艺术特,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艺术教育成为学校一大特品牌。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培养了一批在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编制、刺绣、棋艺等等方面有特长的教师队伍。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声乐、器乐大赛中,先后有三百多名学生获奖。学生器乐合奏《欢天喜地庆佳节》获“甘肃省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奖;舞蹈《校园旋律》获酒泉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搜狗女声在全县第一至七届少儿声乐、器乐大赛中学校连年荣获城区儿童组第一名。2009年、2010年,在全县广场艺术节演出中,我校分获一、三等奖。近年来,学生的书画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金奖946枚、银奖1533枚、铜奖1432枚、优秀奖890枚。学校也连续三年荣获集体一等奖,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社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在全市举行的“融特杯”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同时,学校编写的校本课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操作指南》,在“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县义务教育质量抽测和检查评估中,我校始终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