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种植方案
一、类型与品种
(一).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豇豆又名豆角、长豆角、带豆等。春季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夏秋季栽培于5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7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收。
(二).类型
1.栽培豇豆有长豇豆与短豇豆两类
长豇豆:荚果长30-90cm,嫩荚肉质肥厚,脆嫩,作为蔬菜栽培。
短豇豆:荚果长30cm以下,荚皮薄,纤维多而梗。种子主要做粮食用,也有做菜用。
2. 依植株生长习性分类
①矮生品种,一般株高50cm,顶端形成花芽。早熟。
②半蔓生品种为前期矮生,后期蔓生,蔓长100cm左右。
③蔓生品种为2-3m以上。晚熟,产量高.
(三)依豇豆的荚果颜分
①青荚种::叶片较小,较厚,绿。较能耐低温而不甚耐热,在春、秋两季栽培。
②白荚种:叶片较大,较薄,浅绿。对低温敏感,在夏、秋两季栽培。
③红荚种:茎蔓和叶柄带紫红,嫩荚紫红,耐热,一般夏季栽培。
3.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早翠、改良极早五号、赣园、闽宝、特丰王等今年最漂亮的头像。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周期
麦迪娜回应撞名1.时期划分:
    蔓生品种的生育周期包括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各期历时分别为10d左右、15~20d、10~15d、50~60d。
2.生育特点:
    根系生长与茎叶生长同步。幼苗期根系生长较缓慢花芽开始分化时达到高峰期开花前根系长势迅速减弱豆荚发育时稍有增强结荚期趋于停止
    幼苗期和抽蔓期,茎蔓开始伸长并陆续发生侧枝。长日照、气温低(10℃左右)时,侧蔓发生较早且多。气温较高时(15~20℃),侧蔓发生晚,上位分枝较多。种子低温处理后,多数品种分枝变少。开花结荚期,茎蔓继续生长。种子萌动后低温长日下可以提早抽出花序。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豇豆为耐热性蔬菜,能耐高温,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10-12℃,最适温度为25-28℃;植株生长、开花结荚的适宜温度20-30℃;10℃以下根系吸收能力显著下降。什么是劳动关系管理
2.光照
    豇豆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分为两类,一类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这类品种在长日照和短
日照季节都能正常生长发育,长豇豆品种多属于此类;另一类对日照长短要求比较严格的,
适宜在短日照季节栽培,如在长日照栽培则茎蔓徒长,开花结荚迟。豇豆喜阳光,在开花结荚期间需要良好的日照,如光线不足,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
    豇豆要求中等湿度,但能耐旱。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开花结荚期要求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温度。雨多、湿度大,或遇到干燥的冷风(秋豇豆),容易落花落荚。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根系和根瘤活动,甚至烂根发病,引起落花落荚。
4. 土壤
    豇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均能生长,但以保水力强、排水容易、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粘壤土和砂壤水较适宜。根系和根瘤菌生长的适宜pH值为6.2~7。pH大于8时,影响根瘤生长。pH低于6.5时,固氮能力降低,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小而黄并且从下往上脱落。
朴有天弟弟5.矿质营养
    豇豆一生中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据测定,每生产1吨鲜豆粒,需N16.5kg、P6kg、K12.0kg,其比例为2.7:1:2。幼苗期应供应一定量的氮肥,以促使幼苗健壮生长和根瘤形成。磷肥能促进根瘤生长、分枝和籽粒发育。缺磷,植物叶片呈浅蓝绿无光泽、植株矮小、主茎下部分枝极少、花少、果荚成熟推迟。豇豆进入开花期对磷素的吸收迅速增加,花后15~16d达到高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方向
三、栽培技术
1.育苗
豇豆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春豇豆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
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可采用50孔穴盘育苗,每穴播种2-3粒,浇透水,合理控制温度,既要避免苗期“红根”现象,又要防止徒长。苗龄为25天左右最合适。为了利于种子发芽和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虫卵、病菌,采用高温消毒“籽”播种,效果很好。即先将种子精选,放在盆中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左右4—6小时,捞出稍晾播种,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2.整地   
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地(最好是选用上年未种过豇豆的地块),翻耕14~25cm,每667m2施有机肥料2000~3000kg、蔬菜专用复合肥50kg作基肥,然后做成宽1.8m(连沟)的高畦,并开好深沟,以利排水,防止涝害。
3.定植
    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宽(连沟)种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m2栽3000穴。
4.田间管理
    豆角根深耐旱,生长旺盛,比其它豆类蔬菜更容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加之大棚栽培,光照弱、温度高、肥力足,营养生长旺盛就更为突出,进而影响开花结荚。田间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和早衰。
    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具体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浇定苗水和缓苗水后,随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茎叶徒长。出现花蕾后可浇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水,才能获得高产。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亩施优质速效化肥、二胺50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蔓生的豇豆品种,生长期较长,一般应在火箭少女方否认新歌抄袭采收期间再追施1次氮钾肥,以防止早衰,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
5.合理整枝
    为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平衡,应进行植株调整。①基部抹芽。主蔓第1花序以下各节位的侧芽全部抹去,促进早开花结荚。②蔓腰打杈。第1花序以上各节位,多数既有花芽又有叶芽,应及时将各混合节位上的幼小叶芽除去,促进花芽生长,在侧蔓长出以后,也可留1-2叶摘心.利用侧芽第1节形成花芽。③打尖。在植株生长中后期中上部长出的侧蔓应及早摘心。④主蔓打顶。主蔓长2-3m或满架后应及时打顶,以促进花序的副花序形成,有利于提高豆荚产量。
6.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煤霉病、锈病、病、斑枯病等,虫害有潜叶蝇、红蜘蛛、蚜虫、豆野螟(豆荚螟)等,要注意防治。
煤霉病:豇豆煤霉病又叫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或紫褐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或褐病斑,直径0.5—2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早期落叶。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400倍多菌灵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液500
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加瑞农700倍液。每亩药液50—60公斤,7—10天1次,连续2—3次。
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的小斑点,后变锈褐,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斑点,扩大后,呈紫褐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豆角病: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5—7天,连续2—3次。
斑枯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后转紫红,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
潜叶蝇虫害以幼虫潜入叶里为害,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形成曲折隧道,影响植株生长。潜叶蝇主要为害豌豆、菜豆、豇豆、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莴苣、番茄、茄子、马铃薯等。防治措施:1.采用粘虫板诱杀成虫。2.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喷施药液要着重喷洒叶背面。幼虫为害开始时,选择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如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等,连续喷施2~3次。
红蜘蛛又称豆叶螨。8~9月为盛发期,成、若螨吸食嫩叶,叶片被害后皱缩易落叶。发生初期,叶面失绿变白后变红,叶背的细丝网可直接看出发生的范围和面积。发生后立即用喷雾器喷一个农药包围圈,其范围要略大于发生的范围,然后对包围圈内的植株进行彻底喷药,以防红蜘蛛的扩散。防治措施:1.注意虫情监测,发现有少量受害,应及时摘除虫
叶烧毁,遇有天气干旱要注意及时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生长,抑制叶螨增殖。2.使用选择性杀螨剂进行普治,在结荚期以前和豆荚收获以后进行,重点在叶背面均匀喷雾。可喷施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 1500~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等,注意轮换用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蚜虫:用70%的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5 000 倍液或 40%的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5 000 倍液喷雾,重点喷叶片背面。
豆野螟(豆荚螟)每年6~10月是幼虫为害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角、花和叶柄上,初孵幼虫蛀入嫩角或花取食,造成花、角脱落,大龄幼虫蛀入豆角内取食,被害豆角在雨后常致腐烂。幼虫有昼伏夜出及背光的习性,白天躲在花器、豆角或卷叶中,排出虫粪堵住蛀孔,除阴雨天、白天有零星出来活动外,一般在傍晚时开始从虫孔爬出来活动,至次日清晨终止外出活动。防治措施:1.清除田间落花落角,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角,以减少虫源。2.架设黑光灯,利用成虫趋光习性,进行诱杀。3.药剂选用5%锐劲特2000倍液、40%氰戊菊酯6000倍液、2.5%3000倍液等药剂,每隔10天喷施1次。(喷药的最佳时间在早上6-9点之前豇豆花盛开时,此时药液易接触虫体,重点喷药部位为植株花蕾与落地谢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