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紫紫人体摄影50张
中职美育课程中传统中国画鉴赏与思政元素的融入
【摘 要】本文从中职美育改革及思政融入的重要性出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托物寄情的人格修养、关注生活的人间情怀以及寄情山水的家国意识与民族自豪等思政元素。并通过学生演绎、多途径作品鉴赏平台、趣味练习作业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将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到美育课程中,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蕴意,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职美育、传统绘画、德育思政
一、中职美育改革的重要性及渗透思政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是对中职生美学意识的培养、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总称,是以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中职生的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一种情感教育。
美术鉴赏是作为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和鉴赏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审美,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大力提倡“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下,美贾乃亮的图片
术鉴赏课程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欣赏课更是具备视觉性、时空性、情感表现和人文底蕴于一体,将民族艺术、工匠精神、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进课堂与学生思想中。使中职教育不再是培养简单的技术工,而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白滚滚第几集出生二、当前中职美术鉴赏课程教育现状
1、 授课形式滞后,思政渗透浮于表面
目前,中职美育课程已经在各个专业普遍开展起来,并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授课。但授课形式还停留在简单的内容灌输式,讲教材内容、讲知识点,讲授内容过于理论化。这对于本就学习积极性不高和理解水平有限的中职生来说更是难以接受,长此以往学生便对美育的学习失去兴趣。授形式的固化也导致思政内容的渗透浮于表面,一个作品讲解下来,简单的几句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的总结,或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就当完成了思政元素的融入。这可以说是教师说出来的思政,而非学生感悟出来,课程思政的融入需入眼、入心、入脑,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2、 学生对美育课程及思政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中职学生的已有认知与学习情况来看。本就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存在欠缺,美术属于非考科目更不受重视,对美术课依旧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与偏见,无所谓学不学。其次,传统的中职教学更注重技能学习,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升这一重任还没深入学生内心。部分学生的跟人素养还很低,导致一些观念偏离正轨,缺乏社会责任心,致使每周的美术课形同虚设。
二、传统中国画鉴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传统的中国绘画作为美术鉴赏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艺术。从传统中国绘画中能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精神以及古人的艺术修养、精湛技艺、高尚人格、民族情感等体现,这如同一部极具美感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1、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是先民们的艺术智慧和古代匠人们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们不单单只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凝聚了先人们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坚持与恒心,是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例如:举世闻名的敦煌莫
高窟,经历了十几个朝代,汇聚了无数匠人们的高超技艺才绘制和雕凿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壁画与塑像,被称为东方艺术宝库。又例如五代时期宫廷画家黄荃,13岁学画刻苦钻研练习,善采诸家之长,取长补短故自成一家。他的传世珍品《写生珍禽图》至今被后人临摹与学习,成为工笔画学习之范本。从这幅画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对珍禽的刻画十分精细,质感极强栩栩如生,折页充分显示出画家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同时也反映出画家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与持之以恒的写生过程,经历不断磨练才创此成就。
通过此类绘画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与学习经历,让学生了解画家们对艺术的坚定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体现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刻苦勤奋、不怕困难与失败,积极进取精神。更是帮助一些沉迷网络游戏,存在不良习惯以及对未来毫无目标的学生转变人生观念,树立理想与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在学习工作中保持严谨、踏实、细致、敬业的态度与作风。
显微镜下的大明什么时候播2、 托物寄情的人格修养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画家王冕
笔下的梅花,似乎个个都颇具气节,通过描绘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像这种托物寄情来抒发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画作,在中国绘画史上比比皆是,特别是集中在文人画一类。自古以来“梅、栏、竹、菊”被誉为四君子的象征,因此许多文人画家都擅长把“四君子”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如元代画家郑思肖的作品《墨兰图》,被称为“无根兰”,他画的兰花常露根不见土,并在画上题词“纯是君子,绝无小人”,以此来表达亡国之痛和不与外敌同流合污的高尚情节。除此之外,还有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他的画面用笔洒脱,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在画中题词“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第明珠无出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以此来表达画家落魄洒脱、郁郁不得志和愤世嫉俗的心情。
从这些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格修养与道德情操,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画,更要读懂画。通过这些作品来弘扬君子之道,用道德感化学生的内心世界。类似于这样的文人画作品,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培养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能够具备不惧艰难、不怕挫折、勇敢奋进的精神。
3、 关注生活、感受人间情怀
当艺术家们不在围绕用山水、人物、花鸟这类传统中国画题材来表达艺术与情感之后,他们又把目光转向了描绘人间生活。一些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周围的真实生活、日常的生活劳作和不同人的喜怒哀乐。中国自古注重对女子德行劝诫,修身养性与修饰容貌更为重要。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也常体现这一主题思想,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描绘的是悠闲舒适的环境中宫中女子化妆的场景,以此告诫女性不要只重视外表而忘记修养德行。到了唐代,绘画内容不再是以对女子的德行教化为目的,而是专门描绘她们在宫中的生活场景。如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一正在捣丝的宫中女性,她们的装束恬静娴雅,神情自若,动作娴熟。还有一位调皮的小女孩融入其中,这样衣服和谐场景表现了唐代宫女生活的细节与真实状况。宋代李嵩的《货郎图》则描绘了市民百姓的生活状态。挑担的货郎带着琳琅满目的货品来到农村,吸引了这里的妇女与小孩,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前去观看,作品极富民间气息。
从这些作品中不仅能看到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画家对市民生活的观察,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喜悦与热爱。因此,从对这类作品的鉴赏中,老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画家的角度来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不同时代人们的穿着、表情以及生活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人间温暖。这有助于对中职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对生活的热爱。当今许多中职学
生,对生活缺乏热爱,与同学朋友甚至亲人缺少沟通,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对生活更是缺少热情,麻木在自己的世界或者游戏中,长此以往会造成冷漠、麻木不仁的性格。因此,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活趣事,从这样一幅幅画中来解读人们的生活乐趣与生活向往,更要理解作品中饱含的人间情怀。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
4、 寄情山水的家国意识与民族自豪
汪东城卫生巾广告都说中国绘画记录着中国的历史,每一幅画都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荣辱与兴衰。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记录了唐朝的国力强盛与各民族间友好往来的场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展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与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更是通过这样一幅作品展现宋代市民的社会生活风貌,从而体现了宋朝经济繁荣与人民富足的生活状态。中国画中表现人们疾苦的作品历来不少见,如蒋兆和笔下的《流民图》,将一老、弱、病、残,身着破衣烂布,面容窘迫无家可归的流民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让我们铭记那段落后被挨打的历史。傅抱石、关山月的《》,穿越时空将南北方景与旭日共存,展现了中国新时代的到来,寓意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
通过对这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让学生明白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在人民独立、民族富强的道路上做出了贡献和伟大牺牲得来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坚贞不屈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欣赏与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对国家国情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免高速费的时间2023三、传统中国画鉴赏融入思政的几点建议
1、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
中国美术史上的绘画作品有很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们一一介绍讲解。走马观花式的美术鉴赏对中职学生来说更是起不到美育的作用,只会过目就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能精选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作品来进行深入解读。其次,作品中思政元素的提取应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易懂的同时又能内化于心。除此之外,对于绘画作品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有意结合中职学生的生活现状与思想现状。根据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工作、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作品题材与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够从每鉴赏的一幅作
品中,不仅能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更能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进行自我教育与思想感化。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要想提高学生对与美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思政元素能更有效地沁入学生心灵,则要求教师们改变传统的美术鉴赏方式,应多方式、多感官、多平台来调动学生对于美育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对传统中国画欣赏不仅仅只是教材中有,结合“学习强国”平台,能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来欣赏优秀的传统绘画作品,还能在平台上留下自己的学习感悟。在课堂上,教师课堂带领学生通过在线博物馆的形式,身临其境地去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真实展现在学生眼前。为了使学生更有参与性,可以在课堂环节中设置“我与名画对话”的趣味环节,学生分角扮演画中人与画外人,围绕画中的内容、情节、故事等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下,深入多名画作品的理解,更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中。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老师们更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美育课堂更生动。
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和开展课程思政同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主题,二者应该同向同行。作
为新时代的美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坚守和践行好这一份美育使命。美术教育作为中职学生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更应挖掘出美术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对传统中国画的了解与学习更是重中之重。中国绘画记录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蕴含了古代人民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画家们的艺术追求,这就是一本厚厚的、活的思政史。作为美术老师,应创造性地提取这些元素,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让作品活起来,融入学生的生活与思想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劳动美、健康美与艺术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