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户办理
天兵照雪由民国看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
弁言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在接受《美术观察》采访时说过:“书法对人格的形成有着启蒙的作用,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感悟、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书法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优势,如何发挥、如何弘扬、尤其是如何普及,也就是如何将书法的这种巨大文化价值‘做实’,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问题’”。是的,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常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书法也不例外。自《意见》和《纲要》颁布以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问题成为当今热议的话题。
一、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书法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国处在一个社会动荡、时局十分不稳定的时期,但还是将教育放在了首要地位。就对中小学的教育而言,民国年间就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等等一系列规章政策。当时的教育机构和现在不同,是私塾和正规小学校并存的教育机制。
如何下载mv    1.私塾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自1912—1949年整个民国期间,私塾、家塾最通用的课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深入一些的课本如《幼学琼林》以及按生员素质开讲‘先秦诸子’基本常识和唐诗等,也有的讲授、背诵《仓颉篇》,但是‘描红’临摹碑拓法帖仍是主要教学内容。”这里提到书法教育以描红为主。所谓描红,就是在印有红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类似于现在流行于市面上的硬笔字帖,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纸,下面是红字。“民国时期,不仅《千字文》有名目繁多的‘描红’本,就是朗朗上口,不识字者也能背诵的《百家姓》也有‘描红’本”。王姬演过的电视剧
    2.正规小学校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由模仿日本、移植欧美教育制度到逐渐本土化的转折阶段。当时虽然社会动荡不堪,局势混乱,但教育还是处在一个不容忽略的地位。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教育部便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等章程。其中《小学校令》中就规定:“小学校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
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这一规定充分显示了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注重儿童的身心教育。在学制上,1922年教育部制定的《学校系统改革令》中将原来的“七四”制改为“六六”制,取消了国民学校与高等小学的名称,改为初小四年,高小两年。中学改为三年,分初级中学三年和高级中学三年。
    就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而言,民国时期并没有专门的书法课程设置,书法是依附在国文课程中的。在1912年11月“《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第三条中有‘国文要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初等小学校宜正其发音,使知简单文字之读法、书法、作法等,高等小学校首宜前项教授,渐及普通文之读法、书法、作法等,其中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在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令》中,书法是附属在国文课程中的。学制四年中均有习字的要求,其中第一、二、三学年习字均学习楷书与行书,到第四学年渐进为行书及草书。在1916年1月的“《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第一章《教则》第四条《国文要旨》有‘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条”。
    教育部制定的章程中对中小学生的书法学习做出了规定。然而在施行过程中,中小学校又面临缺乏师资的问题。“民国时期的中、小学校根据各自办学条件,有的设置专门的书法
课,有的由國语或手工图画课教师兼任。”当时的现状是没有具体的书法课程的设置,作文是当时练习书法的形式之一。孙洵在《民国书法史》中就提到,“尤其是国语教师规定学生的作文,因当时的作文本是自右向左、自上而下,适宜毛笔书写(至于低年级的‘描红’本,与私塾没有区别)”。
    民国期间无论是私塾还是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描红”都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种形态。“小小蒙童时代的描红仿影学习,笼统说来也是书法启蒙教育”。
二、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意见》,其中指出:“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意见》中对各年级的学习情况作了大致的分布,确立了一个教学标准。为了保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顺利实行,2021年教育部又出台了《纲要》,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此外,在教材编写上,《纲要》建议:“教学用书的编写应该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高中语文、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标准和本纲要的有关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要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4‘基本字表’,参考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小学中、高年级《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以硬笔楷书、行楷和毛笔楷书为主体;初中《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这样,在针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编写上,就有了一个规范,明确了一个目标,可以有目的性地编写,直至教学。
    文件要求各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但是,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现了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即是教材和师资问题。有些学校虽设有书法课,却由于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只能由语文或国画老师担任;有些学校有书法教师,但由于无正规教材,教学上也有些不知所措。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的相关对策是:
    1.“蒲公英计划”。“蒲公英计划”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
士生导师陈振濂先生出资创建的。这是针对教育部规定各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但在实践中却遭遇师资缺乏而采取的措施。质言之,“蒲公英计划”就是专门为培养中小学书法教师而设计的。陈振濂先生有多年教学经验,对于中小学生的书法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第一,一定要让孩子们去写、去体验;第二,通过书写要让他们感受到乐趣;第三,教学时要强调书法教育的审美和艺术性成分,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方面。”这里陈振濂先生强调要把培养孩子的乐趣重视起来,再逐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学。
    2.“翰墨薪传工程”。为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宗旨,加强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了《关于实施“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司〔2014〕40号),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进行“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项目。
    3.等级考试。自2021年《意见》下达至今,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其中促进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一项举措便是等级考试。虽然对于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是一个促进,但是这与教育部下发的文件精神相违背。《纲要》中明确说明:“教育行政部
门不组织中小学书法教育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现今,组织中小学生硬笔、软笔等级考试的机构层出不穷,然而它们却与教育部文件相矛盾,这里面当然也牵涉到经济利益。
    4.将艺术考试纳入小升初的范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中指出:“教育部将从2021年起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这样出台一个专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文件尚属首次,也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
三、民国与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比较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我们看到,虽然民国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但也比较重视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民国与当前的教育部都颁布了关于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政策,也都面临师资缺乏的问题。不过亦有不同:
    1.民国时期中小学校的书法大多是依附在国文课程中的,并无专门的书法课程设置;当前的中小学校虽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但由于种种原因,多被其他课程取而代之。栖息的意思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
    2.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注重以儿童的身心教育为主,初等小学校宜正其发音,使其能知简单文字之读法、书法、作法等,高等小学校首宜前项教授,渐及普通文之读法、书法、作法等,其中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