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的形音义
汉字建“部首”,属许慎之创造。
费翔个人资料《说文解字·叙(上)》曰:“……将以理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段玉裁注:“类,谓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达神恉者,使学者皆同憭于文字之形之音之义也。厕犹置也。分别部居,不相杂厕,谓分别为五百四十部也。谊兼字义字形字音而言。昭,明也。谕,告也。”王筠按:“《说文》以字形部居,独出千古,后世所宗。”
往后的文字学家觉得,汉字划分五百四十部过于繁杂,于是不断地对“部首”进行梳理归并,直至今日所通行的二百零一部。
赵丽颖怀孕是吴亦凡现今通行的“部首”,以独体字居多,形音义兼具,部属之字则能大致辨别其类,领会其意。但,也有一些乍看上去只是起首笔画而已,至于它是什么读音,表示什么意思,今人多有不识,或以简化字注音释义,势必与先民造字的原本意图相去甚远。
为正本清源,以利于弄懂造字之本义,笔者以《“部首”的形音义》为题,从文字学大师著作
宇智波斑中抄录部分解释部首的形音义的精彩内容,与诸文友分享。
第一组:“丶”;“冫仌”;“氵”;“灬”。
“丶”,俗称“点”,读音zhǔ。一义为灯中火炷,《部首订》云:“镫(灯)中火主为本义”。又一义为句断之顿号,《说文》曰:“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意思是说,古人每读书句毕,以笔作丶为断。
“冫仌”:“ 冫”在字左,“仌”在字下,俗称“二点水”,读音bīng。许慎曰:“冻也,象水凝之形。”徐锴注:“冰初凝文理如此也。”《说文解字·仌部》有17字(《辞海》“ 冫”有36字),字义大都与寒冷冰冻相关。
“氵”,即“水”,用在字左写作“氵”;用在字的下部写作“水”,如“泰”、“浆”等。《说文解字·水部》字众多,文468个,新附字23个。字义多为水流、水域名称或与液体相关之物。但,有些字与“冫”部重复,如“冲”“沖”实为一字。
“灬”即“火”,写在字的下部,字义大都与加热、烹煮有关。请注意,“魚”“燕”“熊”“罴”等字下部四点不是“火”,“魚”“燕”的“灬”表示尾巴形状。
第二组:“凵”;“匚”;“冂”。
“凵”,读音qiǎn,一义为:“凵卢,饭器,以柳为之。象形。”另一义“张口也,象形。”(以上引文皆为许慎语)《通训定声》云:“坎也,塹也,象地穿,凶字从此。”
“匚”,俗称“匡字框”,读音fāng。《说文》曰:“匚,受物之器,象形。”《部首订》云:“匚即匡之古文,受物方器也,正象竹编之形。”
“冂”,俗称“同字框”,读音jiōng,即“冋(冏)”字。许慎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界也。”《说文解字·冂部》有“央”字,释曰:“中央也。从大在冂之内;大,人也。”由此可见,位居中央之人管的范围够宽广的。
洪泽县邮编第三组:“冖”;“宀”。
上古卷轴5外交豁免“冖”,俗称“脱宝盖”,读音mì。许慎曰:“冖,覆也。从一下垂也。”《玉篇》注:“以巾覆物,今为幂。”故,“冖”部字多与覆盖之义有关,最能代表的字如“冠”。
“宀”,俗称“宝盖头”,读音mián。许慎曰:“宀,交覆深屋也。象形。”段玉裁注:“古者
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王筠言:“(宀)乃一极两宇两墙之形也。”该部之字皆与宫室家宅的名称,或与在房屋之中做事有关联。
第四组:“厂”;“广”。
“厂”,俗称“厰字头”(注),读音hǎn。许慎曰:“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句读》云:“左之斗绝者山也,上之横覆者厓也,上山不能横出,故曰山石之厓岩。”以上所言,意为山一侧有岩石横出,其下可居人。“厂”部字可表示和山崖、山、石或房屋有关的事物。又:如今“厂”成了“厰”的简化字。
“广”,俗称“廣字头”,读音yǎn。许慎曰:“广,因厂为屋,象对刺高屋之形。”徐灏释义云:“因厂为屋,犹言傍岩架屋,此上古初有宫室之为也……对刺,谓屋上作人形相对也。”王筠《说文释例》云:“广当与宀相次耳。广乃一面有墙;宀则两面有墙,而中高者为栋极,左右杀者为两宇。”“广”部字之义与房屋等建筑物有关。又:如今“广”成了“廣”的简化字。
“厂”部有个“厍(厙)”字,“广”有个“库(庫)”字,二者形近,极易写错,写手得多加留意。
又:“府”“库”二字本义都是“藏”,但有所分工,许慎曰:“府,文书藏也。”徐灏云:“府主出纳,故从付声。”许慎又曰:“库,兵车藏也。从车在广下。”段玉裁云:“此库本义也。引伸之凡贮物舍皆曰库。”
第五组:“卩”;“ 阝(在左)”;“阝(在右)”。
加班工资计算方法“卩”,俗称“硬耳朵”,读音jié,古文写作“卪”。许慎曰:“卩,瑞信也。守国者用玉卪,守都郫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符,土邦者用人卪,泽邦者用龙卪,门关者用符卪,货贿用玺卪,道路用旌卪。”徐锴注:“今皆作節字。卪象半分之形,守国者,其卪半在内,半在外。”徐灏云:“窃疑此字乃象骨節之形,引申之义为節制,故令印等字从之耳。”
顺便提一下“節”,本义为竹節。竹不属草,现在把“節”简化成“节”,莫名其妙。
“ 阝(在左)”,即“阜”,俗称“左耳朵”。许慎曰“阜,大陆,山无石者。”《尔雅·释地》云:“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
《说文解字·阜部》有“陰(阴)”“陽(阳)”二字,《说文》曰:“阴,水之南,山之北也。”《榖梁僖二十八传》云:“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阝(在右)”,即“邑”,俗称“右耳朵”。许慎曰:“邑,国也。从‘囗’(音围)。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句读》云:“邑之名,古大而近小。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邑”部亦为大部,《说文》收182字,其义皆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
注:“厰”字里的左半部应是“敞”不知为何,电脑字库竟然是“敝”。
第六组:“彳”;“廴”;“辶”;“夊”。
“彳”,俗称“双人旁”,读音chì。许慎曰:“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段玉裁注:“三属者,上为股,中为胫,下为足。单举胫者,举中以该上下也,胫动而股与足随之。”余以为,“彳”是“行”的左半部,而“行”的右半部“亍”,读音chù,则“彳”“亍”连读为“chìchù”,乃脚步之声也。“彳”作部首的字,其义与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
设问:“彳”部有“微”字,今义为“细小”,它与“彳”有什么关系?其实,它的本义是“隐行也”(《说文》语)。《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注云,微,匿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赵使人微捕得李牧,皆隐行伺察之义。”
“廴”,俗称“建字底”,读音yǐn。许慎曰:“廴,长行也。从彳引之。”徐灏云:“长行者,连步行也,故从彳而引长之。”凡“廴”部字,可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徐锴对“延”字的解释正是“长行”。
“辶”,俗称“走之底”,古文写作“辵”,读音chuò。许慎曰:“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句读》云:“(辵)部中字皆行义,辵与行同意。”王国维《说文练习笔记》言:“辵之训当为行也。”凡“辶”部字,其义与行走、路程或脚的动作有关。
设问:“造”字的意思是“制作”,丝毫看不出它跟“辵”的关系。余以为,“造”本应是“艁”; “艁”者,从舟,告声,本义为制作舟船。然而,“造访”即与行走有关。
“夊”,读音suī。许慎曰:“夊,行迟曳夊夊,象人两胫有所躧也。”徐灏云:“谓缓步而行,夊夊然若有所曳也。”《六书精蕴》云:“(夊)象人曳杖形。”凡“夊”部字,其义和脚的动作有关的,和“止”部相通。
与脚及行走动作相关的部首还有“止”、“足”、“走”等,这里就不说了。
第七组:“幺”;“糹(纟)”。
“幺”(小篆字形像个小葫芦),读音yāo。许慎曰:“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义证》云:“重厶为幺。幺象月昧也,亦象子初成之形”。王筠引《集韵》语:“(幺)象子初生之形也……则成胎三四月时,其体已备,但在胞中,四体不能展布,故象其拳曲而作幺也。”徐灏云:“凡物之小者皆谓之幺,因之子初生亦曰幺也。”
“幺”部最具代表性的字是“幼”,其本义“少也”。徐灏解释:“幼从力从幺,言其力微也。”幼小之人,其力单薄,实属正常。请注意:有人以为,“幺”部字与“丝线”之类事物相关。不然。所以接下来谈“糹(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