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娜抱枕共享打印机无法连接
南西厢记与北西厢记之比较
婚假 国家规定  在中国戏曲史上,《西厢记》有南北之分。《北西厢》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而《南西厢》,则是采用南戏或传奇的形式、用南曲演唱的《西厢记》。《北西厢》将流传已久的西厢故事基本定型,堪称北曲压卷之作。《南西厢》以适应表演西厢故事的时代需求“改北曲为南曲”。南北西厢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北西厢》中的情节以自然为主,《南西厢》中的情节则以通俗为主。从戏曲史上的影响来看,《北西厢》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学上,《南西厢》的影响主要是在舞台上。
  在明代,由于戏剧形式的演变,元杂剧并不适合此时演出的需要,而《西厢记》又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因此,改写应运而生。在明代的诸多改本中影响较大的是崔时佩、李景云的《南调西厢记》(以下简称《南西厢》)。《南西厢》的情节基本同于《北西厢》,只对部分唱词和说白做了调整和改写。
象棋小技巧
  《南西厢》使西厢故事又得以在舞台上传演,并延续到了当代。《南西厢》虽然很大程度地继承了《王西厢》,但还是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文学上的差异反映了元代社会文化与明代
社会文化的差异。两种社会文化差异的根源是元代更多的是游牧文化,而明代则是汉文化。本文将以崔、李《南西厢》改本为例,对《南西厢》与《北西厢》进行比较,并分析《南西厢》与《北西厢》形成的文化差异原因以及特点。
拍拍设置  一、《南西厢》与《北西厢》之比较
  《南西厢》在情节上没有较大的改动,基本上是按《北西厢》的情节来设置的,全剧三十八出分别是:家门正传、金兰判决、萧寺停丧、上国发韧、佛殿奇逢、禅关假馆、对谑琴红、烧香月夜、唱和东墙、目成清醮、乱倡绿林、警传闺寓、许婚借援、溃围请救、白马起兵、飞虎授首、东阁邀宾、北堂负约、琴心写恨、情传锦字、窥简玉台、猜诗雪案、乘夜逾垣、回春柬乐、病客得方、巫姬赴约、月下佳期、堂前巧辩、秋暮离怀、草桥惊梦、曲江得意、泥金报捷、尺素缄愁、回音喜慰、诡媒求配、衣锦还乡。《南西厢》易北曲为南曲,南曲与北曲由于形成于不同的地区,在声情上有不同的特征,北曲字多腔少,节奏较快,具有高亢激越的声情,适宜用于表现战争、公案等情节;南曲字少腔多,节奏舒缓,具有委婉细腻的声情,适宜用于表现男女爱情。《北西厢》全用北曲,对于表现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惠明冲出重围下书这些情节是适合的,但从整本戏的来看,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用宛转细腻的南曲来表现更为合适。
  1、《南西厢》较之《北西厢》之优点
  在情节方面,《南西厢》弥补原本情节中的缺陷,如《北西厢》第三本第三折描写莺莺约张生幽会,临期反约的情节:
  (末作跳墙搂旦科)(旦云)是谁?(末云)是小生。(旦怒云)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末云)呀!变了卦也!(旦)红娘,有贼!(红云)是谁?(末云)是小生。
  《南西厢》则改为:
  (生急抱旦介)(旦)你从那里来?(生)跳墙过来。(旦)红娘曾见么?(生)方才见来。(旦推开、叫介)红娘,不好了!有贼!(生)此话难当抵。(贴)是谁?(生)是小生。(贴),不要慌,是熟贼。(旦)这,贼有甚生熟?
  《北西厢》中莺莺临期反约,虽说是与平时所受的封建教育有关,但她请张生前来幽会,突然又反悔,不太合情理;而崔、李改本改为是她得知张生跳墙进来时,怕被红娘看见了,这才反约。作这样的改编,更能显示出莺莺的既想得到美满婚姻,又顾忌传统礼教的
矛盾心理。
  在舞台演出方面,《南西厢》的舞台效果大为增强。《南西厢》将一人主唱改为上场脚皆唱,《北西厢》第一本第四折由张生一人唱,而在改本中,上场的生、旦、贴、老旦、末、净、丑皆有唱段,既有独唱,又有合唱。此外还增加净、丑等脚插科打诨的情节。净、丑等脚的科诨,使得戏曲妙趣横生,引起观众的观赏兴趣。
  2、《南西厢》较之《北西厢》之不足 靖靖
  在情节方面,《妆台窥简》这出戏中,原本通过“传简”与“窥简”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刻画了红娘与莺莺的心理状态。红娘满心喜悦带着张生给莺莺的简帖来到莺莺的闺房,在她看来,这封简帖可以减轻莺莺和张生的相思之苦,莺莺看到应该高兴。当把张生的简帖交给莺莺时,却又犹豫。红娘很了解莺莺,知道莺莺内心虽然爱着张生,但表面上却不敢承认。于是她把简帖放在莺莺的妆盒上,等她自见。而莺莺因不见红娘回话,记挂患病的张生,故一夜未曾睡好,被红娘叫起后,慢吞吞地“轻匀了粉脸”,当目光触及到妆盒上的简帖时就没有心思梳妆打扮,随便将散乱的头发一“挽”,赶紧“将简帖儿拈”,迫不及待地“拆开封皮孜孜看”。等到她意识到红娘的存在以及这封简帖的由来,马上改变了神态,“只见
她厌的早挖皱了黛眉”,接着又“忽的低垂了粉颈”。等到打定主意要训斥红娘后,便“氲的改变了朱颜”。而正在一旁察颜观的红娘见到莺莺变了脸,便马上感到事情不妙,“决撒了也”!莺莺果然对红娘大加训斥,并声言要“告过老夫人,打下你个小下截来”。“传简”与“窥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娘与莺莺的心理。而《南西厢》虽也写了红娘与莺莺的冲突,但对两人心理的展示不如原本生动,红娘上场时只交代传简一事,并没有展示她的心理,对莺莺的描写,也没有写她先喜后怒的变化过程,这点不如《北西厢》细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