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古代戏曲)第五章王实甫《西厢记》
教学目的:了解《西厢记》故事题材的演变,掌握《西厢记》思想内容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莺莺等人物形象,以及心理描写的特。
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和故事演变
一、《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元初大都(北京)人。王实甫是一位仕途失意的文人,是熟悉勾栏生活的剧作家。他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贾仲名【凌波仙】词云:“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服低。新传奇,旧杂剧,《西厢记》天下夺魁。”朱权《太和正音谱》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如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王实甫著杂剧十三种,今传《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还有《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成就不高。《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极富盛名。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问题,有五种不同看法:一是王实甫作;二是关汉卿作;三是王作关续,前四本王实甫作,后一本为关汉卿续,这一说在明代最为流行;四是关作王续,前四本关汉卿作,后一本王实甫作;五是集体创作,“王西厢”是集体修订的产物。因为《西厢记》的语言风格与关汉卿相去甚远,绝
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于是可排除二、四两说;且《西厢记》前后艺术风格、语言习惯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排除五说。所以,其中一说、三说影响较大。《西厢记》第四本【络丝娘煞尾】提示下本内容:“都只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鸳鸯煞】前人批语云:“…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为下文寄书作过渡。前人谓《西厢》至此已完,后为续尾,殊不可信。”可见,前贤已经注意并解决了这一问题。《西厢记》是一气呵成的,肯定是一个人的作品,故当断定为王实甫所作。
rom是什么意思二、故事演变
《西厢记》的故事题材源于唐代传奇元稹的《莺莺传》《会真记》)。关于元稹的《莺莺传》,一说是虚构故事;一说是真人真事,张珙就是唐代诗人张籍,或说是元稹本人。原来的情节是这样的:书生张珙赴京途中,在山西普救寺见到一对流落的母女郑夫人与莺莺。
贼人包围寺院抢亲,张生设法解救,夫人强迫莺莺谢恩。张生见到莺莺后神魂颠倒,借助于红娘,私订终身。后来张生进京赶考,抛弃了莺莺。张生认为女人是“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而自己是“善补过者”。传奇的结局是始乱终弃。
到宋代,《莺莺传》广泛流传。罗烨《醉翁谈录》记载《莺莺传》改编成为话本;周密《武林旧事》记载《莺莺传》被搬上了舞台,宋杂剧中有《莺莺六幺》杂剧;王国维考证“六幺”就是“绿腰”,是曲牌名。宋代诗词中多用《莺莺传》典故,其中苏东坡用的最多。也有人把红娘作为曲牌名称,《永乐大
典戏文三种》之《张协状元》中有“赛红娘”、“添字赛红娘”两种曲牌名。金院本有《红娘子》、宋代南戏有《张珙西厢记》,都写同一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故事的倾向性有了转变。宋代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没有写始乱终弃,而略去最后“抛弃”的一节。赵德麟【商调·蝶恋花】认为不应让崔莺莺和张生分手,“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愁”,说明同情给了莺莺,主题有了变化。到金代,故事则发生了根本变化。金代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是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讲唱文学作品。作品把崔张作为正面人物,写到他们团圆为止,倾向性彻底改变。本来矛盾只限于崔张男女双方之间,“董西厢”把老夫人放在崔张的对立面上,这样矛盾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董西厢》的人物也有了变化。《莺莺传》中红娘无足轻重,“董西厢”加重了红娘的分量,使其形象丰满了。但“董西厢”也有不足之处,孙飞虎抢亲一节花了六分之一的篇幅,显得罗嗦芜蔓;张生猴急、莺莺私奔有庸俗低级的一面。总之,“董西厢”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西厢记》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王实甫《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一本《闹道场》,包括楔子、一折《惊艳》、二折《借厢》、三折《连吟》、四折《闹斋》;二本《夜听琴》,包括一折《寺警》、楔子、二折《请宴》、三折《赖婚》、四折《听琴》;三本《害相思》,包括楔子、一折《前候》、二折《闹简》、三折《赖简》、四折《后候》;四本《梦莺莺》,包括楔子、一折《私会》、二折《拷红》、三折《别宴》、四折《惊梦》;五本《庆团圆》,包括楔子、一折《捷
报》、二折《寄愁》、三折《争婚》、四折《团圆》。其中一本是故事的开端,二本、三本是故事的发展;四本一、二、三折,是故事高潮;五本是故事结局。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美丽、聪明、深沉、谨慎、幽静,深锁闺中,无法驱遣青春的苦闷。她本能地追求幸福的爱情,遇到了张生后,一见钟情,爱情开始萌芽滋长。她希望主动接近张生,张生月下吟诗,她酬和联吟,处处留情。她对张生的爱情纯洁透明,没有杂质,并一步步走上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老夫人食言以后,她内心反抗,又惧怕老夫人的威严,心里十分矛盾。她心系张生,求红娘去问病,先送简,又赖简,忸怩作态、优柔寡断,矜持中表现出心情的郁闷、彷徨,她的家庭教养、贵族身份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莺莺追求爱情幸福,对自己的行为又有所怀疑和顾虑,对红娘有所顾忌,所以处处小心,步步设防。其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少狡黠,表现为少见的矜持、深沉、谨慎。她始终把情放在第一位,当张生被迫进京赶考,她认为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但得一个并头莲,强如状元及第”,把爱情看得比状元及第还要珍贵,这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大胆赤诚追求。她希望张生不要再沾惹“异乡花草”,要求爱情专一,可见她也担心可能被遗弃的遭遇。这说明她是一个清醒、细心和富有远见的、因爱情而走向叛逆的贵族千金。
张生是一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志诚种。他对于爱情执着、专一、大胆,表现得文采风流、豪爽飘逸。初见莺莺,他就神魂颠倒,显得轻狂冒失。“赖婚”一场,他起先憨态可掬;老夫人变卦后,他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气急败坏。莺莺赋诗约会,他居然将诗理解错了,引发了一场误会,加强了喜剧探险之旅作文五年级500字
调。同时,他又有软弱气馁、轻狂气盛的一面。面对封建礼教的重重阻碍,他曾经想到上吊自尽,缺少斗争胜利的信心和反抗到底的勇气。与莺莺成亲以后,被迫上京应试,他没有莺莺那种燕尔新婚又忍痛分离的伤心。长亭送别时豪言“白夺一个状元”、“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草芥”,表现出少年书生狂妄自大的共性。他痴得可爱,又迂得可爱。
红娘作为婢女,自有其受压迫者的是非标准。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行监坐守”,她从心底不满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束缚。当她觉察到莺莺与张生的情意后,便有意玉成其事。红娘具有正义感,聪明、勇敢、机警、老练、乐观、爽朗、泼辣。她巧妙地周旋于小与张生之间,观言察,拿捏准确。她对老夫人的拷问义正词严,用“人不能无信”的封建大道理回应老夫人,以维护家族利益和封建纲常的姿态,抓住其弱点,击中其要害,赢得了胜利。她对莺莺慷慨相助,她的行为常常是小内心的外化。
老夫人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的代表。她先为了保全性命,轻率将莺莺许嫁张生,事后又想变卦,表现出阴险、虚伪、狡猾的性格。她对女儿严加管教防范,安插红娘实施监督,竭力维护封建礼教和家庭声誉。这一点反而弄巧成拙,恰好被为了爱情而义无反顾的叛逆者所利用。最后,她不得不承认莺莺与张生的婚事。她强迫张生进京应试,为了挽回最后一点尊严,得到一丝安慰,达到心理平衡,显得十分可怜。她是封建家长的典型,充分体现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
李贞贤电影
《西厢记》主要表现了爱情与婚姻的矛盾、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的矛盾。这里的礼教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是门当户对;三是男尊女卑。作者有意从两方面表现矛盾,一方面是崔张与老夫人的矛盾,表现为自由爱情与父母之命、门当户对的矛盾。其实父母之命是表面现象,门当户对才是要害、实质,父母之命与门当户对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另一矛盾是莺莺与张生的矛盾,表现为自由爱情与男尊女卑的矛盾。前者是主要矛盾,后者是次要矛盾,两者进行穿插。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两个矛盾都达到了高潮。作者用妥协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对于父母之命,用私会的形式进行冲击;对于门当户对,作者通过张生中状元进行调和。这种安排有向礼教妥协的一面,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张生被迫赶考,莺莺说:“不慕豪杰,不羡骄奢,只愿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表现出强烈的爱情叛逆情绪,但她并没有付诸行动,根本上还是妥协了。
剧本有的曲词中,也存在精华、糟粕混杂的现象,如第四本第三折【上小楼】:
年少啊轻远别,情薄啊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引文见《古本戏曲丛刊》影明弘治本)
“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表现出将爱情看得高于功名、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在当时的时代环境里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而“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门当户对的腐朽思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的描写则稍显庸俗。这是读者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严格区分取舍的地方。
总之,《西厢记》描写了崔张爱情的曲折历程,揭露和嘲讽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肯定和歌颂了青年男女为反对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所进行的斗真,表达了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思想。《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爱情主题的演变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性
赌王何鸿燊女儿《西厢记》是元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杂剧之一,这主要表现为:
一、精彩的喜剧冲突
《西厢记》是一部杰出的爱情喜剧,喜剧冲突是重要关目。《西厢记》也有许多精彩的喜剧关目,如对老夫人负义背盟、郑恒造谣欺骗的合理夸张,又如对张生痴情风魔、莺莺矜持作态以及红娘热心快肠所造成的种种误会的细腻描写。二者绾结纠葛,又以后者为主,生动地揭示出他们心曲中的隐微,喜剧效果十分强烈。例如老夫人事前许婚,事后又食言,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忍暴露无遗;莺莺先送简,又赖简,贵族少女对于自由爱情的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也和盘托出,令人解颐。
烤鸡翅的做法大全二、成功的心理描写
《西厢记》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形象,准确地表现出各个不同身份的人物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征。作者善于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十分出。这在古典戏曲小说中比较突出,对于刻画人物起了重要作用。
其一,借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如【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秋天的碧空飞雁、西风黄花烘托离人之感。
嫩模mia其二,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应来描写心理,如【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玉液琼浆、美味佳肴,味同泥土,这是伤心人的心理特征。
其三,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描写心理,如【小梁州】“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是夸张;【二煞】“昨日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是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