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的“张生"形象及其演变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贾仲明评说道:“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李贽称之为“化工”之作,朱权喻之为“花间美人” ,金圣叹称之为“天地妙文” 。
组织部工作计划
《西厢记》之所以能持久不衰,是因为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永恒主题[1](P247)。 《西厢记》一反传统士子对仕途前程的追求,义无反顾地将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与拥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思想的文人相比, 《西厢记》主人公“张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理想及人生目标的追求,与潜藏在市民大众内心的人生观念产生共鸣,故而为市民大众所津津乐道。
1.淡泊名利.
乱蓬蓬的反义词《西厢记》对张生的才华有许多描述: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时,莺莺因张生的英俊产生好感。随后,张生于太湖石畔墙角吟诗: “月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此诗即景寄情,抒发了他内心寂寞、孤独的情怀,寄托了相思之情,既描写了眼前
月,又试探了烧香的莺莺。诗句清新,情景交融,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萌生的爱情增添了浪漫气氛。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张生,给莺莺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她念念不忘他的诗和人: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running man道歉[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 ,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 (第二本第一折)
更重要的描述是,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顿时成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军: “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 , “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 .最后,他“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 ,更加证实了他的本领与才学。 
正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书生,却格调甚高,没有一点穷酸相. 他的出场就迥然不凡: “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是个有大志的青年,内心虽充满烦闷,却并无失意之态。 “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这里的“愁” ,不是感叹自己“四海无
家,一身客寄" ,而是“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 .他“萤窗雪案" , “学成满腹文章” ,正待上京应试,可是一见到美貌的莺莺便立即改变主意,留在普救寺追求爱情。他把爱情看得比功名更重要,这在封建时代是离经叛道行为。但这种爱情的希望十分渺茫,原因是张生的父母皆亡, “只留下四海一空囊” ,且“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然而,张生不顾门第悬殊与世俗的观念,坚决地追求莺莺。他第一次看见莺莺时就说: “小生便不往京师应举也罢. ”他比《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要淡于名利,他之所以赴京考试,实出于无奈,是老夫人逼的,磨磨蹭蹭走的: “马迟人意懒,风送雁行斜。 ”
平淡的生活
咽炎怎么治好的最快《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虽是广州学里“数一数二的秀才” , “饱学名儒" ,却也是“藏身荒圃、寄口髯奴"的穷秀才,他一出场就抒发了“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 ( 《言怀》 )的怀抱,在他身上带着士人追求功名思想的烙印。在《谒遇》一出戏里,柳梦梅感叹: “宝物蠢而无知, 三万里之外, 尚然无足而至" ,而他自己“满腹奇异,到长安三千里之近,倒无一人购取,有脚不能飞”[2](P118),宝物虽好,但“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只有他自己才是个“真正献世宝" 。这段话虽是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但确实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因此,柳梦梅显得缺乏光彩,远没有张生可爱。
2.志诚种。张生和莺莺的社会地位悬殊,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里,社会、家庭都不允许这种爱情婚姻存在,这是立在张生面前的一道无形障碍.仅此而言,张生对莺莺的追求,可谓困难重重。然而,他却不屈不挠、毫不退缩。 在普救寺遇见莺莺,他便以“早晚温习经史”为名,提出了借住的请求,以便近水楼台探听莺莺的行踪。张生从法本和尚和红娘口中得知“老夫人治家严肃” ,自知“夫人太虑过,小生空妄想” ,深知对莺莺的追求难以如愿,但他并没有为此而退缩。这和《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不同,焦仲卿虽然深爱已是他妻子的刘兰芝,但无法违背母亲的意愿,而是把刘兰芝送回了娘家,软弱使悲剧发生,他没有张生对爱情的执着。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给张生本来无望的爱情一个转机。张生解了普救寺之围,而老夫人却背信弃义,以莺莺已有婚约为由,变卦赖婚.在讲究“父母之命,不可违抗"的封建社会,尽管张生和莺莺彼此钟情,已有爱情基础,但因得不到老夫人的允许,希望落空。张生并没有退缩,在极度失望痛苦之余,他没有离开普救寺,而是跪了下来请求红娘帮助:
[末跪红科]小生为小,昼夜忘餐废寝,魂劳梦断,常忽忽如有所失.自寺中一见,隔墙酬和,迎风待月,爱无限之苦楚。甫能得成就婚姻,夫人变了卦,使小生智竭思穷,此事几时
是了!小娘子怎生可怜见小生,将此意申与小,知小生之心。就小娘子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第二本第三折)
虽然焦仲卿也跪在母亲面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但是他的顺从和幼稚的性格,还是无法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张生为了爱情可以放弃生命,可以不顾身份向一个丫环下跪,以至红娘也被他的“志诚”深深感动,为他出谋献策、传书递简,张生才得以与莺莺约会,与莺莺私定终生,私下成就姻缘。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可称之为“志诚种” .
张生与莺莺的私情被老夫人发觉后,老夫人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上京赶考。张生又为了莺莺上京,夺得状元,得了功名后的张生并没有富贵不认人,并没有“停妻再娶妻” ,而是一往情深、刻骨思恋,并及时赶回来。与此相对照, 《霍小玉传》中的李益是个令人深恶痛绝的角,他终究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而断绝了与霍小玉的联系,连见一面的勇气都没有,辜负了霍小玉,致使霍小玉身亡,他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又如《倩女离魂》中的王文举,当看到投奔自己的心上人时,除了吃惊外,居然说了一番迂腐愚蠢的话: “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 老夫人许了亲事, 待小生得官, 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你今私自赶来, 有玷风化, 是何道理?”堂堂男子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时,第一
杨幂和袁姗姗
反应并不是由衷的惊喜而是担心“有玷风化” ,不是关心爱人一路疲惫、一路风尘,而是多加责难,这种男子有何魅力可言,如何对得起倩女不顾一切的追随呢?当莺莺在长亭送别流露出担忧之意时,张生安慰莺莺: “小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新?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内心的痛苦不在莺莺之下,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旅途中景再美也无法消减他的相思之愁、之苦、之痛.在梦中梦见莺莺私奔与自己团聚时他欣喜若狂, 醒来时他唏嘘感叹道:“柳丝长咫尺情牵惹,水声幽仿佛人呜咽。斜月残灯,半明不灭。常道是旧恨连绵,新愁郁结;别恨离愁,满脐腑难淘泻。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正因为他对爱情赤诚,所以这一艺术形象才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