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3-2014-1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 2套)
时间:100 分钟 分值:100 分
题号 | 练习弹跳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得分 | |||||||
阅卷人 | 总分人 | ||||||
一、选择题(2分/题,30分)
1.下列各项与禹无关的是( )
A.治水有功 B.以世袭来继承王位 C.建立夏朝 D.定都于阳城
2.下列关于商朝历史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殷是商朝前期的都城 B.殷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C.迁殷使商统治不稳固 D.二里头文化反映商代
3.西周统治者实行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
张敬轩关智斌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B.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C.巩固奴隶制的统治 D.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4.据《史记》记载,周厉王“暴虐侈傲”,引起国人,“厉王出奔”,西周政权出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外地,这是( )
A.公元前855年 B.公元前854年 C.公元前828年 D.公元前827年
5 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西周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B.因耕地阡陌纵横而称为井田
C.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 D.受田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靳东背景 6.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
3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A.青铜铸造业 B.畜牧业 C.农业 D.工商业
7.下列关于商周时期农作物品种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后来习称的“五谷”都是这时育成的 B.后来习称的“五谷”这时都已种植了
C.这时人们把全部农作物称为“五谷” D.这时的“五谷”已包括后世所有品种
8.据历史记载:“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
言归于好。”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的目的是( )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B.促进诸侯国间的交流
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 D.尊崇周王的最高地位
9.春秋后期的霸主是( )
A.齐桓公和郑庄公 B.晋文公和楚庄王 C.秦穆公和宋襄公 D.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0.下列战役发生在今天山西境内的是( )
A.晋楚城濮之战 B.晋楚邲之战 C.齐魏桂陵之战 D.秦赵长平之战
11.著名的都江堰是( )
A.航运水道工程 B.防洪灌溉综合工程 C.灌溉渠道工程 D.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12.春秋时,齐国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其实质是( )
A.确立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B.巩固与维护周王的所有权
C.承认私田主人土地所有制 D.打击者与商人利益
13.下列先秦诸子典籍中,其内容包括较多物理学知识的是( )
A.《论语》 B.《墨子》 C.《荀子》 D.《庄子》
14.鲁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诸侯国,以文化昌盛著称。下列各项文化成就,与鲁国有关的是( )
①孔子兴办私学②老子担任史官③记载哈雷彗星④曾侯乙墓编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5.《诗经》中的“国风”是( )
A.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民歌 B.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C.商周时期宗庙祭祀舞曲 D.商周时的政治讽刺诗
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小数的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顾恺之
二、历史实践题(2分/处,12分)
下面一段历史材料表述中,有六处错误,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参知政事,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同时统一度量衡,把五铢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把隶书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韩非的建议“焚书坑儒”。为了北方,派大将军卫青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
辽东的万里长城。秦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错误⑴ 改正为
错误⑵ 改正为
错误⑶ 改正为
错误⑷ 改正 为
错误⑸ 改正为
错误⑹ 改正为
三、材料题:(3分/问,3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无礼 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 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
──《荀子•性恶》
材料三 严家无悍虏(奴),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善也,境内不计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显学》
回答:
(1)概括说明上述各家的治国指导思想,并指出哪两种观点是相互对立的。
(2)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秦始皇建立了怎样的统治制度?对上述各家采取了什么不同政策?
(3)西汉前期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秦的关系怎样?当时的治国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域以考武(汉武帝)时始通……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乃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王莽篡位,贬易候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指中原地区)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光(东汉光武帝的年号)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如何将文件夹加密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二年,宪因这副校尉阎槃将二千余骑掩击伊吾,破之。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
──《后汉书•西域传》
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西汉与西域关系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则材料反映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是怎样发展的?
(2)据材料二评述王莽对西域的政策及其后果。
(3)据材料二、三,述评“班超遂定西域”的历史条件。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三、问答题(8分/题,16分)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曾经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概括说明上述引文的基本思想,并简要分析其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指出商鞅在实践上述思想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其积极意义。
2.西汉前期,中央政权受到哪些方面的威助?简要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汉武帝时,西汉为什么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威胁是怎样被逐渐消除的,结果怎样?
四.论述题:(12分)
用史实简要说明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发展的共同之处,并指出在这二三百年间中华文明发展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C 5.D 6.C 7.B 8.A 9.D 10.D 11.B12 C 13.B 14.C15.A
二、略
三、料解析题
1.(1)材料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德”与“礼”是主要的治国之道,他否认法治的作用;
材料二: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认为,只有“礼义”和“法正”“刑罚”三者并用,才能使被统治者向善,天下大治,秩序得以维持;材料三: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严刑峻法,威势禁暴,才是治国的良策。在上述三种观点中,韩非子的主张和孔子的治国之道是相互对立的。
(2)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律苛酷,这些措施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他对儒家则采取了高压政策,焚书坑儒,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
(3)西汉初期,在政治经济制度上虽然“汉承秦制”,但是在治国指导思想上有很大变化;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改造和发挥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2.(1)重大事件: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西汉与西域关系的发展;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汉朝中央政府的政治影响逐渐深入西域各地,汉朝与西域各地建立了友好关系,天山南北与内地联成一体;建立西域都护,标志天山南北归属于中央政权。
(2)王莽给西域各族以不公平的待遇,他的错误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使西域再次受到匈奴的奴役与剥削,王莽的做法不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及其相互交往。
(3)历史条件:东汉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经济恢复与发展起来,东汉前期国力比较强盛。西域各族人民要求恢复与汉朝中央政府的关系,这说明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团结友谊是的主流,班超经营西域符合当地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东汉派大将击败匈奴,恢复与西域的交通,这有利于帮助西域摆脱匈奴的敛税重刻。
3.(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