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 摘要: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过极大影响。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选官制度的视野里,应全面、客观地审视这项制度,综合其利弊得失,为今所用。
关键词:科举制度;演变;利弊
黑衣人主演 1 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1.1 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创立期,始于隋朝。598年,隋文帝诏令:诏京五品官以上,总管与刺史,以清平干济、志行修谨的二科分科科举制,取替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607汪峰那些歌好听年,隋炀帝又将科举扩大为十科分科科举制:文武执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者为十科举人。609年,复诏令四科举人制。606年,隋炀帝设置的明经、进士二科,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以文学、儒学为主,成为唐、宋、明、清科举的重点主考科目。
1.2 动漫美女排行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完善于唐朝。以常科、制科两种模式划分的唐代科举,每年举行的考试称作常科;皇帝临时举办的考试称作制科。在唐代,朝廷与地方政府皆设办学校,朝廷设办国子监与弘文馆及崇文馆;地方设办州学与县学。常科科目依序为: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等。官学的生徒及来自私学的乡贡为常科考生生源。689家庭隔音年,武则天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殿试。在唐朝,当时殿试还没有形成制度,此时期的制科名目繁多,由皇帝特召名士举行的殿试。
1.3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中落期。于公元960年,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北宋。为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宋太祖赵匡胤以文官主管軍务。宋朝“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科举制度,宋初承唐制,分为常科、制科与武举。常科科目与唐朝相比要少,进士科则最受重视,宰相者多为一等进士,在宋朝的进士科乃为宰相科。宋代科举,无论于模式还是内容上皆发生巨大变化。983年,宋把进士划分为三甲;1007年,把进士划分五等,及第为一、二等,出身为三等,同出身为四、五等。于进士录取人数上,宋亦比唐代要高得多。唐代进士的录取,每次几人或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宋朝每次录取二三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录用者依排名顺序,获任不同官职,排名前者得高官。据史料记载,整个元代政权科举考试共举行十六次,仅录用进士一千一百三十五人。科举入仕之难,令广大知识分子被迫弃学,
至使元代产生“习儒者少”的现象,科举制度处于衰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