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视听
明星消费、理论批评与国族意识
—民国时期《电影周刊》管窥
□王云朋闫爱华
摘要:作为“公共性电影刊物”时期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影刊物,《电影周刊》以图像与文本构建了女明星的“消费”、国族意识以及对电影界的理论批评的办刊特点,这既是少数北方电影刊物特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北方社会公众看待电影业的态度。
关键词:《电影周刊》;明星消费;国族意识;电彩批评
自1905年第一部国产电影诞生,经历了1920年代的拓荒期倒1930年代国产电影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而伴随着电影业发展而出现的电影刊物,到1930年代也经历了由“同人期刊”“电影特刊”到“公共期刊”的转型。电影期刊的理论、批评、娱乐内容显得更加专业和丰富。但值得注意的是,众多优秀国产影片的出现、期刊的创刊,与其说是中国电影事业的进步.倒不如说是上海影视文化的直接体现。
从1913年到1930年.国人共拍摄700余部影片,其中诞生于上海的影片占当时国产电影总数的90%以上。①而作为电影事业一部分的电影刊物的出版情形也是一样,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至1930年,全国共出版电影刊物81种,而创刊于上海的有61种,仗众多的电影刊物不仅成为了我们窥探早期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轨迹的重要史料,同时也为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影视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比于上海或者说是南方电影事业的进步,同时期中国北方的电影文化略显落后,这一点在当时北方电影刊物的出版数量上就能看岀端倪。根据《中国电影史》统计,到1930年北方地区创刊的电影刊物仅有《电影周刊》《新新特刊》《银弹》等12种。®
可以说.同时期华北地区的电影传媒界显得异常冷清,因此创刊于1932年的《电影周刊》就显得弥足珍贵。《电影周刊》是天津《北洋画报》的独立附属刊物,1932年创刊,1933年停刊,共岀版24期。《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创办人为冯武越、谭北林,主编为吴秋晨,其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社会时事、人物传记、戏剧、电影、风景等。该刊物出版之后,立即成为天津甚至华北地区的热销刊物.被誉为当时中国传媒界的“北方巨擘”。
作为一份内容庞杂的综合性期刊,《北洋画报》自然很难做到以大版面来介绍电影及其相关内容,因此《电影周刊》就成为了《北洋画报》对电影文化关注的直接体现。在第一期的创刊趣旨中,《电影周刊》提出了“介绍世界银幕艺术、银坛消息,介绍明星生活,全力提倡国产影片地位和价值”的宗旨。$
纵观二十四期《电影周刊》,该刊对以上趣旨的实现,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特点:以文本和图像构建起对女明星的娱乐消费,通过电影理论和批评提出对电影的思考,在对国内电影现状的叙述中体现出国族意识。《电影周刊》是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出版时间长、内容丰富的电影期刊之一,我们可以从中一窥20世纪30年代北方电影刊物的特点。
一、图像与文本:对女明星的“消费”
对电影的娱乐功能的探讨,自第一份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就已经开始。其在发刊词中认为:“戏剧是消遣品,一个人在消遣的时候最容易感动因为在消遣的时候把万物都抛了,全部分都注意在了消遣品上,戏剧就是用了这一点来发扬它的精神,也为了这一点上,戏剧的改良进步真是一日千里。”®了20世纪30年代,虽然电影界为电影赋予了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意义,但不能否认的是,娱乐依旧是电影的基础属性。而作为电影业组成部分的《电影周刊》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这一办刊特点,尤其是对国内外女明星的“消费”显得更为突岀。
纵观《电影周刊》二十四期内容.关于明星的照片、文本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和版面。尤其是对于女明星的关注,让《电影周刊》表现出了很强的“娱乐消费”特点。相比于较早创刊的《影戏杂志》,出版时间更长、内容倾向有所转向的《电影周刊》对明星的关注更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二十四期《电影周刊》共刊登国内外近百位电影明星的照片(包含剧照)近二百幅,而且关于他们的文章更是占据每期的大部分版面。
首先,以图像建构对女明星的“消费”。在营造明星消费上,《电影周刊》可谓不遗余力,二十四期刊物中.不仅每一期都以容貌漂亮的女明星作为封面图,而且刊物正文亦充斥着大量容貌美丽、性感、衣着暴露的女明星照片。以当时当红女明星为封面,不仅能够激起公众对电影的消费欲望,而且更拉近这本刊物与电影观众、社会公众的距离,直接勾起他们“窥视”女星的欲望,进而拥有对《电影周刊》的消费兴趣:
相比于《电影周刊》封面对受众消费欲望的激发,杂志内刊载的国内外女明星照片更是成功建构起公众对明星和电影的“消费”根基。根据笔者的统计,二十四期《电影周刊》平均每期刊载十余幅明星照片,而在这十幅照片中,年轻、美丽、性感的女明星是构成“娱乐消费”的基本元素。例如第一期中的黎莉莉、莉塔罗伯蒂、多洛萍海、克萝馥等均以性感、时尚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
而为了让照片更有“消费”性,该刊编辑还在照片旁边加上了介绍性文字,为公众提供了银幕上缺失的明星信息。这些介绍性文字不仅包含了每位明星的国籍、所属影视公司、年龄等基本信息,还将一些个人隐私性的内容也刊载出来,例如克萝馥“现在用的女侍是她兄弟的离婚妻”,等等。⑥可以说,通过对一个个美貌、时尚、性感女明星照片的排版以及相关文字介绍,《电影周刊》成功地让女明星们走下银幕来到公众眼前,接受社会公众的窥探、想象和迷恋。
其次,以有关女明星的文本建构一种“消费”的话语空
视昕2019.01I 189
视听新闻与传播
一亩等于多少平米间。这种话语空间的建构主要包括女明星的私人生活、工作 经历、成名历史、演技、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等内容。例如第
一期《明星生活》一文中对克拉宝买洗澡药水的事情进行了 详尽的报道,“克拉宝有一天到好莱坞一家药房去买洗澡药
水,原价每瓶一元五,那时减价八角七,但每人只准买两瓶,
克拉宝回到旅馆的时候,叫旅馆中的侍役个个人代她去买两
瓶”。:此外,对女明星报道的文本还有第二十期的《天津女郎 沙露玛瑞芝》、二十三期的《上海小莱苔罗柏蒂》等文.这些 内容将一个个女明星全面地展现在了受众眼前以供消费。
除此之外,《电影周刊》还显得异常的“八卦”,二十四
期刊物中刊载了不少关于明星的八卦文章,如《好莱坞明 星之好客》《好莱坞女星追逐的男星》《对于菊痕的诽言》 《关于克拉宝》等.通过对当时国内外明星们的全面、立体
的报道,《电影周刊》为公众呈现了一个个丰满、完整的明 星形象,而此类内容也更加体现出《电影周刊》关注女明 星、“消费”女明星的特点。
中国有哪五个高原
另外,对新电影的介绍以及刊载的漫画也在一定程度
上增加了《电影周刊》的娱乐性。纵观二十四期刊物,不仅
刊载了《看了野玫瑰之后》《关于科学怪人之恐怖》《伟大的 十九路军》《银线》《影坛新讯》等影评、电影信息文章,而且 还刊载了《中国影星漫画》《西洋影星漫画》《走向明星之
卢湾区邮编
路》《贾克柯根复仇记》等漫画内容。
通过大量的照片与揭露隐私性的文字,《电影周刊》给 受众呈现的女明星形象是一幅关于物质、身体与情的画
卷.这不仅增强了受众对明星的娱乐与消费态度,而且还 直接满足受众,尤其是男性受众的窥淫欲。
二、理论与批评:对电影业的思考
作为一份综合性电影刊物,《电影周刊》在发行之初就
确定了“介绍世界银幕艺术.全力提倡国产影片的地位和 价值”的办刊趣旨。®
谈及对电影理论与中国电影业的关注,绕不开以《影 戏杂志》《电影杂志》等为代表的早期“同人电
影刊物”。这
些创刊于1920年代的早期专业电影刊物刊登了大量关于 电影理论以及对国产电影事业思考的文章,如《影戏杂志》 刊载的《影戏源流考X 中国影戏谈》《日本的影戏》,《电影 杂志》刊载的《中国影戏的服装问题》《中国影戏剧本的必
要特点》《幻景之摄法》《电影摄制论》《电影化妆学》.以及
《电影周刊》(该刊创刊于1921年,与本文研究对象同名) 刊载的《说影片之构成》等文章。"»
这些文章详细地探讨了电影的由来、电影制作的原理、
电影表演理论,谈论了中国电影的前途,并将中国电影与日
本、欧美等国电影进行了对比。这些理论性颇强的文章虽然 很难被未接受良好教育、对电影知识接触很少的普通受众所
接受,但却为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些许指导和贡献。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电影期刊进入特刊时期, 关于电影理论与国产电影事业的文章总体上也开始逐渐 减少。但是并非所有的电影特刊内容都转向了纯娱乐信
息,例如创刊于1928年的《电影月报》就很好地兼顾了对 电影理论的探索,刊载了《制造电影胶片的步骤》《电影幻 摄法》《再论电影幻摄法》《导演法》《表演术》等文。⑩可以
说,《电影月报》虽为特刊,却也将“电影知识普及与制作讲
解、理论/域外经验介绍与阐释、影业现状/现象的批评”
作为重要的刊载内容。⑪
而作为兼具娱乐性与批判性“公共性电影刊物”时期 的“沪外电影刊物”之一,《电影周刊》在内容上除了上述的娱 乐性之夕卜,也呈现岀了明显的“批判性”特点。在电影理论方 面,《电影周刊》刊载了《电影演员人格之修养》《剧本对于电影 之影响X 银幕上的中国歌声X 谈野兽电影》《银幕实验》《特写 的创始者》等文。这些文章从各个方面探讨中国电影业的发
展,并试图给电影界存在的问题开出一剂良方。
相比电影理论,《电影周刊》对当时电影批判的内容更
为丰富。二十四期刊物刊载了《今日国产电影的危机》《对
陈凯歌个人资料简介于影业投资家的希望》《国难期中国需要的影片》《我们目 前所需要的是什么电影》等多篇谈论电影行业的评论性和
批评性文章。
其中,《提倡摄制旧片声剧》《今日国产电影的危机》
《对于影业投资家的希望》《国难期中国需要的影片》等文, 主要以当时中国电影界为对象,探讨关于中国电影存在的
问题以及中国电影该如何发展,针眨时弊地指出了国产电 影的问题,“我们所看的国产电影……需认清以往的错误,
负起使命.立定目标,随着时代勇往直前的去做”。®
此外,《英美电影事业概况》《何以有人不爱看外国片》 《记侯曜讲演 < 中国电影事业之鸟瞰 >》《南华制片业一
瞥》《明星、天一、联华三厂的比较》看似在单纯客观地介绍 国内与国外电影业的现状,实则是在对比国内与欧美的差 距,试图通过一种客观的表述建构批判的话语,以激励国
产电影的发展。
当然,除了对电影业的批判与思考之外,《电影周刊》 中对具体影片的批判评价性文章也不在少数。如《看了野
玫瑰之后》《关于 < 科学怪人 > 恐怖》《谈 < 故宫新怨>)
《我的 < 新怨〉》《啼笑因缘》《看完 < 继故都春梦 > 的几句
话》等文对具体影片进行了批判和分析。不过,这些文章内 容并非全然批评国产影片,《看完 < 继故都春梦 > 的几句
话》一文对《继故都春梦》评价颇高,作者表示“在看过的一 切片中我觉得满意”。⑬
三、抗争与想象:国族意识的体现
除了对女明星的关注、“消费”以及对电影业的思考以 外,国族意识是《电影周刊》的又一办刊特点。相较于前两 者而言,虽然《电影周刊》中有关国族意识的文章略显单
薄,但有限的篇幅却展现出非常明显的抗争倾向。
自1840年以降,中国昔日“天朝上国”的美梦开始被
190 I  RADIO&TV  JOURNAL如何安装双系统
2019.01
新闻与传播视听
西方打破,西方的屡次入侵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让众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救国良策。纵观整个清末历史,救亡图存成为了国家的头等大事,而在一系列的救亡措施中“国族意识”的抗争一直贯穿始终,无论是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五四运动的“德先生、赛先生”都是国族想象与抗争的直接体现。
安德森认为:“民族是想象的政治共同体,作为一种想象最小的民族成员不可能与大多数人相遇、相识,但是他们之间相互连接的意向却活在每T立成员的内心之中。”10同时,他还指岀18世纪欧洲的想象由小说和报纸表现出来。无独有偶.近代中国的国家民族想象亦与报纸和小说有密切的联系。
不过,随着电影这一新事物的出现,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意识与抗争亦开始进入新的领域。1908年,法国人拍摄《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等影片,在此之后中国的风景、人文等开始成为西方电影的取景对象。但是,外国镜头下的中国以及国人却是一种“被漫画、丑化和妖魔化”
的形象。如1920年代初期英美等国的《红灯笼》《初生》《神僧》《一块钱》《三奇符》等中国题材影片.都以妇女缠足、吸、逛妓院为主要内容,这种恶意丑化中国的影片引起国人的极大不满,而这种不满直接体现在当时的报刊以及国产电影的创作之上。
对于辱华片的不满除了综合公共刊物以外,最能显示出国族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当属以《影戏杂志》为代表的一批专业电影刊物。在国产电影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刊物不仅介绍了大量关于电影的信息,意图激起国人对电影的重视和兴趣,而且还揭露外国影片对中国的侮辱,“并提醒国人发展民族影业对于传播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想象的重要性”。可以说,早期电影刊物在塑造国族意识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而作为公共电影期刊时期北方重要的电影刊物,《电影周刊》刊载的理论性文章、评论性文章,推荐的影片,以及部分影评文章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国家民族意识。
首先,理论性文章中的国族意识体现。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电影周刊》的理论性文章有《电影演员人格之修养》《剧本对于电影之影响》《电影上的性恶喻》等文。其中,《电影上的性恶喻》一文所包含的国家民族思想甚为明显,“中国的民族性已经腐朽到这种地步了,面对另一个民族的尽量侮辱,却迂回婉转的想用认为假面具什么和平之类去抵挡,永远这样,永远失败的”。⑮这是《电影上的性恶喻》的最后几句话,文章在介绍“性恶论”之后,将矛头直指中国的民族性,试图以此激起中华民族的“原动力”。
其次.评论性文章以及影评文章中的国族意识。在《电影周刊》刊载的数篇关于电影事业的评论性文章中,能够体现出国家民族意识的内容很丰富。如《今日国产电影的危机1文中,作者提到“现在的人们忘却了电影本身负有发扬民族性的、激励民族生命的伟大使命”。@而《国难时期中需要的影片》《我们目前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电影》两篇文章描述了以“一二丿I事变”为背景的战争影片,文章指出“看到日本人的暴行,会咬牙切齿;看到妻离子散的乱离,会伤心酸鼻;看到为国捐躯的将士,会热泪并落”。®《电影周刊》对中日战争电影的评论,无疑在向国人传达一种“家仇国恨”的思想。
与此同时.《电影周刊》的国族意识在影评性文章《伟大的十九路军》中亦有体现:“看完了这部片子,愈觉到中国军人之未尝不敢战,不能战!愈觉到暴日的蛮横,是万分可恼,万分可恨!”⑱
四、总结
娱乐性、专业性与国族意识并非《电影周刊》所独有的特点,这些在1930年创刊的《银弹》(天津),1932年创刊的《电影与文艺》(天津),1935年创刊的《西北电影》(太原)、《电影画报》(长春)等北方刊物中亦有所体现,但是相比之下,《电影周刊》内容更为丰富,特点更加鲜明。同时,作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的重要电影刊物,《电影周刊》呈现出的女明星“消费”、专业性与国族意识在反映华北地区电影刊物特点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北方社会对整个电影界的态度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想象。
注释:
①陈洁.民国电影艺术编年[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4:451.
②③陈洁.民国电影艺术编年[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477.
④⑧1932年8月24日《电影周刊》第一期。
⑤顾肯夫.发刊词[J]•影戏杂志,1921(1).
⑥克拉宝重回银幕Uh电影周刊,1932(1).
⑦明星生活[J].电影周刊,1932(1).
⑨《影戏杂志》《电影杂志》《电影周刊(1921年上海)》均为早期“同人电影”刊物。
⑩《电影月报》,创刊于1928年,由上海“六合影片影业公司”创办,该刊虽为电影特刊,但对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等内容上也颇为看重。
⑪®云心.电影上的性恶论[J].电影周刊,1933(2).
⑫⑯今日国产电影的危机[J].电影周刊,1932(2).
⑬曙星.看完《继故都春梦》的几句话H电影周刊,1932(9).
⑭[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壑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⑰包经第.国难时期中需要的影片[J].电影周刊,1932(4).
⑱秋晨.伟大的十九路军卩].电影周刊,1932(2).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课题“视觉文化视阈中的电影研究”(项目编号:KY200710)研究成果
(王云朋: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2016级研究生;闫爱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m2019.01I
虎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