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病毒的研究进展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4 (HHV-4))。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
病毒简介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认为该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中国南方鼻咽癌患病人中检测到有EB病毒基因组存在。本病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亦可引起流行。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发病以15~30岁的年龄组为多,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全年均有发病,似以晚秋初冬为多。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形态特征
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郭富城身高传播途经
1、经口密切传播
2、飞沫传播
3、输血传播
引发病症 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患者感染EBV后多数表现为IM。1968年首次发现该病毒是引起IM的病源
,后经血清流行病学等研究得到证实。该病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王宝强离婚判决结果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有以下理论依据:(1)此种病毒只能在淋巴网状系统的细胞中生长增殖;(2)培养过程中该病毒能刺激淋巴细胞的增生;(3)急性期周围血淋巴细胞可培养出EBV;(4)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滴定度EBV的特异抗体,并可长期存在;(5)无此特异抗体者对此病易感,而抗体阳性者则不发病。IM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改变可以累及三系,但主要以白细胞改变较多,大多白细胞总数增高,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2.口腔白癍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在病变上皮的上层可检测到EBV增殖期抗原及病毒DNA。
3.X染体相关的淋巴增生综合征(XLP)
是一种罕见的与X染体相关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仅见于男孩。EBV感染后常引发致死性IM或恶性淋巴瘤。
4.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
这是一种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上主要表现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外周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无异形淋巴细胞,骨髓中吞噬红细胞现象多见。血清学检查有抗VCA-IgG和抗VCA-IgM、抗EA-IgG增高,但抗EBNA抗体缺乏,符合EB病毒急性感染表现。
肿瘤性疾病
1.Burkitts淋巴瘤
EBV是英国病毒学家Epstein及Barr等在1964年首次从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的细胞中分离出来,与Burkitt's淋巴瘤的相关性勿庸置疑。Burkitt's淋巴瘤分为地方性和散发性两种。前者主要见于非洲中部的儿童,病变部位多见于颌部,亦见于眼眶、中枢神经系统和腹部,小无裂B细胞为其形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地方性病例都与EBV有关;而散发的Burkitt's淋巴瘤仅有15%-20%与EBV有关,近几年又发现了许多与EBV相关淋巴瘤的新亚型。
2.霍奇金病(HD)
传统上将其分4型: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其
中混合型与EBV关系密切,病毒检出率可达96%,而结节硬化型及以淋巴细胞为主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4%和10%。HD与EBV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地域及年龄差别。秘鲁、洪都拉斯、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HD中EBV的阳性率高于欧美国家。在中国,90%以上的儿童HD与EBV有关,特别是10岁以下的儿童病例95%检测到了EBV,且与组织亚型无关,许多资料显示,IM的患儿罹患HD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5倍。
3.鼻咽癌(NPC)
NPC是与EBV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研究报道最多的一种,中国南方是NPC高发区,儿童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中由鼻咽原发灶所引起的症状并不明显,且病儿对由此引起的不适不懂申诉,加上一般临床医师对儿童病例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虽然EBV与NPC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尚无动物实验证明单独EBV可引起上皮性癌,无法证明EBV是NPC的唯一病因。
其它疾病
除了以上介绍的与EBV关系比较密切的疾病外,还有一些儿科疾病中也查到EBV感染,如:
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的平滑肌肉瘤、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
2 致病机制
EB 病毒主要感染 B 淋巴细胞、上皮细胞 ,偶尔
感染 T/ N K细胞 ,故主要损伤人的免疫系统和上皮
组织而导致相应的疾病 ,其致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
个方面 :
21 1 干扰人体免疫
感染 T/ N K细胞 ,故主要损伤人的免疫系统和上皮
组织而导致相应的疾病 ,其致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
个方面 :
21 1 干扰人体免疫
(1) EB 病毒的免疫逃避 : EB 病毒致病的一个重
要的条件是能够长期潜伏在人体中 ,露得清毛孔细致化妆水在人体免疫力下
降时激活并增殖。这表明它具有逃避人体免疫攻击
的机制。Ko up6 ]认为 EB 病毒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策略主要有 :1)在免疫特定部位进行复
要的条件是能够长期潜伏在人体中 ,露得清毛孔细致化妆水在人体免疫力下
降时激活并增殖。这表明它具有逃避人体免疫攻击
的机制。Ko up6 ]认为 EB 病毒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策略主要有 :1)在免疫特定部位进行复
制 ; 2) 病毒的主要免疫表位突变以至表位特异性 C TL 无法识别 ;3)下调受感染细胞表面的 HLA 分子和/ 或粘附分子 ;4)下调病毒基因在受其感染细胞上的表达。
(2) 引起免疫紊乱 :陈慧[ 7 ]等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IM)病人免疫功能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 IM急性期 , CD4+细胞、CD4+/ CD8+细胞显著下降 ,CD3细胞、CD8+细胞显著上升 ;对慢性活动性 EB病毒感染 ( CA EB 病毒) 病人的研究证实增殖的 EB病毒除感染 B 细胞外 ,还感染 T 细胞及 N K细胞 ,并存在自然杀伤细胞 (N K) 功能受损 , EB 病毒特异的CTL 在外周血中显著减少 , T/ N K细胞抗原性低下。Hi ro shi Kimura[ 8 ]等人认为 CA EB 病毒病人可根据感染是以 T 细胞为主还是以 N K 细胞为主而分两型 ,它们有不同的临床表现。CA EB 病毒患者有高浓度的 1 型辅助 T 细胞和抗炎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两型中是相同的 ,但是在 N K 细胞感染型病人中 , IL213 的浓度比 T 细胞感染型高 ,且在外周血中有更多的病毒定居的单核细胞 ; EB 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噬血综合症 ( EB 病毒2HL H ) 也是由于 EB病毒感染 T 或/ 和 N K淋巴细胞 ,杀伤性 T 淋巴细胞(C TL )及 N K细胞失去清除被 EB 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的能力 ,致使淋巴细胞大量活化、增殖引起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及其级联反应 ,从而激活巨噬细胞 ,诱发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 9 ]。这些免疫功能紊乱 (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刘亦菲干爹是谁) 是否就是 EB 病毒感染引起的 ,或者是被感染者本身存在免疫缺陷 ,而在 EB
病毒的诱导下而表现出来 ,或者还有另外的原因 ,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每个个体对 EB 病毒感染的反应不同 ,这说明宿主自身可能存在某种特异质的遗传背景 (常常是基因缺陷)而使得某种严重情况易于发生】】
21 2 致瘤
EB 病毒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导致肿瘤的产生 ,其
主要作用在于其癌基因编码的潜膜蛋白 LM P1。具
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
主要作用在于其癌基因编码的潜膜蛋白 LM P1。具
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
(1)诱导细胞增殖 在 EB 病毒永生化的 B 细胞系中 ,利用点突变分析表明 ,LMP1 有两个转化效应点 ( t ran sfo rmatio n effect sites , TES ) : TES1 和TES2。TES2 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死亡域( TRADD) 结合介导 N F2κB、A P1 活化 ,从而诱导 B细胞增殖[ 10 ]。此外 ,LM P1 模拟 CD40 活化 B 细胞 ,介导 J N K 信号活化 ,激活 N F2κB ,促进 B 细胞增殖[ 11 ]。LM P1 在不同的细胞中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增殖。
(2)抑制细胞分化
EB 病毒与鼻咽癌分化有关。鼻咽癌中 A20 表
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有关[ 13 ],LM P1 可能是通过介
导 A20 表达 ,从而抑制鼻咽癌细胞分化。
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有关[ 13 ],LM P1 可能是通过介
导 A20 表达 ,从而抑制鼻咽癌细胞分化。
(3)抑制细胞凋亡
在 H1299 上皮细胞中 ,LM P1 诱导 A20 表达 ,阻
断 P53 诱导的细胞凋亡[ 15 ]。将 LM P1 导入 J urka t T细胞的研究[ 16 ]表明 ,LM P1 表达下调 c2myc 表达 ,上调 bcl22 和 A20 表达 ,抑制 J urkat 细胞凋亡。LM P1
与 TRA F1 结合 ,组成性活化 CD40 受体诱导 bcl2xl ,
cdk4 和 cdk6 表达抑制 p27kip ,从而抑制 B 细胞凋
亡。
在 H1299 上皮细胞中 ,LM P1 诱导 A20 表达 ,阻
断 P53 诱导的细胞凋亡[ 15 ]。将 LM P1 导入 J urka t T细胞的研究[ 16 ]表明 ,LM P1 表达下调 c2myc 表达 ,上调 bcl22 和 A20 表达 ,抑制 J urkat 细胞凋亡。LM P1
与 TRA F1 结合 ,组成性活化 CD40 受体诱导 bcl2xl ,
cdk4 和 cdk6 表达抑制 p27kip ,从而抑制 B 细胞凋
亡。
(4)诱导细胞永生化和转化
在 M EF 细胞中的研究[ 17 ]表明 ,LM P1 抑制 P16的表达 ,使细胞度过衰亡期 ,进入永生化 ,且具有癌细胞生长特征。在淋巴细胞中 ,LM P1 增强 B 细胞表面分子 活 性 和 粘 附 分 子 表 达。此 外 LM P1 介 导ER K1P2 活化 ,通过 Ra s 通路 ,介导 MA P K激活 ,而Ra s 激活为 Rat21 细胞转化所必须。
在 M EF 细胞中的研究[ 17 ]表明 ,LM P1 抑制 P16的表达 ,使细胞度过衰亡期 ,进入永生化 ,且具有癌细胞生长特征。在淋巴细胞中 ,LM P1 增强 B 细胞表面分子 活 性 和 粘 附 分 子 表 达。此 外 LM P1 介 导ER K1P2 活化 ,通过 Ra s 通路 ,介导 MA P K激活 ,而Ra s 激活为 Rat21 细胞转化所必须。
(5)诱导端粒酶的激活
LM P1 可诱导 c2myc 表达从而活化人端粒酶逆
转录酶 ( human telomera se rever se t ranscrip ta se ,
H TER T) 。研究表明[ 14 ],端粒酶重新激活是防止染
体端粒程序缩短、促使细胞癌变的关键环节 ,与肿
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转录酶 ( human telomera se rever se t ranscrip ta se ,
H TER T) 。研究表明[ 14 ],端粒酶重新激活是防止染
体端粒程序缩短、促使细胞癌变的关键环节 ,与肿
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草量级(6)介导肿瘤细胞转移
在鼻咽癌中 LM P1 与 MM P9 表达呈正相关 ,而
MM P9 与鼻咽癌转移有关。体外细胞基因转染证实
LM P1 可上调 MM P9 的表达。LM P1 可能是通过上
调 PPM9、整合素α、β3、β5 的表达协同作用 ,参与肿
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
在鼻咽癌中 LM P1 与 MM P9 表达呈正相关 ,而
MM P9 与鼻咽癌转移有关。体外细胞基因转染证实
LM P1 可上调 MM P9 的表达。LM P1 可能是通过上
调 PPM9、整合素α、β3、β5 的表达协同作用 ,参与肿
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
(7) EB 病毒 DNA 整合与细胞癌变
高建明的研究[ 18 ]发现 ,EB 病毒整合与染体异
常紧密相关 ,说明病毒整合对细胞癌变具有重要的生
物学意义。既往的研究证实 ,在 Burkit t 淋巴瘤或其
它淋巴瘤[ 19 ]、体外建立的 EB 病毒感染的鼻咽癌细胞[ 20 ]、EB 病毒转化的淋巴母细胞中均存在 EB 病毒DNA 在染体上的整合。EB 病毒整合位点通常处
于染体易位的断裂点附近 ,或在消差的沟状损伤
处 ,即染体脆性位点 ( f ragile sites , FSs) 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
常紧密相关 ,说明病毒整合对细胞癌变具有重要的生
物学意义。既往的研究证实 ,在 Burkit t 淋巴瘤或其
它淋巴瘤[ 19 ]、体外建立的 EB 病毒感染的鼻咽癌细胞[ 20 ]、EB 病毒转化的淋巴母细胞中均存在 EB 病毒DNA 在染体上的整合。EB 病毒整合位点通常处
于染体易位的断裂点附近 ,或在消差的沟状损伤
处 ,即染体脆性位点 ( f ragile sites , FSs) 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
检测方法
1.嗜异性凝集试验 用于IM的辅助诊断。若抗体滴度超过1:80则有辅助诊断意义
2.特异性抗体检测 这是临床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检测EBV的VCA-IgG和EA-IgA抗体,抗体滴度≥1:5~1:10或持续升高,对鼻咽癌有辅助诊断意义
3、特异性蛋白及EBV核酸检测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病毒核抗原EBNA。若采用单克隆抗体替代多价血清,敏感度会更高。
4、应用核酸杂交和PCR检测病变组织中EBV DN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但目前临床实验室尚未普遍使用。
诊断方法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EB 病毒特异性抗体, 是早
期发现鼻咽癌患者的重要手段。 免疫荧光和免疫酶
法两种方法以固定细胞作为抗原的来源, 在显微镜
下逐一判断结果,方法较繁琐,且在结果判定上带有
一定的主观性,影响了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近年来, 建立的 ELISA 检测人血清 EB 病毒相关抗
原的抗体,较细胞涂片方法简单、敏感。
期发现鼻咽癌患者的重要手段。 免疫荧光和免疫酶
法两种方法以固定细胞作为抗原的来源, 在显微镜
下逐一判断结果,方法较繁琐,且在结果判定上带有
一定的主观性,影响了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近年来, 建立的 ELISA 检测人血清 EB 病毒相关抗
原的抗体,较细胞涂片方法简单、敏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