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都美竹的父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3月 第2卷第5期
鼻咽癌易于发生咽后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罕见颌下淋巴结肿大。放射后出现颌下淋巴结反应增生少见相关文献报告。作者遇到1例鼻咽癌放疗治愈后3年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随访2年无变化,但是第3年突然增大,而且出现内部液化囊变,并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继续随访至今无变化,现报告如下。1  患者资料
邹韵个人资料简介
患者,男性,4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与回吸性血涕,一月后鼻咽镜活检诊断为鼻咽癌(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遂行常规放射,照射野包括原发灶与颈部转移淋巴结(咽后与双侧颈部Ⅱ,Ⅲ,Ⅴ区),总剂量为78GY。治愈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与转移,病情平稳。随访第3年发现双侧颌下包块,全身无发热,局部无红肿。MRI示鼻咽部正常,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上颌窦积液。左侧颌下见直径14mm,右侧12mm 肿大淋巴结(图1~3)
图1                  图2                  图3
图1~3 MRI 扫描示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正常,颌下淋巴结肿大,性质待定[1];右侧颌下淋巴结直径12mm [2];左侧颌下淋巴结直径14mm [3]后继续随访,颌下淋巴结大小基本无变化,临床无症状,未与特殊处理。但在下半年底发现双侧颌下淋巴结明显增大,右侧17mm,左侧28mm,经MRI 发现肿大淋巴结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内部信号均匀,但左侧最大的淋巴结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囊样高信号;
扬子老婆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增大的淋巴结实质部分渐进性均匀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弥散加权成像(DWI)未见受限征象。考虑转移癌不能除外,随行外科手术切除。最终病理诊断:排除了淋巴瘤、淋巴结癌转移,符合双侧颌
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理改变。
图4                  图5
图4~5 MRI 检查颌下淋巴结明显增大,右侧最小经17mm,左侧最小经28mm;左侧肿大淋巴结内有液化坏死征2  讨论
回顾该患者入院,经鼻内窥镜取活检,病理诊断为鼻咽部鳞状细胞癌。当时检查未见周围淋巴结肿大,经放疗后随访,直到第3年,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送检病理,经过免疫组化排除了淋巴瘤,继发性癌淋巴结转移,考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其病因可有良性、恶性,还有介于良、恶性之间的病变:如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病变[1]。距相关文献报道,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是其主要途径,淋巴结转移癌中多有原发肿瘤病史,MRI 检查示肿大淋巴结密度多不均匀,可有囊变、钙化,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并可侵犯邻近结构[2]。借此可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鉴别。特别是以PET 或MRI 跟踪随访,能够早期发现淋巴结相应的变化情况[3]。随着精准医疗的深入研究,过去常规病检,发现阴性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的被证明有癌微转移的可能。但临床上,常规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而是反应性增生。据推测,最先出现的微转移,很可能是位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所在区域。本病例,作者认为,这种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该患者放疗激活肿瘤的相关抗原及免疫反应增强相关,这也决定不同个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淋巴结对肿瘤做出的一种免疫反应有关[4]。
目前,关于恶性肿瘤与区域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及预后的报道少见,Skobe 等[5]报道,在乳腺癌患者
唐山大地震 演员表中,如果存在一定区域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不管手术与否,预后均优于无淋巴结反应增生者。不过也有相反的观点,国内范文华等曾经[6]报道,发现对于直肠癌患者,肿瘤附
鼻咽癌放疗后颌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报告
葛  旭1,张世吉2
(1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医院病理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孙艺洲和李金铭【摘要】在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发展过程中,淋巴结可能起到生物屏障作用,但也很容易使肿瘤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出现滞留,而通过抗原等刺激局部的淋巴结出现反应性增生。本文对1例鼻咽癌放疗治愈后3年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颌下淋巴结;鼻咽癌;放射
【中图分类号】R7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8)05-0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