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和谐:隐秘在文学话语中的辉光
【内容提要】本文以《西游记》为范型,通过对《杀死一只知更鸟》、《与狼共舞》、《叛国者》、《墨攻》等几部中外典型影视艺术文本的窥看,来探析自由一概念在世界,特别是在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在东方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中,在20世纪中期以后不同历史时期成长而形成的当今世界“和谐话语”下的共性和不同表现。同时,对《西游记》的神魔世界所涉及到的人类观念世界——其中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一个局部探讨。在本文中,会出现一些非同一般的观念和看法,科学对待文本、发散思维文本构建,将是本文秉持的态度。本文希望通过鄙人的一点思索,对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的和谐社会有一铢启示和功用,即对现代社会的中国特的评判,使中国社会走向更美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 键 词】《西游记》 自由理念 和谐话语 人文艺术价值 科学对待
一
杨千嬅结婚《西游记》成书于明代,是一部集历史渊源、神话气象、诗歌艺术辅助形式为一体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蕴含的佛道儒思想曾被文艺界再三诠释,这些都勿庸多说。有的人甚至从管理学、心理学探悟唐僧为师的用人之道[1]、唐僧师徒的团队执行力[2]和天宫玉帝的执法严明度[3],有的人更戏评出本书中出现的“十大杰出青年”[4]。可以大胆断言,《西游记》绝对多层次开辟了中国多个第一。
中国先秦诸子散文以《论语》为代表,先后经历了语录体、散文体等文体形式,而不论在哪一本诸子散文或者更早时期文字作品中,都没有像《西游记》一样,采用科学的、哲理的思想二分法。譬如在《论语》中,较早地使用把人和人品分为君子、小人的简单二元对立思想法则。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主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是要求全面地、矛盾地、历史地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西游记》以一个天石孕生的毛猴儿在神魔世界、人间世界中争斗,走上一条正、反、合于天庭,皈依佛门,西天取经的道路。“正、反、合”三元对立统一的思想,类似于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这也是本书不同于以前其他文本的一个制高点。这是第一个第一。这里,神仙天庭世界、魔兽世界、人间世界构成神话小说的环境三维,孙悟空横空出世,统一水帘洞花果山诸魔兽,到人间学来七十二
游戏制作学习般武艺,大闹天宫,触怒玉帝和西方佛国世界,可以说,三界之内互通有无,互为掣肘,三界之外,孙悟空有如独行侠,一人定天,甚有“我若为王”的气概。孙悟空的人生也上演了一场从自我心理的膨胀到自我反叛、自我内省与融合的苦情戏。再者,《西游记》自明代以来开创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巅峰,积文化底蕴、神魔幻想、人物形象塑造三者于一身,其中孙悟空一典型形象,其寄寓人类日常性、现实性的人物性格,见恶不怕,见善不欺,惩恶扬善,敢怒敢言,敢打敢拼,不服神界天庭的真性情,由来深受世间后世老百姓喜爱推崇。这是众所周之的第二个第一。还有,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5],吴承恩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糅合,臻于一流。这又是一个第一。有人评价,分别从宗教、游戏、政治、哲学几个方面总结,《西游记》的思想主题不一而始、不一而终,佛道儒三教同台表演,发端于游戏,反映社会现实,立足于崇高意图,包容万物,无所不涉,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多种主题的猜测都发源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上。神、仙、佛、人、魔共显于一游戏世界,亦真亦假,以假乱真,以虚幻寄言寓志,《西游记》的神魔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无穷遐想的空间。
可以想见,《西游记》的文本构建创造了一个自由的世界,文本相对独立于现实的、有目的的外部世界,自成一体,然而众读者哲人能从中窥看出一个等级森严的天庭制度世界,
一个黑白混浊不明的天上人间皆亦然的既成世界,一个神仙佛人魔同乐的花花世界、虚无缥渺的世界。神、仙、佛、人、魔都不是既定的,可以相互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唯一不变的是这个唯一的《西游记》文本。文本中,孙悟空的出身奠定了非同凡响的开始和结局,冲破一切枷锁,他是非人类的,但也具备人类性,支撑他走完其特别的人生道路的却是一个信念——自由精神,符合人类社会规则的自由。
二
开国大典演员那么,孙悟空信念中的自由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本文不对文本进行细读,在宏观的框架内抽象概论几点:
第一,艺术的自由和意义的自由。《西游记》构筑了一个自由的艺术世界,孙悟空的任何人物角特征是在这样一个艺术化的世界里完成的:猴身人形、语言、动作、性格、感情以不可能的魔幻形式出现,这便是艺术文本提供的自由。在意义上,自由又呈现其前后两大特点。一者,以大闹天宫为界,前期孙悟空的自由呈现一个特点,稍后再作论述;二者,在此之后,孙悟空的自由呈现出另一个特点,就像六小龄童所说:“意义属于结构之内”[6],意义的自由这时存在于受限的结构中,孙悟空的言行举止皆限制于神佛天庭世界的
制度秩序之中,他必须为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护航。第二,身份的自由。孙悟空唯一在物质层面上的一点自由就是他的身份。生于天地,孕于灵石。销名于生死簿,自封齐天大圣,菩提师祖取名悟空,乃至修得正果成佛上天,他的形象设计几乎全缘于大自然和他自己的顿悟。第三,人格性灵的自由。孙悟空五行山下得救以后究竟为何愿重归固有的神佛天庭制度秩序之中去,这个问题,文本在讲述中归因为佛教的求取正果,实际上,在与天庭众仙和佛界斗法、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孙悟空仍未泯灭一个自由的性灵,此时的性灵已经上升到人类通有的人格思想——即对师恩的知恩图报。大闹天宫之前的孙悟空的自由观念,可以从多种维度解读:一、从文艺表现论上看,这时期的自由是孙悟空纯粹心灵的表现。漂洋过海学真本领,菩提门下归魔学善,自称是“美猴王”,是他对纯真、至善、美好的追求和溢现。这是其纯粹心灵积极的一面。那么,在其纯粹心灵消积一面的阴影下,自由又是原始的、混沌的,孙悟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他在乱蟠桃反天宫、八卦炉中炼金身时,又表现出对制度的极为叛逆和反抗,从而完成了他从自我心理的膨胀到反叛。二、从宗教发生说来看,文学起源于宗教,这本书宣扬的是佛道思想。孙悟空这时期的自由一片混沌未开,正是缺乏佛理和佛心。孙悟空护僧取经,正是在入佛门中、在他的光辉人格性灵下寻求自我的反省与融合。三、从精神分析学上论及,孙悟空的自由观念可以用
人格三分法分析。孙悟空始料不变的斗争性情,可以看做本我力量的消化。他在与人战斗的过程中展现了胜与败、是与非的同理心或者说佛心,可以看做自我的逐步觉醒。在外界压力下确定的对与错的价值观,可以看做超我作用的结果。大闹天宫恰好是自我从愚昧无知到逐步觉醒的转驿站。斗争性慢慢变得理性而有的放矢。这是他性灵成熟变化的必然趋势。
三
自由作为西方提出的启蒙运动时期的产物,如今已被欧美绝大多数国家认同,在血流和谈判的历史中终被东西方普遍接受。自由概念已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上升为全球性的自由理念。自由理念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早在中国明代的《西游记》中已具端倪。作为启蒙运动的三大思想之一,它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与平等、博爱一起奠定了卢梭“天赋人权”学说的法律基础。从政治学来看,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所遵循的“三权分立”,意在分权和抵制独裁,也是功在孟德斯鸠理论实践性品格践行前学说的构架和确认。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独立行使,两两相扣,互为掣肘,类似于平面几何体里的三角形坚固稳定。《西游记》类似于“三权分立”,有以下几个
特点:第一,它不像《三国演义》剪材于历史事实,它的主要特征是魔幻的;《三国演义》是魏吴蜀三国形成鼎立之势的描述,是集体力量的对抗演义,《西游记》是孙猴子个性成长的正反合,是个体精神和性灵的变革。所以,三国不存在稳不稳定的问题,而成熟后的孙行者如三角形一样稳固。第二,它不像《水浒传》取材于官逼民反的故事,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必遭失败;它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崇尚者,追崇个体的完整统一。第三,它更不像《红楼梦》描写封建王朝家族没落,曲终红颜知己离散;它追逐个性的蓬勃与合一,追逐合理自由。
《西游记》的故事诞生于它的环境三维:神仙天庭世界、魔兽世界、人间世界。因此它以魔幻的形式反映的是一种思想,就是孙悟空正、反、合于天庭,经历三种人生,让世界重新充满希望,“让世界充满爱”,三元对立统一哲学思想的奇妙表达。孙悟空正、反、合于文本世界的环境三维,三种不同性格阶段对立统一于孙悟空性格本身,就像现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对立统一于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始而终,孙悟空的自由精神从不自觉的、肆无忌惮的自由上升到为报答师恩的、符合人类社会规则和环境制度秩序的自由,自由经历了合理化提升。《西游记》给读者留下的三元对立统一哲学思维,在中国古代类似文学作品中本身就是极为罕见的,本身就体现了自由理念。用比较形象的话来说,《西游
李颖芝浴照记》是三元思维的,是哲理的,因此它是科学的;《西游记》是浪漫的,是魔幻的,因此它是自由的;《西游记》是艺术性的、思想性的,因此它又是老少咸宜的、各取所需的。以上在文本世界里探讨了中国式自由理念的表层问题。那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自由理念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借用泰纳文学创作的决定论,我们仍从文学的视角在几部影视艺术文本中窥见大概。
法国社会历史学家泰纳认为,影响文学创作的三要素是种族、时代和环境。第一,就种族而论。美国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描述了白人律师艾蒂科斯·芬奇为被冤控罪的黑人汤姆辩护的经过,当时的黑人受歧视普遍而严重,被告汤姆被判死刑,影片反响强烈。而本世纪头几年,我们很少再看到像那个时代那样的作品了。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世界特别是美国黑人在自己的国家政治舞台上日益获得更多的权利,美国甚至有第一位黑人当选总统,来为世界黑人谋取更多福祉。种族崛起表明,文学创作中出现像黑人汤姆一样不合理案的机率已经明显减少;同一黑人种族,在其力量的变迁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大的种族权利和自由。第二,就时代而论。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电影作品《与狼共舞》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西部传奇,其多元化地展现了当时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综合主题。影片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与狼共舞”,他妻子的名字
是“站立舞拳”。“与狼共舞”如今已成为一个成语:多指与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主人公一共前后两次与“狼”共舞——第一次是与印第安人苏族人,得出了结论:过着原始生活的苏族人虽然文化历史不同,但也不是那么不好友好相处;第二次是与自己的同宗白人,发现先进的白人有时还不如未开化的印第安人。最后,“与狼共舞”和“站立舞拳”不得已挥手告别了两只以不同方式对待自己的“狼”。而苏族人十三年后被迫签订了协议,放弃了世代生活的土地。从这部作品中至少可以得出三点:一、不同种族不是不可以融合;二、如果把未开化的原始印第安人与工业化程度呈现一定规模的白人看作两个时代,那么影片就是工业化时代一定战胜原始部落时代人类社会进程规律的一个侧面说明,这是其中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看,以主人公的视角为视角,工业化其实还不如回归大自然。三、工业化应以自由为前提。主人公正是由于付出了自由的代价才选择离开。第三,就环境而论。当代美国电影作品《叛国者》(2008年出品)与《西游记》颇有些相似。从一个侧面来看,《西游记》叙述的是孙悟空护师取经的故事,《叛国者》描述的是宗教主义者塞莫执行反恐任务的始末。《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天庭委任的“齐天大圣”,是天庭敦使下来侯等取经人的;《叛国者》中,宗教主义者塞莫是政府派遣下来的间谍,是被设计打入的。两者在完成各自任务受挫时,孙悟空被唐僧逐出师门,决意去
当他的美猴王;塞莫则受巩怖组织成员指令,不得不去制造恐怖活动。“弃师”还是护师,成为孙悟空的两难选择;“叛国”还是爱国,至少按文本给读者暗示的印象来看,成为塞莫的“两难”。两人是类同的,原因表现在:孙悟空的意义即信念是自由的,身份也自由,因此他体会到的是信念的摇摆不定和身份的焦虑。意义和信念包括善与恶两方面,从善与除恶是他的双面胶,两面都要用。“弃师”,师恩怎么报?护师,眼前的紧箍咒不许他惩恶除魔。塞莫的宗教信仰也是自由的,而在穆斯林宗教与美国之间,他一直选择的是穆斯林宗教,直到最后才在电影中表现出来,他没有叛国,也没有为政府继续工作。总而言之,《西游记》中孙悟空处在东方特的中国,没有笃诚的宗教信仰,他依靠信念的自由——人格性灵的自由,即明知师恩图报——完成了保送唐僧西天取经的价值选择;而宗教主义者塞莫有虔诚的穆斯林信仰,在信仰的支撑下,他表达了爱国之心,也拒绝了为国继续效命。这两部作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看,其在类同的情况下却存在一个差异:即一个发生在没有全民虔诚宗教信仰的中国,一个发生在西方宗教信仰笃诚的美国,它们如何看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不同的。孙悟空虽然也入了佛教,但他是受天庭敦使的,真正的改变还是依靠信念的自由。然而,自由的价值是一样的。
饭团制作方法周密家庭背景最后,中国内地的一部影视作品——刘德华饰演的《墨攻》(2006年出品,产地香港)——
可以与西方自由理念作一个对比。刘德华是中国当代流行影视艺术文化人的代表,他的这部《墨攻》可以看做是当代影视名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式自由理念的一种解读和回归。当下,自从张艺谋开创《英雄》等中国当代古装大片拍摄潮流兴起,中国古装大片沿袭全球商业化运作模式,盛名之下其实追逐视觉刺激的场面。刘德华的这部《墨攻》独宣传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以情节取胜,避免附予空洞的理念,以东方和平主义哲学倡导反战主题。主人公墨者革离将墨家思想带到受困于赵国的梁城,演驿一段倾城佳话。“兼爱”,搬拟孔子的话“有教无类”当叫做“有爱无类”,即无差别地爱一切人;“非攻”,即不要战火,搬拟西方人的叫法叫“人道”。墨家学说就在于用自己的守城方法来敬告大家不要互相残杀。当今,和平是时代中国和世界的主题,稳定发展是时代中国的促进剂,没有人愿意过一个惨绝人寰的生活。和平自由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内驱力。不过,在《墨攻》里“兼爱”“非攻”思想之外,还包含了建立在一般爱的基础上人类个体情感的爱情,表达了时代中国人对世纪和平主题下的人类情感的应有探索。
四
自由理念在东西方存在差异,也存在一般认同。正如,在东方,《西游记》中涉及到哲学
三维度看美猴王经历人生坎坷,就像借助西方社会科学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三角形结构常识形式一致一样,这是东西方共同之一点;第二,西方文学浪漫主义范畴在《西游记》中的显现也是东西方共通之自由理念的体现;第三,《西游记》在游戏世界里表现出来的多主题和多元思想的解读体现了东西方多元文化和艺术自由性。
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还在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奔走演讲并将生命献给了黑人种族,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反映了当时黑人的受歧视遭遇,21世纪奥巴马就当选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短短四五十年时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黑人权利地位的提高,无不昭示西方自由理念的发展。电影《与狼共舞》中主人公与印第安部落的交融,无不昭示着种族融合的成功范例。以肤为特征的种族的发展和社会联盟之间的种族融合,从种族内部力量的晋升和种族外部的外延融汇辩证地说明了西方式自由发展的一个特征。黑人种族的发展昭示了人权的发展,白人与印第安人的融合昭示了自由理念的横向进步。在西方,种族问题是考察西方自由的一块绕不开的屏障,因此,就种族问题评骘自由理念是首选的要题。《与狼共舞》蕴含着另一个主题:鲜明的时代性是影片的一大反映点。印第安人苏族人被迫签订协议、生活的改变才是历史主题,工业文明取代了原始文明。而这其中的自由的代价是沉重的。这也引发了现代文明下的人的非理性思索,诸如现代派的表现主义、“
意识流”等文学现象。作品主人公既告别了白人同宗又告别了黑人同仁,是一种对工业文明和原始文明的全部释放,因为两种不同生活都是对自由的扼杀。所以,才有后现代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对主体自由的消释和对生态主义的追求。影片反映的美国西进运动,展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历工业文明取代原始文明的历史进程,而主人公对两种文明的背叛厘清了一代人对自由理念的诠释,预期了另一种文明——后现代文明和后工业文明——解构现代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愿望和意志。主人公自由倒不像《西游记》中孙悟空那样自由观念得到合理化提升,进入符合人类社会规则、与环境制度秩序相和谐的自由程序,而是一种极端追求个性、极端个人主义的选择,反映了西方个人主义至上的世俗价值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当代的自由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宗教情结为纽带、个人幸福为目标,伴随道德责任和法治公民意识的社会型通俗价值观,——反映在《叛国者》里有一定的眉目。塞莫为国家机密暂时不得不离开幸福家庭,以政府特工任务为紧,但他追求个人幸福的目标、对妻子的爱念和愧疚,始终藏在对穆斯林宗教的信仰和对的念诵之下。当局势影响到个人的最终幸福时,他在坚守了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下,放弃了一切功利的要求。西方社会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在这样的底线下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一种个人主义价值原则的体现。值得深究的是,中国的宗教信仰是浮浅的,中国人可以都信仰佛
祖、基督甚至伊斯兰,但中国人很少一生笃信有神,中国人只有一个偶像孔子。浸透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规定着中国人“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原则和“恭宽信敏惠”的君子五德,包括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摆脱不了一个恒定的文化传统。孙悟空的知恩图报就是蕴含东方中国儒家文化道义上对师恩的回馈。西方譬如美国的宗教信仰是笃诚的,西方人眼中的上帝是万能之神,不是中国人眼中孔子式的固定文化体系的代表,而是最自由的、独立于其他社会结构之上的精神崇拜。东方中国社会主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看待世界,用无神论观照社会人生和环境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以有神的宗教信仰在人心中树立人生信念,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