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姗姗;赵久波
【摘 要】In the pres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eople's participating in voluntary activities, the volunteers are now becoming an important group of peopl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voluntee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voluntary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eer's activities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which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selecting and managing volunteers so that the activities can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target.%近年来我国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激增,志愿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体.志愿者的心理健康与其志愿活动息息相关.探讨了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素质和状态与志愿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其对志愿者的选拔、更好地管理志愿者,从而达到志愿活动的预期目标有重要作用.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8)002
【总页数】3页(P119-120,124)
【关键词】志愿者;心理健康;志愿活动
【作 者】冯姗姗;赵久波
改名申请书【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395.6
文章姚笛绯闻志愿者作为我国的新生事物,在近几十年间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接连成功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这个行列或进行志愿活动。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志愿活动成功进行,以及对于志愿者自身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可以分为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状态两部分[1]。志愿者如果不具备某种心理健康素质或者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可能会对受助对象和自身都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并且志
愿活动对于志愿者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也可以使其在生活、学习中受益。然而近年来有关志愿者体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仍十分缺乏。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对国内外有关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状态、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现状及其关系进行回顾和评述,为我国志愿活动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1 志愿者的概念
目前对于志愿者的概念尚无定论,存在许多解释。大部分都是围绕利己还是利他、有偿还是无偿这两对概念进行论述。张瑾[1]指出,志愿者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李学君[2]认为,志愿者是指个人志愿参与,并将其知识、技能、经验、服务奉献给某个社会活动或组织活动而不图任何金钱或物质回报的人。对于“不求回报”这一点,田思路[3]认为,“非利益性”并不完全等同于“无偿性”,自愿的社会公益行为也不是完全以“无偿性”作为前提,不以金钱和营利为目的,也不等于说不发生任何经济关系。综上所述,笔者将志愿活动从行为学角度总结为一种助人行为。虽然不是所有从事助人行为的个人
都可以被称为志愿者,但是志愿者确是从事助人行为的个体。因而本文将以助人行为这一重要因素出发整理文献,进行综述。
2 志愿活动与志愿者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素质即心理素质[4]。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素质好坏会对志愿活动造成影响,同时志愿活动也会促使心理健康素质发生一定的改变。
2.1 志愿者心理健康素质对志愿活动的影响
顾慎言志愿者作为志愿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志愿活动之前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状况。代方梅[5]在对于残疾人奥运会志愿者的研究中认为,提升心理素质对残奥会的志愿者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有特殊性,如果志愿者素质不够,对残疾人的服务有时会造成负担甚至伤害。在志愿活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使志愿者在服务时遇到突发事件不至于过于慌张而造成对自身和服务对象的伤害。张春枝 认为,学校咨询师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情感宽容和自信等方面)对来访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灵魂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影响所难以比拟的,是
任何其他咨询手段也替代不了的。足以看出,助人者的心理素质对于被助者的重要性。尤其对志愿活动内容涉及受助人心理的志愿行为,如对于残疾人、老年人或者儿童等特殊人进行志愿服务时,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今后志愿者选拨与组织等工作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志愿活动前对志愿者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将被逐渐重视,以便其更好地进行志愿活动。李小冉 钟汉良
2.2 志愿活动对志愿者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志愿者的人格、人生观、自信心、人际敏感等心理健康素质也在起着一定的变化。车明华[7]提出,可以用志愿者活动来磨炼大学生自尊自强的人格意志,端正大学生严谨治学的人格态度,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并使其拥有胸怀天下的人格气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奥运会的志愿者,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奥运服务活动,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感[8]。在一项探讨奥林匹克学生志愿者参与奥运会服务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奥运会后,学生志愿者个性成熟度和自信心得分都有所提高,不同部门的提高程度有所不同,
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奥运会作为强刺激因子,对学生志愿者的个性成熟度和自信心都起到促进作用,因而志愿活动对于志愿者心理素质的提升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9]。国外也有许
多关于志愿活动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Paul等人[10]指出,心理健康活动的志愿者会变得更敏感,相比于其他被试,
他们在以后的就业中也更偏向于从事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工作。Beckman[11]经过实验表明,在心理医院工作的志愿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待患者的态度会变得更加与人为善,他们可能已经开始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意识开展工作。因此,志愿活动对于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素质影响是多方面的,而这些改变不仅局限于志愿活动当中,这些稳定特质的改变会使其在从事其他工作或生活中受益。然而,志愿活动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训练方式来增强人们心理健康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3 志愿活动与志愿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3.1 志愿者心理健康状态对志愿活动的影响
志愿者作为一个新兴的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其心理状况可能会影响到志愿行为;另一方面,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影响到受助者。目前对于志愿者心理状态的好坏存在不同的观点。邵贵平[12]在对利他行为的调查中发现,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粉红宝宝
存在相关,高利他行为的人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项目上高于低利他行为的人。在对我国海上救助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体内有巨大压力的管理层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专门对奥运会志愿驾驶员的调查中显示,其恐怖的症状高于全国水平[13]。因此可以得出,并不是参与志愿活动的人心理健康水平都很高。某些需要矫正、调控的重要心理状态有时会表现为“助人情结”。这种情况指的就是一种需要矫正、调控的重要心理现象:有强烈自卑感、缺陷感的人,将助人视为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赵旭东[14]也认为,我们一般都把助人行为看成是有积极意义的行为,很少考虑其负面的推动力及其不良后果。然而高度投入地为弱者工作,是为了经常获得胜过别人的优越感,并能掩饰自己的弱点和痛苦。由此而得出,对于志愿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报名志愿者活动这一行为和动机本身是否能够成为筛查心理健康状态的工具,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证实。
3.2 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3.2.1 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状态的有利影响 与其他活动相比,志愿活动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接触人不同,大部分都是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因而扩大了朋友圈;其次,内心感受不同,志愿活动是从事帮助人的活动,因而行为的动机与出发点不同。Zycinska[15]经过试验得出,志
愿者的活动可以被看作是对抑郁、主观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水平的调节器,帮助调节其心理健康状况。志愿活动是否能够作为一种心理干预的手段还要进行实验来证明,但志愿活动对于人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是有研究证实的。中国好声音 赵露
3.2.2 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状态的不利影响 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志愿者的心理状况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在对经历重大灾难的地区进行援助时,容易引起应激反应。蒋洪波[16]提出,灾后志愿者作为灾害现场的目击者和救援的参与者,也同样成为了二级创伤受害者。其不可避免地处于应激状态之中,必然会造成志愿者心理方面的影响。徐坤英[17]在对西部志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有关研究中得出,志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较更差,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所以,在志愿活动当中,志愿者心理健康的状况也要实时监控和留意。
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志愿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志愿者的心理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对志愿者心理健康调查的文献,志愿者心理健康的筛查工作也较少进行,而是否志愿者的报名活动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筛查作用也是值得研究的,只有做大规模的现况调查才能够确定。与此同时,要时刻监控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心理变化,以便做好积极的防护。
参考文献
[1] 张瑾.奥运会志愿者与人力资源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2):14-17.
[2] 李学君.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价值的深层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20-23.
[3] 田思路.有偿志愿者的劳动者性[J].法学杂志,2007,28(5):62-6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