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4201225
作者简介:胡爱华(1971—),女,江苏宝应人,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
胡爱华
(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给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在我国,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本文试通过寻求从桑菲尔德府到芬丁庄园的神话原型、大火的意象原型与原型意象的某种契合,进而来揭示与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相通之处,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加深对这部著作的理解。
关键词:桑菲尔德府;芬丁庄园;大火;原型解读
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275(2004)0320041202 一直以来,作为“他者”和“第二性”的女性,在
人类社会中处于失语和缺席的状态。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给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简・爱以其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性格力量吸引征服了世界各国人民。勃朗特也由此而跻身于如马克思所称的“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小说家”之列。正如现代主义大师艾略特所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方法,而且通过不同
的方式来理解事物。”[1](P .347)
在我国,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运用较多的是历史社会学批评法,这种方法强调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通过分析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发现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例如运用此方法解读,该文本表现了勃朗特对工人阶级的苦难处境的深切同情,特别是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关注。也有人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评论简・爱,例如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的比较,或与晚于勃朗特出生的哈代的作品人物苔丝的比较等,使研究的视野呈多元化趋势。本文试从作品的神话原型主题入手,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加深对这部著作的理解。
父亲节说说心情短语原型批评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文学批评流派之一。加拿大文艺评论家弗莱以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以文学原型为核心的原型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种族的乃至整个人类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需求,使用原型去挖掘文学意象的原始意义,发现文学的原
型概念框架,从而建立起了一种整体性的批评体系。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运用原型方法从事文学研究时,将原型理解为更为广泛的文学结构系统:它可以是情节、意象,也可以是主题、人物、情景或结构模式。这些学者将原型分为神话原型、意象原型、主题原型和结构原型。因此,本文试通过寻求从桑菲尔德府到芬丁庄园的神话原型、火的意象原型与原型意象的某种契合,进而来揭示与人物、情
节等方面的相通之处。
从桑菲尔德府到芬丁庄园——伊甸园的获得、失落和复得。艾略特曾说:“我们的艺术正是形成和发展在基督教中——我们的一切思想也正是由于有了基督教背景才具有意义。一个欧洲人可以不相信基督教信念的真实性,然而他的言谈举止都逃不出基督教文化的传统,并且必须依赖于那种文化才有其意义。只有基督教文化,才能造就伏尔泰和尼
采。”[2](P .205)
《圣经》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西方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所谓神话原型即从神话中到某种文学源头。《简・爱》的主要情节的构思中包含了《圣经》故事的隐喻,特别是从桑菲尔德庄园的失去到芬丁庄园的复得,俨然是得乐园、失乐园和复乐园三个紧密相连的隐型情节的有机对应,是套用《圣经》中《旧约全书・创世纪》的神话模式写成的。
得乐园 简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府做家庭教师,这在当时是低下的职业。罗切斯特富有且贵族出生,而简长相平平也无显赫的地位。当时统治英国社会的权力话语是以社会地位、财富和性别来决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婚姻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按当时的社会时尚,简和罗切斯特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简的到来,在桑菲尔德府投下的是石子,而在罗切斯特的心中激起的,却是生命和爱情的浪花。简的自尊、自爱、自重的人格力量,深深吸引了罗切斯特。在这儿,勃朗特将爱情的标准提升到了男女心灵契合的境地,这爱情观的更新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桑菲尔德府,两颗有着共同自然人性的心碰撞着、共鸣着,交织着爱的火花。“蓝的天空”、“开满蔷薇花的篱笆”的田园式的桑菲尔德府,俨然成了他们爱的伊甸园。正如简自己也发出了:“庭院里没有比这更隐蔽,更象伊甸园的角落了。这里树木繁茂,花儿盛开,一边有高墙同院子隔开——”的感慨[3](P .278)。
失乐园 伊甸园是美妙的,这里有爱和永恒,
・
14・第3卷 第3期2004年9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 RNAL O F HUA I BE I PRO FESS I ONAL AND T ECHN I CAL COLL EGE V o l .3N o.3
Sep t 12004
华晨宇和张碧晨一起了吗
但是快乐的日子总是不会久远,因为伊甸园里也有
神圣的禁忌和诱惑。在这儿,勃朗特重制了伊甸园及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罗切斯特疯妻的哥哥明显是个撒旦式的人物,伊甸园的入侵者,一个可怕而又具威胁的人物。是他说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他的)妻子就是关在楼上的疯女人。于是简从伊甸园里落荒而逃。而高傲的罗切斯特因为隐瞒了已婚的事实,受到了上帝的严厉惩罚。他所深爱着的简离他而去,见证他第一次婚姻的疯女人更是一把大火将桑菲尔德庄园化为灰烬:“草地、庭院已踏得稀烂,一片荒芜。入口的门空张着。——剩下了贝壳似的一堵墙,高高耸立,却岌岌可危,布满了没有玻璃的窗孔。没有屋顶,没有烟囱——全都倒塌了。这
里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和旷野的凄凉。”[3](P .481)
这样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呈现出典型的失乐园原型。
复乐园 《圣经》认为,人类带着原罪被逐出伊甸园后,上帝从未停止过给人类提供各种悔过的机会。重返伊甸园,是人类怀旧与求新双重心理的情结。伊甸园是诱人的,但对罗切斯特和简这对亚当和夏娃来说,重新寻失去的乐园的旅程是何等艰难。简离开了桑菲尔德府,举目无亲,走投无路,甚至曾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她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甚至逃避了唾手可得的婚姻的诱惑,获得大笔财产的馈赠。而此时的罗切斯特早已是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简回到了所爱的人身边。这样被逐的男女主人公经过种种痛苦和灾难的折磨,经受诸多的考验,最终幸福美满地结合在一起。芬丁庄园
天海翼哪一部虽然古老,但“纵横交织的树枝、圆柱形的树干和夏
季浓密的树叶”[3](P .487)
颇似他们久违了的幸福乐园。
韩国男星排行榜从失乐园到重获新天地迂回曲折,这中间的过程与《圣经》中所喻指的人类获得拯救的道路的迂回曲折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勃朗特以人所共知的乐园原型,在文本中将得乐园、失乐园和复乐园三个情节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通过将古老的神话编织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道出原始的真理,并发觉其所具有的现代意义。这样的结局安排表达了作者的婚姻观:婚姻不能以一个人所拥有的地位、财产来衡量,因为它们并非总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心灵的契合、个性的力量才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
大火的意象
qq被冻结了怎么解冻所谓意象原型,指利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同一意象来发现作者的创作特点。神话原型认为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时,会不自觉地把象征民族心理的特征表现出来。这样在不同时代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读者虽然不能直接在文艺作品中发现集体无意识,却能够通过在神话、图腾或梦境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发现它的存在意义。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它常常在作品中出现,并可被辨认为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种象征正如惠尔赖特在《隐喻与现实》一书中曾说,若不是对全人类,也是对大多数具有同一的或非常相似的意义。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情
况:某种象征,如天父,地母,光亮等,在不同的文化
中出现。这些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景象就可能有一个潜在的原型模式。人们常常将这些原型进行广泛联系。如太阳:创造的活力;自然界的法则;意识(启迪、智慧、心灵的幻想);父性原则;时间和生命的延续。同样在《简・爱》中出现的大火意象,据此可发掘由来已久的原始意义。
据《新约全书》记载,由于亚当的原罪带给了每个后代,所以婴儿出生时须洗礼,以洗去这原罪。约翰比耶酥早生,成年后在荒漠中布道,劝人修身养性,他在约旦河边以河水为人施洗礼,作为洗涤罪恶的象征。约翰对求见的人说:“我用水为你们施洗礼——在我之后会有更伟大的人来,以圣灵和火为你们洗罪。”自约翰为人们洗礼开始,洗礼成为西方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模式:一个人罪孽深重,但通过落水或死亡等形式,灵魂得到洗涤而被拯救。博德金(1875-1967)更是超前的在弗莱之前在文学批评中使用原型模式,来分析柯勒律治的《老水手》一诗的再生主题。老水手杀死了一只信天翁,由此招来了一系列灾难。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罪过,便开始祈祷,于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把船推上岸使他获得再生。
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一书中,也一再强调火的再生与净化作用:火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火,而是具有其深层的原型意象,是用来驱除罪恶的。同样《简・爱》中所描写的那场大火,具有通过火的洗礼让人获得再生之意。在那场大火中罗切斯特家产丧失殆尽,并且为救疯女人丧失一只手和一只眼。
但罗切斯特经过了这熊熊的地狱之火的洗礼,他的罪过得到洗涤,灵魂得到净化。这样他的悲剧在火中结束,从而成为道德意义上的新人,由此我们也就触及到作者使用火这个原型的深刻的动机。
安希妍神话原型意象在小说中的复活,既不是原始意义上的神话,也不是原始神话的简单重复,其实质是对人类传统文化的超越。可见,神话原型意象的恰当运用,既使得作品获得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也能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提供新的方法,带来新的洞见。参考文献:
[1] T .S 艾略特.基督教与文化[M ].杨民生,陈常锦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夏・勃朗特.简・爱[M ].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
社,1997.
[3] 陈光明.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及其方法[J ].安
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4] 赖干坚.西方批评方法评介[M ].厦门:厦门大学出
版社,1986.
[5] 汪振军.认同与创造[J ].中州学刊,2001(3).[6]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刘 栋
・
24・胡爱华 《简・爱》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