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母题内涵及女性出走原型追溯
作者:葛冉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师节贺卡书写格式2015年第09
        要:母题作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文学术语,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与理论之中,具有广而深厚的内涵。出走行为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和精神欲求,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生存于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往往将出走作为争取权利反抗压迫的一种手段,追寻自由争取人格独立。随着女性反抗父权斗争的展开,女性出走母题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母题产生于中外文学作品中,并随着时代的更迭得到不断发展。
        张若昀李沁挽手关键词:出走;母题;女性;反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160-03
        一、出走母题的内涵
        母题(motif)这一概念最早源于音乐,是指一组或多组乐曲中某一段时常重复的旋律。随后这一概念被引入文学当中,用来分析研究文学史上许多精神现象,例如复仇母题”“成长
母题”“战争母题”“情爱母题”“乡土母题”“都市母题”“重生母题等。母题作为一个广有争议的文学术语,最早由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斯·汤普森(Stith Thompson)形成体系,他在《民间故事分类学》中解释了这一概念: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1]此外俄国著名学者普罗斯也对母题进行了定义,母题可以分解为许多人物行为,对情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行为,他题为功能function”[2],他认为母题并不是最小的情节单位。母题的涵义大于一般意义上的主题概念,主题是作者通过故事或人物动作所体现出的作者对外在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理解与思考。母题作为一个精神命题超越了具体的事件与动作,反映了人类的心理情感,所以歌德对文学母题做了一个定义,即母题是一种鼻炎的正确治法怎么治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3]。在中国,胡适于《歌谣的比较研究法的一个例》中最早提出母题这一概念,随后陈建宪提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深圳的是多少什么是母题呢?简言之,母题就是民间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诗歌等)中最小的情节元素。这种情节元素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从一个叙事作品中游离出来,又组合到另外一个作品中去。它在民间叙事中反复出现,在历史传承中具有独立存在能力和顽强的继承性。它们本身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变换出无数的故事。邓英演过的电视剧”[4]要是.......就造句一年级母题概念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进而在文学批判与理论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