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梗概
小说的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元宵短信祝福1928年张亮寇静离婚4月7日 班吉部分
白痴班吉是南方世家康普生家的小儿子,他最爱溜达的地方是高尔夫球场,那块地本是在他名下的牧场,因为家里要让他的大哥上哈佛大学被变卖了。他爱听打球的嚷叫开弟(意即球童),的他误以为是叫他心爱的凯蒂。童年时凯蒂经常照顾安抚他,她身上的树林般清香对他是安慰剂,但后来有了男友,他嗅不到那清香了,便大嚎起来。他还曾下意识地去追逐路过的女学生,二哥杰生给他做了去势手术。在他毫无逻辑的头脑里,许多发生过的家庭大事绞成一团,构成了一个贵族世家日益衰败的独特图景。
1910年6月2日 昆丁部分
昆丁是康普生家的长子,在哈佛大学念书。这天早上他没有去上课,出门去买了两只沉重
熨斗,准备带着它投河自尽。他的绝望直接来自于妹妹凯蒂的不规行为和婚事。她先是与北方来的推销员幽会,怀孕后又嫁了一个银行家。昆丁曾试图教训那个推销员,也曾拒绝替未来的妹夫掩盖以前在哈佛大学时的劣迹,劝说妹妹不要嫁这个小人。他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罪恶的现状和暗淡的前景带来的精神压力,决心一死了之。在信步漫游中,他帮助一个迷路的意大利女孩寻家,被误认为拐带幼女,抓进警局。后又与傲慢粗暴的同学打了一架。他洗净伤口,收拾好衣物,给家里留下一封信,准备自杀。
19284月6日空调制冷不好的原因 杰生部分
杰生是康普生家的次子,从小自私冷酷,缺乏爱心。他觉得家里亏负了自己。离婚的把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他家,他不但克扣了寄来的抚养费,还时时借口在精神上折磨17岁的外甥女。
1928年4月8日 迪尔西部分
迪尔西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忠诚地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服务了几十年。这天大早起来拾掇柴火,准备早餐。杰生发现他多年积攒和克扣来的七千美元被小昆丁盗走,气急败坏地
请警察帮忙,厌恶他的警长不予理会,他只得自己追踪,无功而返。迪尔西带着白痴班吉上教堂听牧师布道,深受感动。
研究综述
福克纳在我国开始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外国文艺》1978年第2期登载的《美国南方文学简介》一文介绍了福克纳的创作概况和基本特征,提到了他的主要作品《喧哗与骚动》。《外国文艺》又在1979描写人多的成语年第duchun6期登载了美国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的论文《福克纳:约克纳帕塌法的故事》,把福克纳的作品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加以分析研究,文中也提到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喧哗与骚动》,论文的中译者是李文俊。198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文俊编选的《福克纳评论集》,收集了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论文,其中萨特的论文《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喧哗与骚动〉》对我国学者有较大影响。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二册(上)》选载了李文俊译的《喧哗与骚动》的第二章,即昆丁部分,引起了国内读者的广泛兴趣。1984年10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的全译本,中文书名由译者李文俊正式定为喧哗与骚
动。这个译本较好地传达了原作的神貌,并使以前歧出的译名(如喧哗与忿怒、 喧嚣与愤怒、声音与疯狂等)有了统一的可能。
20世纪啼的组词80年代以来,我国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分析研究,从最初的社会学、道德学批评范式逐渐推进至全方位多视角的研讨。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一批运用不同的批评模式(如女性主义批评、原型批评、新批评等)进行研究的文章,使这部作品隐含的意义层面不断地被揭示出来。
一、关于作品的主题与人物
我国评论界普遍认为这部作品是美国南方贵族社会崩溃和精神堕落的形象图画,并带有浓厚的自传彩。但在具体分析时,评论者又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个性化的评价。李维屏在《英美意识流小说》一书中认为:《喧哗与骚动》详尽地记载了美国南方大户康普生家族几十年的兴衰与沉浮,并以此来展示南方社会的混乱与腐败,同时又指出这部小说是福克纳所有作品中自传成分最多最明显的,是全面而又直接地反映了作者对早年生活的回顾与反思。肖明翰在《威廉福克纳:骚动的灵魂》一书中也详论了这部作品的自传性,不过他又指出了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自传的范围,作家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不断拓宽和深化主
题,终于使小说从一个姑娘的堕落史成为一个家族以至整个旧南方的没落史。南方世家的没落是因为处于传统与变革的碰撞中而不能自救,这是《喧哗与骚动》也是大多数约克纳帕塌法小说的基本主题,从中反映出作家对处于传统与变革之中的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命运的关怀。陶洁在《〈喧哗与骚动〉新探》一文中认为,福克纳在这部小说中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凯蒂的悲剧批评南方社会及其错误的妇女观,二是通过康普生家三个男子的回忆倾诉作家对女人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陶洁以康普生对妻子、三个兄弟对凯蒂的态度证明了第一点,又以福克纳生活中的言行证明了第二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