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
2022.08
“妈,5月8日是母亲节了,有没有想好要什么礼物啊?我得提前算一下应该省几顿早饭。”
“就你鬼点子多,你健健康康的,就是妈妈最好的礼物。”
2022年4月底的一个周末,已在外地读书的刘俊像往常一样和“妈妈”李书曼视频连线,“母女俩”一唠就是一个小时,临别时还争着谁先关视频。
刘俊的这一声“妈”,已经叫了10多年,把恩情叫成了亲情,把阿姨叫成了亲妈。的确,今年51岁的李书曼并不是刘俊的亲妈,她是四川安康家园
的一名安康妈妈,而刘俊是2008年
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孩子……
新的一周安康妈妈和孩子们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2022年初夏,安康家园即将完成长达13年的使命,这13年,家园陪伴孩子们穿越灾难,也见证了重生。
劫后余生:看海的小姑娘有了“妈”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
时,家住四川绵阳市的刘俊才6岁,她是在午睡中被幼儿园老师喊醒的,睁开眼睛感觉天旋地转,很快被人挤
到了幼儿园门口。她看见爷爷正一脸
焦急地四处张望,便跑过去一头扑进爷爷怀里。爷爷紧紧搂着小孙女,说着:“没事了,都会过去的。”
然而,后来的日子里,刘俊发现,一切并没像爷爷说的那样“过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变得沉默寡言,终日唉声叹气,她也没能再回到幼儿园。最奇怪的是,在青海打工的爸爸妈妈再也没打电话回来。
一个多月后,爷爷才告诉刘俊,他的爸爸妈妈原本已经快到家了,可遇到地震,不幸遇难,爸爸妈妈这次回来,原本是打算给刘俊添一个弟弟或
妹妹的。明天几点立秋明天几点立秋
地震后的幸存者,是幸运的,却也是不幸的,至亲的突然离去,给年幼的刘俊蒙上了人生第一层灰。
几个月后,爷爷说,有人组织地震后的孩子去山东看海,刘俊心动了,想着出去玩几天也好。于是,她第一次带着行李,跟着陌生的叔叔阿姨坐上了飞机,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条,上面有爷爷的手机号,这是爷孙俩唯一的纽带。
事实上,叔叔阿姨并不是带刘俊去玩,而是把她安置到了山东日照的安康家园,让他们在那里得到更好的
照料。
在山东,刘俊认识了来自四川都江堰、青川、北川和汶川等灾区的小伙伴。可是,大海也看了,朋友也交了,刘俊想家了。
转眼到了2009年6月,刘俊等来的不是爷爷,而是另一批陌生的叔叔阿姨。
“你们从哪里来?来做什么?”“我们从四川来,来接你们回家。”回答刘俊的是安康妈妈李书曼,当时她和其余19名安康妈妈一起,在四川安康家园时任园长胡源忠的带领下,到山东接孩子们。
李书曼是第一批安康妈妈之一,
她是双流本地人,一名全职妈妈。2009年,她看到了当地电视台播出招聘安康妈妈的启事,觉得这些孩子很可怜,就想着尽一份心力。
就这样,刘俊和671名小伙伴一起回到四川,住进了安康家园。从此,这些汉、回、羌、藏、土家等不同民族的孩子,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李书曼主要负责3个孩子,刘俊就是其中一个。
刚回到双流,正逢雨季,一直打雷下雨。经历了大灾大难的孩子们听到雷雨声就吓得不行。刘俊躲在被窝里哭,李书曼把她拥进怀里,
轻声细语地
伴侣
小酥肉怎么做又酥又脆
2022.08
人生视界
文/阿成
哄着她入睡。
虽然李书曼自己也有孩子,但刘俊毕竟和普通孩子不一样,尤其是上学后,会有些自卑。李书曼知道,走进孩子心里的路没有捷径,只能靠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关怀去温暖她。她会给
刘俊梳好看的辫子,逢年过节会自掏腰包给她买漂亮衣服。
小小男子汉:别哭,这里就是你的家一天晚上,刘俊正在做作业,李书曼像往常一样问:“丫头,今天作业多吧?”
“没有很多,妈!”话尾,刘俊带上了一个“妈”,声音很轻,但李书曼的心强烈一震,大脑瞬间空白,这是除了自己孩子之外,第一次有人喊她“妈”。
李书曼知道,刘俊害羞,她很快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李书曼挨着
“女儿”坐下:“那我们一起做嘛。”她自
然地去握刘俊的手,帮她矫正写字姿势,突然感觉到小姑娘的手心里全是汗。其实,当时的李书曼,何尝不像“女儿”一样紧张和激动呢?
miss为什么叫排卵女王水到渠成的感情,是那么地心有灵犀。刘俊的这一声“妈”,叫得越来越顺,李书曼也回应得一声比一声响亮。
和对待刘俊一样,李书曼也同样真心实意地对待文馨和方媛两个小姑娘,她们也会跟着刘俊一起叫她“妈妈”。
这么多年,在李书曼眼里,这些女儿就是自己亲生的,她们会像小棉袄一样温暖,也会像熊孩子一样把她气
得半死。刘俊上小学五年级时,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70分,她怕“妈妈”生气,就模仿着李书曼的笔迹在试卷上签字。这件事很快被李书曼发现了:“你这个娃娃从小就做这种事,长大以后还想做什么!”她又生气又失望,忍不住打了几下刘俊的手心。刘俊泪流满面,连连认错,还在那天的日记里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以后再也不骗人了,我不怕妈妈对我凶,但怕妈妈对我失望。”在安康家园里,孩子们的每一点成长和变化,都牵动着安康妈妈的喜怒哀乐,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安康妈妈
来了,有的又走了。
但无论怎么变动,她们对待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妈妈”苑爱英自学育儿知识、“妈妈”王艳为孩子们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妈妈”李金凤特意学会了裁剪衣服……
真心换真心,在孩子们内心深处,这些曾经陌生的阿姨,不知在什么时候都变成了最亲的“妈妈”。而对于自己的亲生妈妈,很多孩子把她们悄悄藏在了内心深处,尤其是那些自命“小小男子汉”的男孩子,只会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抹泪。
小时候,邱泽浩看到别的孩子有爸爸妈妈接,而自己只有阿姨接,心里
很不是滋味。每次学校过母亲节,
同学的妈妈都来了,只有他们这几个“安康孩子”坐在冷冷清清的角落里,很孤单。
相比之下,张明浩的心大多了:“小时候会想妈妈,长大了就不那么想了。”马永浩干脆说:“别人有父母,自己却没有,想想还是算了,反正连妈妈的照片都没有,都已经快忘了她的长相。”长大后,孩子们渐渐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他们会把学校里过母亲节发
的牛奶、饼干带回来给安康妈妈,还会心态好格局大的句子
调皮地替她们洗脚捶背,说是“过节
伴侣
刘竟图片2022.08
礼物”。
偶尔,遇到有人问:“安康妈妈是你们的家人吗?”他们的回答坚定而有底气:“是,最亲的那种。”
10年重聚:时光不老我们不散2018年,汶川地震10周年,安康家园向很多已经离开家园的孩子们发去邀请函,让他们回家看看。安康妈妈都翘首期盼孩子归来,她们清楚地记得,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背上行囊离开的时候,一步一回头,哽咽地说这里是他们永远的家。2018年5月9日,孩子们回家了。曾经的淘气包张森看到安康妈妈张涛,习惯性地挠挠头皮吐吐舌头,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张森在地震中失去了母亲和继父,是张涛妈妈似亲人又似朋友般对待他,才让他变回了那个开朗活泼的小男孩。“妈妈说,挣多少钱不重要,当多大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守社会秩序和道德底线。”张森说,是安康家园帮他塑造了正确的三观和强大的内心,走上社会后,他没有主动对别人说起过自己在地震中的经历,因为觉得没有必要,伤疤结疤的地方最坚强,但没必要总是拿出来看。在大家的记忆中,2009年至2014年,是安康家园最热闹的时候,5层楼的主楼,除了一楼的办公室和活动室,其余四层都住满了人,二三层的男生们特别吵,四五层的女生们会在床头贴上花花绿绿的贴纸,比一比谁的最好看。有一次宿舍停电,大家围在楼道里叽叽喳喳地聊天,很快忘记了黑夜的恐惧,甚至傻傻期盼着不要来电。在安康家园里走走看看,到处都充满着回忆。这么多年,家园从不需要保洁人员,一草一木都是孩子们自己修剪的,一桌一窗也都是他们擦拭的。
安康家园的走廊墙壁上,贴着每个孩子入园和离开时的照片,变化的不止外表,还有那越来越自信的眼神。
安康少年:
成为自己的英雄
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离开,安康家园难免逐年冷清。2022年6月,家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张明皓和马永杰即将高中毕业,他们的离开,意味着安康家园完成了使命。虽然这是家园成立之初就规划好的结局,但安康家人们心中,还是充满了不舍。家园会关闭,但他们心中的这个家永远不会消失。这些日子里,以前的四人间宿舍改成了双人间,一锅冒菜也没人哄抢肉吃了,以前拥挤的楼道突然宽敞起来,可张明皓和马永杰的心却空荡荡的。李书曼和其他几名安康妈妈依然坚守岗位,照料两个孩子的起居,处理家园的一些日常事务。有时候,安康妈妈苑爱英会像小时候一样,陪着马永杰复习。马永杰不想妈妈陪自己熬夜,“你去睡吧,放心,遇到不会做的题,我不会哭鼻子了。”苑爱英笑了,“儿子”的一句话,把她的思绪带回10多年前,那时刚上小学的马永杰一旦做不出题,就会哭鼻子。苑爱英常常让他先哭一会儿,再问他:“你哭了这么久了,那道题哭会了没?”马永杰眨巴着泪眼,摇摇头。她趁机引导:“题目不是哭会的,是学会的,既然做不出,就去问问老师或同学吧。”虽然分别在即,但安康妈妈和孩子们好像约定好一样,谁也不说关于离别的话语,只是马永杰悄悄会问苑爱英:“以后我回来,你还会做土豆烧肉给我吃吗?”苑爱英点点头:“老规
矩,里面的土豆全是你的。”张明皓拿
着小时候戴着军帽的照片说:“我想成为一名军人,小时候的愿望,现在该去实现了。”这话,他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说给安康妈妈听的。
曾有专家对“安康孩子”的心理状
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那里生活学
习2至4年后,他们的心理康复创下了在短时间内心理障碍总检率、儿童PTSD 患病率和儿童重症抑郁患病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准的佳绩,达到普通人的百分比,创造了康复的奇迹。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奇迹,那是安康妈妈点点滴滴的心血累积。
她们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这是经受天灾和亲人逝去双重打击的孩子,短时间能实现心理康复的关键。
安康妈妈,她们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2011年11月,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颁奖晚会上,安康妈妈入选成为“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2013年,安康妈妈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在安康家园长大的孩子中,有370名安康孩子考上了大学,另有3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两人博士研究生在读。
还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成了警察,有的成了教师,有的成了边防战士,有的开了茶楼,有的在工地上盖房子,安康妈妈们很自豪也很欣慰,从家园出去的孩子,不仅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还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都成为了能够发光发热的人。这13年,孩子们结疤的地方开出了成长的花。未来,依然会如安康妈
妈所愿:安康家园的孩子,这一生都能够平安健康,成为自己的英雄。责编/高爽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