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的是,南浔古镇这种特有风韵,在去年京杭大运河申遗中,唯一整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可见非同寻常。不久前,随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团到南浔古镇采风,可能与我最近忙于“一带一路”工作有关,南浔古镇那深邃的历史文化,那清丽婉约的水乡风情,那吴侬软语的古朴民俗,早已深深感染了我。
难道丝绸是人间最美丽的云彩?这才有了南浔古镇那水一样滑腻,那烟一样轻软,那云一样飘逸,那花一样盛放,同时又带着雨丝轻风的浸润,带着烟丝醉软的质感,带着春暖花开的富贵,款款向我们妖艳而妩媚走来。 松木沙发
我像在南浔古镇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似的:这是一座丝绸古镇,正在蚕蛹化蝶!
一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
在这里有人惊叹试问,紧紧相连与大运河,从古镇穿越的母亲河,流淌着清澈明亮的河水,为什么一流淌到了南浔这里就特别的――水晶晶?
莫非这里有“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甚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灵魂。”出生在南浔的著名诗人、翻译家、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先生,用了六十六个“水晶晶”来形容他的家乡,可见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江南千年古镇。
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南浔古镇,是运河边上长大的孩子。现在走近一看,南浔还是太湖的儿子。这个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太湖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古镇,确切说,她的母体属于太湖水系,荻塘古运河仅似一条碧玉锦带,萦绕在古镇的腰际上。而那个来自浙北东苕溪出天目山之阳;西苕溪出天目山之阴。两溪流合至南浔,才取名为苕?溪。
这苕?溪的水呀,淙淙地流过天目山的余脉,然后循山流下,经过漾、荡、河、港,在南浔古镇与南下的运河之水汇合后,这水又立马逐渐澄明,水清如镜。听南浔在我单位挂职的王青副区长介绍:“这里的水曾经沾染过绝代佳人的秀,相传美人西施姑娘入吴途中,在南浔洗去故国的脂粉,美丽从此在这里灵动起来。”
定投基金 后来我们在当地老百姓菜园中,到了这一叫绣花锦的菜。其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胳富有一种曲线美。此菜炒熟以后,依旧碧绿,令人舍不得去碰一碰它。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莫非蚕蛹蝶变?
出人意料的是,“水晶晶”的南浔古镇,不但成就了南太湖之畔的鱼美之乡,而且还孕育着一个享誉全球的丝绸之府――蚕丝织成的锦绣天堂。一位当地叫高铨的先人,在《吴兴蚕农》书中这样写道:“丝由水煮,治水为先,有一字诀,曰:清,清则丝洁白。”过去这里的人,对蚕丝质量好坏的评断,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铜钿挂在所缫的一根丝上,越能承重,韧性越强的丝则为上品。
采风中,我从当地一个叫辑里村得知,这里早有“水重丝韧”的传说,该村穿珠湾、西塘桥河之水,不仅清澈,而且水中矿物质较别处要丰富得多,甚至十斤一桶的水,比别的地方会重二两。所以这里所缫的一根丝,挂两枚铜钿不会断。
高风亮节留人间 看来是一河好水,催生了南浔古镇一地蚕宝宝喜好的桑田;而这好水,又引来南浔古镇迷人的山水韵。这才使得这里,山因水而更明亮,水出林而更纯洁。一路上我们只见水中
星月,小楼人家;桥影似虹,船舶如梭;无处不透亮,何处不生辉!何等的古镇风流,全都倒影在这苕?溪山水之中。难怪徐迟要像串起一串珍珠似的“水晶晶”的形容词,来夸赞家乡小镇的稀世之美。
我承认,我与作家采风团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我从小就是在运河边长大的,由于大河的情节,我格外欣赏一条大河从家门口流过,有时波澜不惊,有时涓涓溪流,看不见大起大落,看不见气势磅礴。当一方生长诗思灵气的甘美水土,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具的文化魅力慢慢溢满而出,然后把我们深深地吸引,诱惑我们迫切想要走进并感受她的真实。
难道运河之外真的有大湖,太湖之外真的有大海?看来在这里,南浔古镇呈献给我们的已不只是一条河,当她把北国和江南、荒漠和大海、西域和东瀛、太平洋和印度洋甚至地中海牵起手时,谁都没有想到,南浔古镇竟破天荒,演绎了一个跨越东西方丝绸之路文明的灿烂史诗。
这是需要多么大的胆识和气魄呵,水晶晶的南浔古镇,难道就因为有了令人梦思的丝绸,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心静如水,雅致如河,这时所有尘世的庸俗与喧嚣都与我们无关――
在这里,时光就像溪水一样流淌,虽不会为谁停下脚步,但会以各种方式让我们回望。特别是大河的这种行走姿态,教会我们逐渐学会慢生活,开始修筑自己心中的梦。
在这里,那文静的大河又像一位美女,每天都用母亲般的乳汁滋润着两岸。而大河两岸,又像纤夫的肩膀,担当起人们诗意的栖息,让我们从这里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圣。
在这里,清净透明的溪河之水,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光芒。在天风河雨的波浪涌动中,让我们触摸到大河的脉络,感受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瑰丽与博大,体悟着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大河气魄和精神。
二
从与丝绸之路紧紧相连的南浔古镇制造、跨境贸易平台,我们会惊艳发现,那些不尽的美丽丝绸织锦,为什么一集结到南浔就特别的――水灵灵?
莫非这里有水灵灵的河溪,水灵灵的桑田,水灵灵的民俗,水灵灵的村落……还有水灵灵的蚕丝,水灵灵的蚕宝宝。我想用六十六个“水灵灵”,来对应徐迟的六十六个“水晶晶”,目的就是要唤醒人们对南浔的美好与向往。
走在南浔古镇,我们得知南浔至今依然保持着清末民初的风貌,一条大河自南至北,穿镇而过。黛瓦粉墙的民居,傍河而列,在河柳和古木的掩映下,组成了长长的河街,仿佛修长美女穿着一件美丽丝绸旗袍款款而来,这是一种多么漂亮而有精神的水灵灵。
破苍穹 漫步古镇街头,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老米行和杂货店的招牌,还有“刘氏梯号”、“丝业会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等旧迹,依稀可见当年丝绸的繁华。南浔以前主要是靠蚕丝业发家,“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早在南宋时就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当我们在这里可以见到天下最漂亮的丝绸,这是一种多么光鲜而有生气的水灵灵。 来到古镇村舍,辑里湖丝作为南浔古镇特产,“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是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如果说浙江是江南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南浔“辑里丝”则是江南丝绸之最。那天我们来到当年的南浔商会,现为辑里湖丝馆,我主持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浙江省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就像为大家表演现场缫丝的过程,这是一种多么荣耀而又伟大的水灵灵。
说到这里,人们不免欲问,南浔古镇的蚕丝,究竟是靠什么发迹的?我向我单位在南浔挂职常务副区长的张春生先生请教,他说:“南浔地处北纬三十度线上,全年大于十摄氏度的
积温超过五千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二千小时,常年积水量在一千二百毫米左右,气候和地理环境适宜种桑养蚕。”
在这里桑蚕业,开始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富裕生活。至今南浔古镇民间还流传着“蓬头垢面四十日,油头光脸整一年”的俗语,形容当时南浔古镇一带的蚕农们在养蚕季节辛苦劳作四十多天,之后能够过上一年的富庶生活。
当地的乡土作家陆士虎先生又对我解说道:南浔养蚕有三大奥秘。一靠好品种,蚕农总结了“凡蚕之性喜温和”的经验,精心护养和抚育了一种极为优良的蚕种――莲心种。此种所产蚕茧小似莲实,所缫之丝纤度细、拉力强、鲜艳、解舒好。二靠好技术,即鲜茧生缫、冷盆低温、定粒缫丝、添绪塔头、勤换塔头、卷绕压稳、炭盆干燥、环境清洁。三靠提高生产率,将缫丝车从单绪手摇,改进为三绪转轴脚踏。在当时没有机械化缫丝的年代,不亚于一场革命。
桑椹泡酒 关于南浔人如何养蚕,有些技术我一时还弄不明白。但千言万语一句话,南浔古镇的蚕丝质量好,不是天生俱来,个中凝聚着南浔人的勤劳和智慧。当然,我还不忘补充了一个奥秘:“我们千万别忘记徐迟先生的六十六个‘水晶晶’,只有好水,才有好丝呀!”
“哈――哈――”我们的笑声,似一列飞过古镇上空的大雁,怀望着这里的蓝天白云,这里的桑园田野,这里的小桥流水……
在这里,南浔古镇早已名扬四海。就像如今南浔传说着一句民谚:“七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明末南浔,相隔七里出了三位阁老,有趣的是他们与南浔丝绸结下不解之缘。
一位在他的《涌幢小品》中赞美说:“湖丝惟七里丝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么一分。”一位把生意做到朝庭中,据传清王朝内务府规定,凡皇帝和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必须用辑里丝做织造原料。还有一位通过“走出去”,把南浔辑里丝做到国外,以其“白、净、柔、韧”的特点,首次把中国商品在世博会上亮相。
我在这里苦口婆心举证,不是刻意宣说那位南浔人的作用,而是要佐证南浔蚕丝的发展,是一代代南浔人执着和追求的硕果。
在这里,南浔人家早已富有了。这得益丝业的兴起,才成就了南浔一批大贾巨富,让他们成为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体。在当地据说,人们习惯按财富的多少,以动物形体的大小,把这些丝商分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
称为牛,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有资料证实,南浔丝商体的财产总额在六千万两至八千万两,相当于当时晚清政府一年的收入。可见,堪称富可敌国。
富起来了怎么办?这些南浔丝商们,就在南浔大建豪宅、修造园林。自南宋至清代,古镇上的大小园林多达二十七处,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和张氏适园。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为江南所仅见。
位于浔溪西岸的“张石铭旧宅”,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建于清光绪年间,旧宅占地六千五百方,建筑面积七千来方,五落四进,有中西各式楼房一百五十间,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
整座豪宅既按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建造,又巧妙地结合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相互联通,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的经典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石铭早年丧父,由母亲操持家业,因此他对母亲十分孝敬,将住宅取名为“懿德堂”,以颂扬母亲的功德。
主人的住处为二层楼,楼下落地长窗,所有的门窗、栋梁、走廊、楼梯、屋檐,都雕刻着
精美的古代戏文故事。而楼上是玻璃窗,镶嵌的是法国进口的刻花兰晶玻璃,蓝白相间,玻璃上从不积灰,从来不用擦洗,但始终保持清洁。据说这种玻璃的工艺已经失传,全世界仅存的不足一百块,大部分都在这里。
也许豪门旧宅体验中西合璧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南浔,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乌瓦粉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小船来往。然而,随着“西学东渐”思潮的涌入,眼界开阔做外贸生意的南浔富商,给这座小镇,深深的打下了“中西合璧”的历史痕迹,豪门宅邸,园林书楼处处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特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