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态系统
姓名:班级:序号:
摘要:本⽂从⽣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与⽣态平衡等⽅⾯评述了海洋⽣态系统的特征,描述了海洋⽣态系统对⼈类的巨⼤服务效益,但海洋⽣态系统⾯临着严峻威胁,因⽽保护海洋⽣态系统刻不容缓。舒淇三圾片
关键词:海洋⽣态系统⾷物链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态平衡
概述:海洋⽣态系是海洋中由⽣物落及其环境相互作⽤所构成的⾃然系统,⽣态系(Ecosystem)⼀词,系英国A.G.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在此之前,德国K.A.默⽐乌斯(1877)和美国S.A.福布斯(1887)曾分别⽤⽣物落(Biocoenosis)和⼩宇宙(Microcosm)这两个词,记述了类似坦斯利所说的内容。
⼴义⽽⾔,全球海洋是⼀个⼤⽣态系,其中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次级⽣态系。每个次级⽣态系占据⼀定的空间,由相互作⽤的⽣物和⾮⽣物,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形成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体。海洋⽣态系分类,⽬前⽆定论,按海区划分,⼀般分为沿岸⽣态系、⼤洋⽣态系、上升流⽣态系等;按⽣物落划分,⼀般分为红树林⽣态系、珊瑚礁⽣态系、藻类⽣态系等。海洋⽣态系研究开始于20世
纪70年代,⼀般涉及⾃然⽣态系和围隔实验⽣态系等领域。近⼏⼗年,以围隔(或受控)实验⽣态系研究为主,主要开展营养层次、海⽔中化学物质转移、污染物对海洋⽣物的影响、经济鱼类幼鱼的⾷物和⽣长等研究。
(⼀)海洋⽣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由海洋⽣物落和海洋环境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包括有众多的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有 6类:①⾃养⽣物,为⽣产者,主要是具有绿⾊素的能进⾏光合作⽤的植物,包括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和海洋种⼦植物;还有能进⾏光合作⽤的细菌。②异养⽣物,为消费者,包括各类海洋浅海珊瑚
动物。③分解者,包括海洋细菌和海洋真菌。④有机碎屑物质,包括⽣物死亡后分解成的有机碎屑和陆地输⼊的有机碎屑等,以及⼤量溶解有机物和其聚集物。⑤参加物质循环的⽆机物质,如碳、氮、硫、磷、⼆氧化碳、⽔等。⑥⽔⽂物理状况,如温度、海流等。
1.⽣产者
主要指那些具有绿⾊素的⾃养植物,包括⽣活在真光层的浮游藻类、浅海区的底栖藻类和海洋种⼦植物。浮游植物最能适应海洋环境,它们直接从海⽔中摄取⽆机营养物质;有不下沉或减缓下沉的功能,可停留在真光层内进⾏光合作⽤;有快速的繁殖能⼒和很低的代谢消耗,以保证种的数量和⽣
存。这是由于它们具有⼩的体型和对悬浮的适应性。海洋中的⾃养性细菌,包括利⽤光能和化学能的许多种类,也是⽣产者。如在加拉帕⼽斯岛附近海域等处发现的海底热泉周围的⼀些动物,由寄⽣或共⽣体内的硫磺细菌提供有机物质和能源。
硫磺细菌从海底热泉喷出的硫化氢 (H2S)等物质中摄取能量把⽆机物质转化为
有机物质。此处所构成的独特的⽣态系,完全以化学能替代⽇光能⽽存在。
2.消费者
主要是⼀些异养的动物。以营养层次划分,可分为⼀级、⼆级、三级消费者等:
①初级消费者,⼜称⼀级消费者,即植⾷性动物。如同⼤多数初级⽣产者⼀样,⼤多数初级消费者的体型也不⼤,⽽且也多是营浮游⽣活的。这些浮游动物多数属于⼩型浮游⽣物,体型都在 1毫⽶左右或以下,如⼀些⼩型甲壳动物、⼩型被囊动物和⼀些海洋动物的幼体。有⼀些初级消费者属于微型浮游⽣物,如⼀些很⼩的原⽣动物。初级消费者与初级⽣产者同居在上层海⽔中,它们之间有较⾼的转换效率,⼀般初级消费者和初级⽣产者的⽣物量往往属于同⼀数量级。这是与陆地⽣态系很不同的⼀个特点。
②次级消费者,包括⼆级、三级消费者等,即⾁⾷性动物。它们包含有较多的营养层次。较低层的次
级消费者⼀般体型仍很⼩,约为数毫⽶⾄数厘⽶,⼤多营浮游⽣活,属⼤型浮游⽣物或巨型浮游⽣物。不过,它们的分布已不限于上层海⽔,许多种类可以栖息在较深处,并且往往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如⼀些较⼤型的甲壳动物、箭⾍、⽔母和栉⽔母等。较⾼层的次级消费者,如鱼类,则具有较强的游泳动⼒,属于另⼀⽣态──游泳动物。游泳动物的垂直分布范围更⼴,从表层到最深海都有⼀些种类⽣活。
在海洋次级消费者中,还包括⼀些杂⾷性浮游动物(兼⾷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有调节初级⽣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数量变动的作⽤。
3.有机碎屑物质
海洋中有机碎屑物质的量很⼤,⼀般要⽐浮游植物现存量多⼀位数字,所起的作⽤也很⼤。这是海洋⽣态系不同于陆地⽣态系⼜
⼀个重要特点。它们来源于⽣物体死亡后被细菌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最后阶段是⽆机化),未完全被摄⾷和消化的⾷物残余,浮游植物在光合作⽤过程中产⽣的分泌在细胞外的低分⼦有机物,以及陆地⽣态系输⼊的颗粒性有机物。另外,海洋中还有⽐颗粒有机物多好⼏倍的有机溶解物,以及其聚集物。它们在⽔层中和底部都可以作为⾷物,直接为动物所利⽤。在海洋⽣态系中,除了⼀个以初级⽣产者为起点的植⾷⾷物链和⾷物⽹以外,还存在⼀个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物链和⾷物⽹(见海
李钰照片洋⾷物链)。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后者的作⽤不亚于前者。因此,在海洋⽣态系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中,应当把有机碎屑物质作为⼀个重要组分,它们是联结⽣物和⾮⽣物之间的⼀项要素。
4.分解者
包括海洋中异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分解⽣物⼫体内的各种复杂物质,成为可供⽣产者和消费者吸收、利⽤的有机物和⽆机物。因⽽,它们在海洋有机和⽆机营养再⽣产的过程中起着⼀定的作⽤(如海洋细菌)。⽽且,它们本⾝也是许多动物的直接⾷物。以细菌为基础的⾷物链为第三类⾷物链,称为腐⾷⾷物链。
(⼆)⽣态系统的结构
⾷物链和⾷物⽹
在海洋⽣物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性动物⾄各级⾁⾷性动物,依次形成摄⾷者与被⾷者的营养关系称为⾷物链(foodchain),也称为营养链(trophicchain)。⾷物⽹(foodweb)是⾷物链的扩⼤与复杂化,它表⽰在
各种⽣物的营养层次多变情况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络状营养关系(如图)。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物链和⾷物⽹的各个环节进⾏的转换与流动,是海洋⽣态系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个基本过程。
由于受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物链的长度不可能太长。⼀般⾷物链的长短与各海域的理化环境、⽣物落结构、⾷物链中各级⽣物的营养动⼒学以及潜在渔业产量等有着密切关系。Ryther(1969)把世界海洋⾷物链分成三个基本类型:即⼤洋、⼤陆架和上升流⾷物链。在海洋⽣态系统中,除了上述以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为起点的植⾷⾷物链之外,还有⼀类是以死⽣物或碎屑为起点的碎屑⾷物链。在海洋中存在⼤量碎屑物质,除⽆⽣命的有机物质(死亡动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等)以碎屑形式存在外,还有⼤量的溶解有机物,其数量⽐碎屑有机物还要多好⼏倍,它们在⼀定条件下通过细菌或原⽣动物等富集,可逐渐形成聚集物,成为较⼤的碎屑颗粒物,从⽽快速向底层降落,这种现象⼜称为“海雪花”。由于这些碎屑颗粒含有较⾼的有机质,成为底栖动物的重要⾷物来源,⽀持了底栖系统中的⾼营养级⽣物⽣产。所以,在海洋⽣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碎屑⾷物链起着⼗分重要的作⽤,由于碎屑的⼤量存在,也加强了海洋⽣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三)⽣态系统的功能及效益
1.海洋⽣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七一党员大会议程同资源种团是由⼀⽣态学特征上很相似的物种组成,彼此之间⽣态位有明显重叠,因⽽同⼀功能内种间竞争很激烈,⽽与落其他功能之间的种间竞争不明显。同资源种团内的物种处于同⼀功能
地位上,因⽽物种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在不同年份中同资源种团可以有不同的种类组合。以同资源种团划分的落营养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海洋动物类别复杂、个体⼤⼩和⽣活史类型差别很⼤,测定动物产量的难度⼤。⼀些报道表明,浮游动物⽣产量多数介于5~50mgc/(m2·d),p/b(a-1)⽐值多在10—30之间。鱼类产量的估计可根据不同类型海域的初级⽣产⼒、平均营养
转换次数和⽣态效率加以推算。其总产量可能介于80x106tc/a⾄150x10 6*tc /a之间,其p/b⽐值⽐浮游动物的⾄少⼩⼀个数量级。浮游动物、鱼类产量从沿岸向外海迅速递减的趋势很明显。底栖动物⽣物量从浅⽔底带向深⽔底带呈迅速递减的趋势也是很明显的。
海洋动物种产量的测定⽅法有:①以⼀定时间间隔现场取样分析种的个体数量和平均增重量计算产量(股法);②根据现场调查的个体数量、平均⽣物量和死亡率(应⽤⽣命表数据)计算周转时间和产量(周转时间法);③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活体培养(得出⽣长曲线)相结合的⽅法计算产量(积累⽣长法)以及④根据动物摄⾷的⾷物能量及其总⽣长效率和净⽣长效率,结合现场调查的动物种及其⾷物对象的平均⽣物量来计算产量(碳收⽀法)。
海洋⽣态系统能流过程中,随着营养层次的升⾼,⽣物的个体变⼤、⽣命周期变长、个体密度下降。若将微⽣物和单细胞藻类⾄浮游动物、鱼类等都视为不同⼤⼩的“颗粒”对应它们的⽣物量作图,就可
以得到⼀条粒径谱线。将粒径⼤⼩改为体重(含能量)⼤⼩,对应于它们的⽣物量双对数坐标作图,就可得到⼀条斜率很⼩的⽣物量谱线。⽣物量谱线的斜率反映的是⽣态转换效率、截距反映⽣产⼒⽔平。从⽣物量能谱的状态可以从宏观总体上研究不同海洋⽣态系统(淡⽔也⼀样)的状态和动态及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同⼀⽣态系统的粒径谱、⽣物量谱在稳定状态下是⼀条斜率很⼩的直线。如果在这⼀⽣态系统的某些季节中谱线出现⾼峰,则反映能流过程存在过剩与积累(如⽔华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反之则存在空缺或不衔接。同样的,不同⽣态系统(如富营养⽔域和贫营养⽔域)的谱线差异反映了它们的⽣产⼒、⾷物⽹结构和能流特点的差异。此外,粒径谱⽣物量谱还可作为从⼀个粒度级去推算其他粒度级的⽣物量与产量的依据。粒径谱、⽣物量谱有很⼴泛的应⽤前景,⽬前还处在研究的早期阶段
2.海洋⽣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海洋中⼤量溶解有机碳通过异养细菌的吸收转化为细菌颗粒,并形成异养细菌⼀原⽣动物⼀桡⾜类的摄⾷关系,称为微型⽣物⾷物环或微⾷物环。同时,各海区都⽣活着微微型⾃养浮游⽣物,它们在⾷物关系上起着与细菌同样的作⽤,因此,微型⽣物⾷物环实际上包括以溶解有机物和微微型⾃养⽣物为起点的微型⽣物⾷物关系。微型⽣物⾷物环的主要成员是异养细菌、蓝细菌等微微型⽣产者和鞭⽑⾍、纤⽑⾍类等原⽣动物,这些原⽣动物依其个体⼤⼩分别处在不同的营养层次上。微型⽣物⾷物环不仅包括⼏个不同的营养层次,并且其内部关系复杂,形成⼀个相对独⽴的⾷物⽹结构。
石原里美是谁
海洋初级⽣产产品中的doc可以通过微型⽣物⾷物环重新进⼊经典⾷物链,⽽且⼤量—级⾃养⽣物也只有通过微型⽣物⾷物环才能被个体较⼤的浮游动物所利⽤,其中微型和⼩型浮游动物作为摄⾷和被摄⾷者是能流的重要中间环节。因此,微型⽣物⾷物环是整个海洋⽣态系统能流结构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微型⽣物⾷物环的话,能流结构是不完整的。同时,海洋doc含量很⾼,各海区微微型⾃养⽣物的数量也很多,因⽽通过微型⽣物⾷物环的能流量也是海洋⽣态系统总能流中的重要部分。
微型⽣物⾷物环的存在使⽣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可以得到快速再⽣、循环,贫营养⼤洋区营养物质的矿化再⽣基本上是在透光层内完成的。这是因为:①微型⽣物⾷物环中的种类组成个体很⼩、世代周期短、有很⾼的营养物质更新速率;②消费者所产⽣的粪粒等有机碎屑也很微细,在透光层中停留时间长;③这些微细的
陈松伶比张译大几岁有机碎屑在细菌和微型异养⽣物作⽤下成为营养物质快速循环的活性中⼼。
3.海洋⽣态系统的效益
海洋覆盖了地球2/3的⾯积,海洋对⼈类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能为⼈类创造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①海洋孕育了⽣命,浩瀚的海洋是全球⽣命⽀持系统的⼀个基本组成部分。为⽣物提供⼴阔的⽣存空间。海洋是⽣命的摇篮。
②海洋为⼈类提供⼤量的⾷物,海洋孕育着⼤量的⽣物。地球动物的80%⽣活在海洋中,海洋⽣物种类繁多,整体地球的⽣物⽣产⼒,海洋占了87%,相当于1.339亿吨有机碳。
③海洋为⼈类提供⼯业原料,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料,⽐如铜矿资源可供⼈类利⽤600年,镍的贮量可供⼈类使⽤15000年;锰可供⼈类利⽤24000年:⽽钴则可供⼈类开发13万年之久。海洋中的⼯业原料品种多、贮量⼤,合理的开发利⽤将会改善⼈类的⽣活。
④海洋可以为⼈类提供⽤之不竭的动⼒资源。
海洋中的海浪、潮汐、海流、海⽔温差蕴藏着⽆限巨⼤的能量,都将成为⼈类可以开发利⽤的能源,逐渐得以利⽤。
⑤海洋为⼈类提供药品,海洋⽣物资源丰富,能够供⼈们进⾏医学研究,获得防病、治病的良药,为⼈类健康服务。伍天锡
⑥海洋科学在军事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对海洋科学的研究在国防建设中意义重⼤。海流与潮流对⽔舰艇、潜⽔艇、布雷、导弹发射等均有较⼤影响。⼈们利⽤海⽔的物理性质海洋底质和海洋⽣物等科学
知识,研制出声纳系统。在第⼆次世界⼤战中所有被击沉的潜⽔艇中有60%是靠声纳系统发现的。
⑦在预测天⽓、控制⽓候⽅⾯发挥了重要作⽤,海洋和⼤⽓是相互联系的,地球上的⽓候受海洋状况影响。⾃然界的风、⾬、云、台风、海浪、⼤洋环境主要是由于海洋和⼤⽓层相互作⽤产⽣的。⼈们通过研究近⽔层⼤⽓和海洋间相互作⽤的机理,研究海洋表⾯的海流和深层环流状况来预测天⽓。
海⽔与⼤⽓中⼆氧化碳的交换起着调节⼤⽓⼆氧化碳含量的作⽤,这种动态平衡能够控制⽓候的转变。⽬前世界所排放⼆氧化碳⼀半以上被海洋吸收,这⼀功能正在因全球变暖⽽削弱。但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海洋,地球⽣态环境早已不适于⼈类⽣存了。
⑧⼤海对陆地环境起到净化作⽤,陆地的河川径流最后都要汇⼊⼤海。⼤海在接纳河川径流的同时也容纳了径流运送的各种污染物。加上⼈类将垃圾直接倾⼊⼤海,以及⼈类活动造成海洋污染,⽽酸⾬增加污染等等,⼤海⼏乎容纳了地球上所有的污染物。并通过⽣态运动,对污染物进⾏降解、转化、转移、沉积。从⽽净化了地球陆地环境。
(四)海洋⽣态系统的⽣态平衡
海洋⽣态系统的另⼀个普遍特性是存在着反馈现象。当⽣态系统中某⼀成分发⽣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变化的那种成分,这⼀
过程称为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较常见的⼀种反馈,它的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的变化,反馈的结果是使⽣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例如,在系统内,如果植⾷性贝类因为养殖⽽⽆限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摄⾷⽽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贝类⽣长,引起单位产量下降或病害死亡。正反馈是⽐较少见的,它的作⽤恰好与负反馈相反,即⽣态
系统中某⼀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是加速最初发⽣变化的成分所发⽣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常常使⽣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例如,⼀个养虾池受到了污染,对虾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减少,虾体死亡腐烂后⼜会进⼀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对虾死亡。因此,污染会越来越重,对虾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可见,正反馈往往具有极⼤的破坏作⽤,但是它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我调节将起主要作⽤。
由于⽣态系统具有⾃我调节机制,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态系统会保持⾃⾝的⽣态平衡。⽣态平衡是指⽣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稳定和能量输⼊输出上的稳定。⽣态平衡是⼀种动态平衡,因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在不间断地进⾏,⽣物个体也在不断地进⾏更新。换句话说,能量和物质每时每刻都在⽣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移动和转化。在⾃然条件下,⽣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向发展,直到使⽣态系统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时为⽌。
当⽣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我调节和维持⾃⼰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扰,保持⾃⼰的稳定性。这种既能忍受⼀定外来的压⼒,⽽压⼒⼀旦解除⼜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实质上就是⽣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的结果。但是,⽣态系统的这种⾃我调节功能是有⼀定限度的,当外来⼲扰因素(如⼈类修建⼤型⼯程、排放有毒物质、喷撒⼤量农药、⼈为引⼊或消灭某些⽣物等)超过⼀定限度时,⽣态系统⾃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从⽽引起⽣态失调,甚⾄导致发⽣⽣态危机。⽣态危机是指由于⼈类盲⽬活动⽽导致局部地区甚⾄整个⽣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威胁到⼈类的⽣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类赖以⽣存的⾃然界和⽣物圈是⼀个⾼度复杂的具有⾃我调节功能的⽣态系统。保持这个⽣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类活动中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态效益和⽣态后果,以便在利⽤⾃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物圈的稳定与平衡。(五)海洋⽣态系统的特征
世界海洋是⼀个连续的整体。虽然⼈们把世界海洋划分为⼏个⼤洋和⼀些附属海,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隔离。海⽔的运动(海流、海洋潮汐等),使各海区的⽔团互相混合和影响。这是与陆地⽣态系不同的⼀个特点。
⼤洋环流和⽔团结构是海洋的⼀个重要特性,是决定某海域状况的主要因素。由此形成各海域的温度分布带──热带、亚热带、温带、近极区(亚极区)和极区等海域;暖流和寒流海域;⽔团的混合;⽔团的垂直分布和移动;上升流海域等,都对海洋⽣物的组成、分布和数量有重要影响。
太阳光线在⽔中的穿透能⼒⽐在空⽓中⼩得多,⽇光射⼊海⽔以后,衰减⽐较快。因此在海洋中,只有在最上层海⽔才能有⾜够强的光照保证植物的光合作⽤过程。在某⼀深度处,光照的强度减弱到可使植物光合作⽤⽣产的有机物质仅能补偿其⾃⾝的呼吸作⽤消耗。这⼀深度被称为补偿深度。在补偿深度以上的⽔层被称为真光层。真光层的深度(即补偿深度)主要取决于海域的纬度、季节和海⽔的混浊度。在某些透明度较⼤的热带海区,深度可达 200⽶以上。在⽐较混浊的近岸⽔域,深度有时仅有数⽶。
海⽔的⽐热⽐空⽓⼤得多,导热性能差。因此,海洋中海⽔温度的年变化范围不⼤。两极海域全年温度变化幅度约为5°C,热带海区⼩于5°C,温带海区⼀般为10~15°C。在热带海区和温带海区的温暖季节,表层⽔温较⾼,但往下到
达⼀定深度时,⽔温急剧下降,很快达到深层的低温。这⼀⽔层被称为温跃层。温跃层以上叫作混合层,因为这⼀层的海⽔可以有上下混合。温跃层以下的海⽔则⼗分稳定。海⽔含盐量⽐陆地⽔⾼,约为35‰,且⽐较稳定。
(六)海洋⽣态系统的保护
海洋⽣态系统对⼈类的作⽤巨⼤,其服务功能及其⽣态价值是地球⽣命⽀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长期以来,⼈们在利⽤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只注重其直接使⽤价
值和市场价值,⽽忽略了海洋资源的⽣态价值。对海洋资源⽆序、⽆度的开发利⽤,使海洋⽣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态系统服务功能⽀撑能⼒降低。⾯对⽇益严重的海洋资源衰竭、海洋环境污染、海洋⽣境破坏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的⽴法倍受关注,在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建⽴海洋⾃然保护区等⽅⾯均有了相应的法律。
1.实施⽣态系统⽔平的海洋管理和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空间规划是以⽣态系统为基础,是调节、管理和保护与海域多重的、积累的和潜在冲突利⽤相关的海洋环境的战略规划。⽬前,英国、德国和澳⼤利亚在全国,欧洲在北海推进海洋空间规划。
2.实施区域环境管理特别法。如《保护波罗的海区域海洋环境的公约》(也称《赫尔⾟基公约》、⽇本的《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地中海的《巴塞罗那公约》、⿊海的《保护⿊海免受污染公约》和美国的《海洋与海岸带法》等。
3.建⽴海洋⽣态补偿制度。如欧洲⽣境指令规定,必须要对围填海造成的⾃然和环境损失进⾏补偿,并在项⽬开始前即需提出⾃然⽣态补偿计划。
4.海洋环境保护与流域管理的综合协调。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国际社会为防⽌陆地活动对海洋环境⽇益严重的影响,提
出“从⼭顶到海洋”的海洋污染防治策略,强调将海洋综合管理与流域管理衔接和统筹,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对跨区域、跨国界海洋污染问题建⽴区域间协调机制。
参考⽂献:王荣《⽣物海洋学》⽥其云《海洋⽣态系统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