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恢复(狭义):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它是一种旨在启动及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性为。
2生态系统的特点:
(1) 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物体与环境相互联系而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 生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
(3) 生态系统是发展变化的;
(4)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反馈调节制度);
(5) 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
3生态系统类型:
(1)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用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2) 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3) 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4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5强调生态重建的原因:
(1) 时间尺度跨度大  自然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尺度,远大于人工重建所需的时间;
(2) 自然恢复速度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度,高建设的生态需求;
(3) 积极生态重建促进恢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6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落及其生存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7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结构:?
9生态系统的组成(四个部分):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0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
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1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在食物链中浓缩,产生的毒害作用具有生物放大效应生态碳循环的过程,以及水循环过程,氮循环过程,硫循环过程,P
循环。
12碳循环过程:?
13温室效应:?
1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
(1) 越流越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耗散;
(2) 单向流动,不可逆。
武汉夏天1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内容:
(1) 营养信息:食物链为一个营养信息系统;
(2) 物理信息:化学分泌物;
(3) 化学信息:声,光,;
(4) 行为信息:行为格式。
16与植物有关的信息:
(1) 阳光与植物间的信息联系;
(2) 植物与植物间的信息流动,如他感作用;
(3) 植物与动物间的信息流动,如次生代谢物(,香,
味)。
17信息流动的过程:产生—获取—处理—再生—施放。
18信息流特点:多样性;复杂性;类多;量大;未知因素多。
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2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
(1) 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2) 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
(3)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
(1)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生态系统;
(2)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生态系统;
(3)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生态系统;
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平衡:如果开放系统具有能调节其功能的反馈机制,即具有某个理想状态点(位置点),进行反馈调节保持系统稳定,那么该系统称为控制论系统。
2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平衡的标志:
(1) 结构上的标志:a一级结构缺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间结构;b二级结构缺损: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各自内部结构;
(2) 功能上的标志:a能量流动受阻;b物质循环受阻;c信息传
硼砂的作用递受阻;
25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保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或最主要基理。
26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27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 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
(2) 各营养级的生物种数多;
28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9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 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超越梦想歌词
(2) 各营养级的物种类型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等;
(3) 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30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对一个生态系统而言,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自己补图)
31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1) 提高和保持生物的数量,提高抵抗的稳定性;
(2) 保护草本,苔藓等的稳定性,保护耐受性强,繁殖快的小型动植物,提高恢复力稳定性;
(3) 保护和建设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3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因子。
33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a综合性;b主导因子作用;c阶段性;d不可替代和补偿性;e直接和间接作用。
34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或强烈制约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就会成为限制因子。
35最小因子定律(科比希):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3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极限,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上限)和最低点(下限),在这两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耐受范围。
37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38落演替理论:一个落代替另一个落的现象称为演替。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a植物繁殖体的传播;b植物的定居;c植物之间的竞争作
用。
39落的演替类型:
A. 旱生演替系列:
(1) 地表植物阶段;(2)苔藓阶段 ;(3)草本植物阶段;
(4)灌木阶段;(5)乔木植物阶段;
B. 水生演替系列:
(1)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落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挺水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40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表)上的落演替。
41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表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的繁殖体的裸地)上的落演替。
42按演替发生的方向:a顺行演替;b逆行演替;
43生态位:物种在落或生态系统中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和功能作用。物种占据生态位的大小可以从生态幅看出来。
警方回应王珞丹寻鸭启事
44生态位分化:两个物种生态位越接近,重叠越多,种间竞争越激烈,最终将导致一个物种灭亡或生态位分离。
45利用生态位分化理论构建生态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具体如何操作?
答: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总占有一定的空间和资源。
(1) 在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考虑各物种在时间,空间(地上或地下)的生态位分化,引进物种尽量错开生态位,避免
生态位重叠的激烈的种间竞争导致的生态系统不稳定,组
建有多个物种组成的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
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2) 在构建人工落时,可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差异,将深根系与浅根系植物,乔灌草等合理搭配,以便充分利用光照,
水,肥,气,热等资源,促进能量的转化,提高落整体
生产力,稳定性。
46根瘤:固氮菌与豆科植物根系的互利共生关系。
47生态适应性评价:从物种自然分布的环境条件,物种生理生态特征比较分析,物种抗逆性分析,物种生态防护价值和经济价值,物种在落中的作用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
48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1)物种结构:物种组成及比例关系;(2)营养结构:食物网和食物链;(3)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49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综合性的多样性和
变异性(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和变异化的及生态复杂性)。
50生物多样性理论包括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及景观)多样性;
51为什么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内高生产?
答:种类出现的机会多,能量和营养关系多样化且稳定,抗干扰和入侵的能力强,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多样性导致落的复杂性,空间结构也更为完整,也可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
52景观生态理论:由斑块;廊道;基质三部分组成。
53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的区别及各自的特征:
(1) 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职位重建可直接恢复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是多样的,这一理论吧物种的生活史
作为植物恢复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物种生活史加快植被
恢复,是在个体或种层次上;
(2) 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空间,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的组织自己,并最终改变其组分,恢复完全
由环境因素决定,是生态系统层次上考虑。例:荷兰围海
造田,这是恢复生态学自己产生的唯一理论。
54集合规则:是定量描述落集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一个定量描述。强调从种内和种间关系,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以及功能等水平和层次定量分析落结构的异同,重点说明其成因或过程。
55生态恢复的机理(模型):ER主导思想是通过人为排除干扰,帮助重启,加速退化生态系统护肤到某种理想状态的过程。
分类:(1)可自然恢复;(2)人工促进恢复;(3)重建恢复。
56临界阈值理论:该理论假设生态系统有四种可选择的稳定状态,状态1是未退化的,状态2和3是部分退化的,状态4是高度退化的,恢复方向并不是单一的,也可能在几个方向间运行转换并达到复合运行状态。(自己补图)
德国二战电影大全
57适应性恢复:在地域上,理论上跨越边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生态系统尺度为基点,在景观尺度上表达。
58护理诸位理论:
(1) 种间的关系有:负效应(竞争);正效应(辅助,护理)和中性三种,种间关系是形成生物落基础和植物落演
替或恢复的重要动力之一。
(2) 护理植物:能够在其冠辐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生长发育的物种。护理植物能够为目标物种提供较好的微环境
和避难场所,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
59目标植物:被护理的物种,选择的主要优势是自身的生态需求及其处理不适生境的能力,还有年龄和个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