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物质转换功能、信息转换功能和价值转换功能,在这种转换之中形成相应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
2.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间的相互关系?
(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
庄巧涵献b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3、森林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4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
②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④农业生态系统的抗逆性较差。
③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重支配。
⑤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生产系统。
⑥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5简述保持农田养分平衡的途径。
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各种营养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平衡,是增时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
(1)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类型
(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3)农林牧相结合
(4)农副新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
(5)养分的区域性富集还田
6举例说明植物的生态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
植物生态型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如早稻与晚稻;土壤生态型:如水稻与陆稻;生物生态型:抗病虫与不抗病虫品种
7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是什么
(1)综合利用原则(2)经济利用原则
(3)合理适度利用原则(4)有效利用原则
(5)科学利用原则(6)因地制宜利用原则
8持续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那些?
(1)动植物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2)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
(4)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
(6)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技术
(7)食品安全生产及监测技术
(8)农业高新技术应用
9现代农业有哪些负效应?
(1)能源过度消耗:石油能换化学能
(2)水资源紧缺:
(3)生产成本增加:
(4)污染加剧:使用矿物能源,污染加剧。化肥、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5)负面影响
10生态位理论表明了那些基本问题?
(1)任何一生物落中,没有生态位完全相同的两个物种;
(2)任何一生物落中,没有任何两者是直接竞争者,生态位不同的物种对环境资源的不同成分进行利用,形成生态位的分化而不是直接竞争;
(3)任何一生物落都是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他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对生态位及系统环境的充分利用,生物类型的差异使他们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11.顶极落理论上应具备那些主要特征?
(1)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平衡的稳定系统
(2)它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
(3)有机物质的年生产量与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
(4)顶极落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12 何为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那些方面?
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人工调控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加强系统投入,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加强系统输出的目的。
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1)生境调控(2)输入输出调控(3)农业生物调控(4)系统结构调控
13、C、N、P和水循环的特点。
C特点:(1)陆地植物大气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平衡。
(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敷付出。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N特点.:输入: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大气固氮、工业固氮
输出:有机体燃烧、产品输出、反硝化作用、淋溶流失和挥发
P特点:在植物、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水特点:(1)陆地、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输出量增加
15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类型、性质和作用。
中国四大名著
辅助能的类型: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有机能)、工业辅助能(无机能)
辅助能的性质:不能转化成生物能,对生物能的合成、转化起辅助作用
辅助能的作用:促进转化、减少消耗、改善环境
二、论述题
3.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农业生态系统通常被理解为农区以种植业为中心的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强烈参与,其结构、功能、生产力等方面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别于自然生态系统,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的主要差别如下。
(1)生物构成上的差别: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优势种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而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人也成为了最主要的消费成员。
(2)环境条件的差别: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以便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创造更为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环境资源更加高效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副产品。
(3)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别: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社会经济因素的成分,其生产是物质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和人类农业劳动过程的集合;此外,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基础上,添加了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价值转换功能,具有四大功能。
(4)稳定机制上的差别: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十分丰富自身调节能力强,稳定性强;而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以农业生物为主,物种种类减少,食物链变短,对最佳环境条件依赖不断增加,自然调节稳定机
制被削弱,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
(5)生产力特点上的差别:农业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展,呼吸消耗降低,因而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
(6)开放程度上的差别: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除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外,还要满足市场和工业发展所必须的商品和原料,系统需要有大输入和大输出,因此,其开放程度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
(7)能流特征上的差别: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能流基础上,增加了人工辅助能的投入,特别是大量工业能的投入。
(8)养分循环特点的差别:一、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二、其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9)所服从规律上的差异: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同时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而自然生态系统仅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
(10)运行目标的差异: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
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4、论述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答:(一)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自身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储存。
(二)次级生产的作用:(1)提供动力(2)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3)提高蛋白质生产,改善人们的食物构成(4)提高经济效益(5)增强系统物质与能量的流通及转化,强化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1)发展草食动物,充分利用富含纤维的有机物质;宋茜 泫雅
(2)发展水生生物,提高能量利用效;
(3)利用腐生食物链,增加能量利用途径;
(4)优化饲料喂量与配比,提高转化效率。
5、可持续农业的原理以及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综合兼顾产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等因素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在不破坏环境和资源,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当代人对农产品代需平衡的
农业发展模式。
原理;(一)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1、资源环境的持续性:包括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2、经济持续性: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保持良好和稳定洪欣被塞肉丸子是怎么回事
3、社会持续性:指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协调,农产品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包括产品数量充足、质优价廉、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数量结构有适宜的比例、区域发展要平衡
(二)持续农业的三大目标:
1、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
3、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
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物质投入水平
2、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4、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
5、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控制环境退化
7、举例说明生态农业技术
(1)立体种植与立体养殖技术;小麦—西瓜—夏玉米—菜豆模式
(2)有机物制多层次利用技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
(3)生物防止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作;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防止或减少病、虫、草害。
利用动物、微生物治虫、除草;用生物有机体提取生物试剂代替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4)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沼气、太阳能利用。风能、地热能、电磁能
(5)生物措施与工程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
三、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11、生态密度:指单位栖息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大小。
哈尼族的节日
31、互利共生:两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双方获利且达到了彼此不能离开独立生
存之程度的一种共生现象。
33、原始协作:是指两个物种相互作用,对双方都没有不利影响,或双方都可获得微利,但协作非常松散,二者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分离后双方均能独立生活。
34、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特定的次生物质从而对邻近其它植物(含微生物及其自身)生长发育产生的有益和有害的影响。
41、生态位:是指生物在为你撑起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45、落演替:在生物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落代替另一个落的演变现象,称为落的演替。
46、外因演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生物落演替,叫外因演替。
49、顶极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落。
50、环境:是指作用于生物个体或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2、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53、生存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生存因子。
54、媒质:指与生物直接接触,包围在生物体四周的物质。55、基底:是指可供生物居住和活动的物体表面。
60、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称为生活型。
63、食物链: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食物营养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纽带,称为食物链。
66、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
喂奶门事件完整照片
67、初级生产:绿植物和光合细菌所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质转化有机物质的生产。也叫自养生物生产。
68、营养级:在食物链上的每一食性级,称为一个营养级
71、生物小循环:指环境中的化学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分解者的作用再被生产者吸收、利用的物质循环。
72、地质大循环:指物质或化学元素经生物体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然后生物有机体又以死体、残体和排泄物等形式返回环境,进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等五大自然圈层的物质循环。
73、收益外泄:通过增殖资源、改善环境所获得的收益,在生产单位的收益核算中得不到反映的现象,称为收益外泄劲。
86、可更新资源:指能连续不断地或周期性地被产生、补充和更新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95、可持续发展:即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96、生态农业: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于环境方面、伦理方面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100、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成熟期的相对稳定状态, 此时, 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接近于相等, 即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