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落及生态系统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48小题,均为单选)
1.下列生物体属于生物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3.种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下列现象主要体现该观点的是
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
B.用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密度降低
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
D.我国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
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5. 下列有关生物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落演替只能在自然情况下,随机发生
C.人工制作的封闭生态瓶中不能发生落演替  D.落演替的结果是落稳定性不断提高
6.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
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氧气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a),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立春是什么意思
A.输入甲的能量数值是1250 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D.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8.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9下列有关生物种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10.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
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C.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可以使其提前开花
D.四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
11. 有关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生态缸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B.生态缸所模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只由缸内物种丰富度决定
C.利用生态缸稳定性观察记录表,可定期记录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及基质变化等,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D.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12.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在此
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1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15.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     
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落发生了初生演替阚清子整容
C.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16.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无线网密码忘了怎么办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17. 下列有关种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增长率为零
C.种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18. “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
    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胜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人
19.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生产者是1,只包括全部的绿植物
B.碳元素在图中1、2、3、4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C. 图中1→2→3可构成食物链
D. 图中3是分解者,它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最终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2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22. 下图表示两个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23. 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陈翔李准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0A
2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  Ⅱ、Ⅲ、Ⅳ分       
别代表不同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25.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
2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27.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落中
如何处理医疗纠纷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28. 会导致田鼠种内个体间斗争加剧的是
A.发生流行病        B.鹰数量增加      C.繁殖能力提高          D.迁出率增加
29.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
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0.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韦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