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3、环境要素的属性:○1最差(小)限制性○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
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6、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7、环境的分类:
1)聚落环境(以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
2)地理环境(是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环境的总体)
3)地质环境(地理环境中出生物圈以外的部分)
4)宇宙环境(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
8、环境的功能特性:
○1整体性○2有限性
○3不可逆性○4显隐性
○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型
9、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10、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学  2)基础环境学  3)应用环境学
1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12、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1)控制人口        2)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3)借助科技的进步解决环境问题
14、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环境的这种作用即环境自净。
15、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体。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16、生态平衡: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耗和还原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
17、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1物种改变引起平衡的破坏
○2环境因素引起平衡的破坏○3信息系统的破坏
18、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于相互制约规律
撒贝宁简历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3)物质输出与输入的动态平衡规律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定律
19、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0、人口容量:在一定生活水平下能供养的最高人数。
21、经济适宜人口:将生活水平定在较高的标准上,人口容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经济适宜人口。
2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3、粮食安全:主要粮食的产量、供求、丰歉动态平衡关系的总和,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
24、能源:可以为人类利用获取有用能源的各种来源。
25、能源的分类:
1)形成条件:
◇1一次能源:○1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②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能反复利用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开发便用程度:○1常规能源○2新能源
26、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型2)储量的有限性
3)时空分布的不均性4)利用多样性
27、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的现象。
28、水体污染源:
1)点源(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2)面源(受外界气象、水文条件控制的不连续性、分散排放的污染物质)
29、污水水质指标:
1)物理性指标(温度、度、浊度、电导率、固体含量)
2)无机化学指标(pH值、硬度)
3)有机化学指标(BOD、COD、DO、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4)细菌污染指标5)毒理污染指标
6)放热性物质污染指标
30、溶解氧(DO):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
exe文件怎么打开31、生化需氧量(BOD):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32、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氧的量,以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氧化剂一般指重铬酸钾,高锰酸盐指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
33、水处理方法:
1)物理法(沉淀、筛滤过滤、气浮、均衡调节法、膜分离)
2)化学法(消毒、电解、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
3)生物法【耗氧法(活性淤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法(悬浮生长法、生物膜法),自然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稳定塘法),物理化学法(离子交换、吸附、凝聚、絮凝)】
34、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
○2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2)调节水资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1建造水库○2跨流域调水
○3地下蓄水○4海水淡化
○5托移冰山○6恢复河、湖水质
35、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
:在20℃有氧条件下,好养微生物5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
36、BOD
5
有机物所需耗用的氧量,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
37、放射性污染:它是放射性核同位素污染的简称,是指人工生成或天然放射性核同位素
在环境中的放射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和碳氢化物(HC)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
38、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NO
X帜的拼音
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
柳岩甩乳39、可吸入粒子: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它分为PM
qq等级最高的人10
和PM
(粒径小于2.5um的细小粒物
2.5
40、化学需氧量: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
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以mg/L为单位,其值越高,表
示水污染越严重。
4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通过
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42、声压级:声波通过煤质时引起煤质压强的变化称为声压。用声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
大小是不方便的,为了便于应用,人们便引出一个对数量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压级。
43、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
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并且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44、TSP: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45、大气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
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46、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7、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
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48、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湿沉降通常指值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
霜、雹、雾和露等各种降水形式。干沉降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
49、营养化:由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最
直观的表现是藻类的数量增多和种类的变化。
50、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
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1、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
现象。
52、土壤净化: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
消失的过程。
53、生物多样性: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4、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道路
55、海洋污染: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海洋的原来状态,使人类和生物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利的影响。
56、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7、赤潮:水体中微小生物繁殖过多是海水变的现象。
58、人口容量:指一定生活水平下能供养的最高人口数,它随所规定的生活水平的标准而异。
59、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60、固体废物:通常系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李熙凝为什么退赛
61、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2、生物入侵: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63、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64、生态破坏:是指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由此引起的环境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65、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生产的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
66、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环流):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
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67、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面向外的红外 (长波)辐射,使低层大气变暖,温度提高。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68、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装置和设备。
69、污染物:指以不恰当的浓度、数量、形态等进入环境并对环境产生破坏的物质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