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蓝心湄整容神州教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王佳
victoria宋茜辽宁省兴城市高级中学
一、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程标准主体性教学理念设计教学。通过设计一系
列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展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使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五章,主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本课内容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可以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又和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对人类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分析:本节课为一堂高三复习课,学生在高二阶段已学过这部分内容,但学生对于科学发现过程科学方法的选择,科学思维的形成需待训练和提高,对于如何科学的提出问题,同学们仍然不是很清楚。但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喜欢交流、有较多小组合作经验。
七夕祝福短信简短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感谢妈妈的短句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关心和探究心,形成科学的自然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以及与能量传递有关的计算题;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五、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通过复习生物个体、种、落的概念和关系以及举出相应的例子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相互交流,做出判断,从而引出新课。
2、课堂活动
[环节1]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
[教师]讲授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其分类以及范围
[环节2]生态系统的组成分
[教师]提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提出探究问题如下:
问题1、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吗?所有消费者都是动物吗?
问题2、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吗?所有生产者都是植物吗?
问题3、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所有分解者都是微生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理解,在讨论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节3]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师]导入: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二者之间关系如何?
[教师]写出与下列俗语有关的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不同组互相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的食物链,提出以下问题。
(1)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几条?
(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是?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教师]写出生活中与食物链相关的俗语,并写出食物链。
[设计意图]由谚语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幽默课堂气氛。强化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掌握重点。
[环节4]能量流动过程
[教师]分步展示“能量流动的过程”的课件
[学生]以营养级为单位画出“能量流动的过程”图,画好后小组交流修改,选出优秀上台展示并讲解给大家,台下学生评价并修改。
2020国庆放假安排几天[设计意图]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5]能量流动特点
[教师]用课件展示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引导思考:
①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汪涵义女
②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③能量在相邻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多大范围内?
[学生]提出更多的有意义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该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节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教师]生态系统对人类最有益部分是什么?怎样合理利用?目的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点评,随后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建构,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呼吁大家爱护环境。
3、归纳总结
引领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强调重点。随后,让学生再分析创设情景中的问题,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4、反馈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习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进行反思,同时使知识应用灵活化、方法化。
七、板书设计
复习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流动:过程、特点、意义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设计引领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强调重点。设计不同层次习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进行反思,同时使知识应用灵活化、方法化。但教师应设计相应的变式,做相应的拓展,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化解。另外 由于是复习课,复习内容较多时间上略显仓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