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1、化学的作用:①保护环境②开发利用新能源③研发新材料④探索生命过程等。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蜡烛熔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苏轼生平6、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7、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如沸点、密度、颜、硬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等。
注:性质指的是物质的特征,能怎么样、是怎么样,如铁能在湿空气中生锈。而变化是一段过程,如铁生锈。
8、蜡烛燃烧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 用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靠外焰部分最先变黑。
结论1: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现象2:用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靠近蜡烛火焰,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装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
结论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现象3:蜡烛熄灭时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3:白烟是石蜡固体颗粒。
9、检验吸入的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试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用燃着的木条插入空气及人呼出的气体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1: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少。
现象2:分别向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人呼出的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2: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
现象3:取干净的玻璃片,一片哈气,一片不做处理。哈气的玻璃上有水雾出现。
结论3: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
10、药品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用手拿不用鼻子凑近闻不尝药品②节约原则:没说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液体1-2ml③处理原则:剩余及用过的药品不放回不乱丢不拿走,放入指定容器。
11、固体药品取用:从广口瓶中取,块状用镊子,粉末用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遵循一横
二放三慢竖原则,粉末遵循一斜二送三直立原则。
12、液体药品取用:从细口瓶中取,多的用倾倒法,少量的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量筒读数时平视凹液面最低处绿车牌,仰视读数比实际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大。取用时,瓶塞倒放在桌上,瓶口紧挨试管或量筒,标签朝手防污染及腐蚀,取完盖紧瓶子并放回。
13、加热操作注意:酒精灯中酒精不得超过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 ,试管夹夹在试管上方 处,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口不能对人,应与水平面成45°角,热试管不能立即放冷水中。
14、连接仪器注意:遵循慢和稍稍用力原则,连接后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手握住仪器,导管插入水中,冒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仪器安装应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原则。
15、试管用后要洗涤,洗涤时遵循只注一半水振荡及有污渍用试管刷轻刷原则,内壁水既不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即清洗干净,洗后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16、红磷燃烧测氧气含量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中水面上升 。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油管是什么意思啊 。 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水没上升 的原因有:红磷不足,气密性差,未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
17、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物质间保持其原来的性质,如空气。纯净物:由一种物质单独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本质区别: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18、气体用途:①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炼钢、航空、供给呼吸等。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制氮肥,做保护气,液氮麻醉等。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做电光源等。
19、保护空气的方法: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植树造林种草。
獒20、氧气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标准大气压下-183℃为淡蓝液体,-218℃下位淡蓝雪花状固体,一般放在蓝钢瓶中储存。
氧气的化学性质:(1)能供给呼吸(2)助燃性(3)性质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及非金属发生反应。
21、物质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现象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 二氧化硫
现象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3:铁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不能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注意事项:1、硫燃烧实验中瓶中要加少量水,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2、铁在氧气中燃烧要卷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火焰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系火柴为了引燃铁丝,火柴要燃尽时再放入氧气瓶中是为了避免过多消耗瓶中氧气影响铁丝燃烧。在瓶底预先铺上细沙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如硫加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氧化分剧烈氧化(如燃烧)和缓慢氧化(如尸体腐烂,食物变质)。
23、检验气体是氧气的方法:(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2)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更剧烈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收集气体的方法:(1)密度比空气大,易与氧气反应但不溶于水的,用排水法收集,(2)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但易溶于水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密度比空气小,易与氧气反应但不溶于水的,用排水法收集,(4)密度比空气小,不与氧气反应但易溶于水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5)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及排水法收集。
24、氧气的制备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分解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水+氧气 ③加热氯酸钾: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工业制氧方法:(1)低温液化空气后再利用气体沸点不同的原理制取氧气 (2)将空气通过富氧膜富集氧气的方法制氧)冯媛甄写真
25、加热高锰酸钾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
试验现象:加热高锰酸钾,不久后水槽中的导管中出现气泡
注意事项:(1)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试管口应略低于水平面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2)刚产生气体不应立即收集,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才收
集气体,(3)气体收集满后应先移出导管再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已集满。
26、催化剂: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如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加快了氧气的生成(但没有改变氧气最终生成的质量)。这种作用叫催化作用。
27、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如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为化学反应的四种基础反应类型。
28、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黄秋生简历分子的特点:质量体积都很小,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更快),分子之间有间隙(气体分子间隙最大因此容易被压缩)。
29、品红在水中扩散、氨水与酚酞溶液不放在一个烧杯中酚酞也变红实验都说明分子在不
停运动。
30、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物质种类也随之改变。原子种类没发生变化,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因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原子则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1、原子的组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不同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两者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并且对于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质子数不一样,原子就不一样。
3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层排布,先排第一层。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
3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层电子层的为2)的结构的原子,处于相对稳定结构。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不易于其他物质反应。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34、离子: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正电的叫阳离子,通常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得到,如Na+,带负电的叫阴离子,通常由非金属元素得电子得到,如Cl-。阴阳离子相互结合也能得到物质。
35、相对原子质量:由碳12原子质量的12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真实质量与其之比叫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是比值,单位为常数1。如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6、元素: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生物体中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只讲种类,不说个数。
37、元素符号:国际上表示元素的通用符号。如H为氢元素。两个字母的符号注意一大二小原则,如Na。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种类或一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只能表示原子个数。
38、元素周期表有8横行,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有18纵行,每个纵行叫做族(8,9,10纵行组成第八族),同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39、宏观物质一般用元素种类或微观粒子种类描述,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微观粒子构成一般直接用原子种类及个数描述,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0、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一方面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治理方法:工业上,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并对污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