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杀滥捕海洋动物的事迹
1、棘冠海星和大法螺
由珊瑚构成的珊瑚礁面积虽然不到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但却养育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有4万种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因此它又被称作“海中热带雨林”。
此外,珊瑚虫在造礁过程中,通过体内珊瑚藻的光合作用,还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
这么重要的“热带雨林”,近年来却在不断萎缩、消失。
人们公认的珊瑚消失的原因大多是气候变化,海洋水温升高,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等等。但在人为因素和其他压力的作用下,许多生物都会对珊瑚造成破坏,棘冠海星就是最著名的“珊瑚杀手”之一。快乐大本营 唐嫣
棘冠海星又名“棘冠海星”,因为它对于珊瑚有着强大的破坏性,人们又称它为“魔鬼海星”。
史上最大的地震棘冠海星会爬上珊瑚,把胃反转从口中吐出,覆盖在珊瑚表面,把珊瑚虫吃掉,留下不消化
的珊瑚石灰质骨骼。
一只成体棘冠海星,一年里能吃掉5~13平方米的珊瑚,最爱吃生长速度较快的鹿角珊瑚和表孔珊瑚,恰巧也是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白化的珊瑚。原本适度的吃掉一些成长过快的珊瑚本来是有益的,因为这样能使珊瑚保持多样性,对珊瑚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但可怕的是棘冠海星会突然数百万只大量出现。在棘冠海星爆发的年份,棘冠海星所过之地,一片苍白。它这一派路过吃光、徒留珊瑚尸体的霸道做派,就像蝗虫过境。在1970年左右,澳洲大堡礁就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积遭受棘冠海星的蹂躏。
那么,棘冠海星就没有办法控制了吗?
在海洋中,棘冠海星的唯一天敌是大法螺——一种壳高可达60cm的珊瑚礁最大型软体动物。
大法螺作为著名的观赏动物,因其独特的外型和酷似孔雀尾羽的漂亮花纹和稀少的数量而位居四大名螺之首。也正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大量利欲熏心的商业捕捞,使得大法螺在野外数量的急剧减少。棘冠海星天敌减少,数量便愈发增加,使得情况更加恶化。
大法螺如何对付“魔鬼海星”?
在追踪到棘冠海星后,大法螺会迅速用身体重量与强有力的腹足包覆它们的躯体。之后它会用以特化的齿舌伸入海星中央体盘内,随即分泌含硫酸成份的消化液,等到棘冠海星内瓤化成了一滩软乎乎的汁水,再用口器将其摄入体内消化,饱饱地美餐一顿。
有科学家研究表示,大法螺和棘冠海星之间会相互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当大法螺觉察到海星的存在时,会顺着其化学物质而主动追踪上去;反之,当海星觉察到大法螺就在附近时,棘冠海星则会惊恐地落荒而逃。由此科学家认为,光是大法螺的存在就可以威胁到棘冠海星,迫使海星落分散开来。
但大法螺消化却不太好,通常一只30公分以上的海星,它得花费好几天才能消化完毕。所以说维护珊瑚礁的任务任重道远,单靠大法螺捕食棘冠海星很可能事倍功半,既不能有效控制棘冠海星的数量,也无法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治棘冠海星,人们研发出了一种超强毒药,仅需注射一次就能在24小时内彻底消灭棘冠海星。人们甚至专门研究出了水底自主机器人,用来搭载可以毒药注射针,
每次下海可以巡航8小时之久,一旦到棘冠海星便狠狠给它打上一针,等候细菌将其消灭即可。
但由于注射毒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并且毒药还会影响到其它的海洋生物。因此,许多被棘冠海星困扰的国家最终都采取了培育大法螺,捕食棘冠海星的生物防治方法,来消灭过多的棘冠海星。
2、海胆和海獭
在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是这么介绍海藻林的:“海带和水藻,受到海水强大密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沿着垂直线生长,这林子简直就是垂直线的世界”。
和珊瑚礁一样,海藻林为许多生物提供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生产力丰富的渔场,是非常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之一。
然而海胆的存在却为海藻林带来了危机。这种生物会消灭大片的海藻林,如果数量不加以控制,它们会迅速繁殖,将整个海洋的海藻和微生物吃光,让其他鱼类失去食物,从而将整片海洋变成可怕的荒漠。
海獭是一种因为善于“卖萌”而被公众认识的海洋动物,它们大多数时间会肚皮朝天、手拉手漂浮在海面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但它们可不仅仅是靠脸吃饭哦!海獭在卖萌的同时控制海胆的数量,从而为海藻林的生态带来平衡。这是因为它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独门绝技:利用工具进食。
海獭是一种肉食动物,还非常喜欢吃龙虾、螃蟹、贝类等外壳坚硬的动物。而海胆也是一种坚硬多刺的无脊椎动物,它浑身是刺,能够有效的御防敌人。
海獭在捕获到海胆后就会来一块石头,放在自己躺着的身体上,然后将海胆狠狠地砸向石头,直到把它们敲碎然后再吃。
但是目前地球上的海藻林依然变得越来越少,这和海獭数量的降低有着巨大的关系。ps 抠图
海獭优质的皮毛让人们不断地对海獭进行猎杀,数量不断减少,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的动物。当人类过度捕杀海獭后,它们所在栖息地中生活的海胆因为缺少天敌而泛滥,对当地的海藻林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在一些海域,海胆甚至能将整个海藻林变成海洋荒漠。
3、鲨鱼是海洋中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有项研究表明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逃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这是由于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的健康发展,对整個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刘洲成个人资料人类为什么要捕杀鲨鱼呢?
因为人们要食用鲨鱼的一些部位,比如鱼翅。所谓鱼翅,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一种海产珍品。
上海游玩消费者消费鱼翅的心理动机主要是“为了显示个人的品位或身份”、“高档次的鱼翅能给个人的事业或健康带来帮助”。
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有人去捕杀它们,甚至只为了鱼翅。捕杀者将鲨鱼捕捞上来,割下鱼鳍后,将还在流血的鲨鱼丢下海里。失去鱼鳍还在流血的鲨鱼失去了游动能力,只能被其它捕食者吃掉,或失血过多而死。
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
其实,鲨鱼还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如鲸、鲟、海豚等,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
第十二秒故事大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