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套种白芍栽培技术
徐兰宾
(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属植物,高度可达60cm。芍药是白芍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的大宗中药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简要阐述白芍的品种习性,重点探讨林下套种白芍栽培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白芍;林下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0)22-105-2
安徽省亳州市是全国著名的四大药都之首,而谯城区谯东镇是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基地,有着传统的中药材种植习惯,如何让中药材种植和林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共同面对的课题。鉴于此,笔者主要介绍林下套种白芍栽培技术。
1白芍品种与习性
衰怎么读白芍主要有蒲棒和线条2个农家品种。线条叶芽大且长,生长周期五六年,根细长、质实,粉性足,不中空。蒲棒叶芽小、面密集,生长周期三四年,根短粗、质松、不分权,四年生以上易中空。中国著名景点
白芍性喜温和、较为干燥的气候,耐旱忌湿,喜阳光又耐半阴,怕涝,水淹6h以上时全株死亡。
2林下套种白芍栽培技术容祖儿和杨受成
2.1套种时期
林下药材种植主要是在林木生长前几年,树冠小,林下有充分空间资源满足中药材白芍生长需求。
2.2选地和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黏壤土。白芍不宜连作,前茬选择豆科作物为宜。栽种前精细耕作,结合耕地667m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200kg 加氮磷钾三元复混肥25~35kg。深翻土地30~60cm,耙平做畦,畦宽1.2~1.5m、高30~40cm,沟宽30cm。四周开排水沟,以利排水。
2.3分株繁殖
郭敬明 陈学冬分株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此时白芍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长,根茎养分最充足,分株栽植后根系尚有一段恢复生长的时间,对来年全株生长有利。白芍收获时,先将母株的根掘出,振落附土,剪去芍根,晾晒1d,选择根茎健壮、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芍芽,顺着白芍的自然分离处用利刀将根分开,分割时每块芍芽上留饱满芽头芽苞三四个,底座厚度约为1cm。根部切口最好涂以硫磺粉,以防病菌侵入,晾晒一两天即可分别栽植。如果不能及时栽种,选不积水的阴凉处进行芍芽的短时沙藏保存,遮阴保湿。
2.4栽植
2.4.1栽种时间。一般秋季作物收获后,9月下旬至10月底均可种植白芍。
2.4.2穴栽。穴深5~7cm,每穴放入芍芽1个,芽头向上。蒲棒按行距70cm、株距40cm开穴,667m2种植2400株左右;线条按行距70cm、株距50cm开穴,667m2种植2000穴左右。栽后压实,培土成垄,垄高10~15cm,防冻保墒。
2.5田间管理
2.5.1中耕除草。栽后翌年3月中旬进行松土保墒,以利出苗。每年应在追肥前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夏季结合抗旱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同时抗旱中耕保墒;冬季进行清园防病。
2.5.2培土。在根际培土10~15cm。干枝枯叶应及时清出田外处理。
2.5.3晒根。从栽后第3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周围的土壤扒开,根上部露出1/2,晾晒5~7d,把须根晒萎蔫。晾根后及时覆土压实,目的是抑制侧根发生,保证主根粗壮。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蚂蚁2.5.4追肥。白芍好肥性强,从栽后第3年开始,春季结合晾根,667m2追施氮磷钾三元复混肥50~60kg。施用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特别对含有丰富磷质的有机肥料,尤为需要。冬前植株枯萎时,为促进萌芽,667m2追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150~200kg。
2.5.5浇水。栽种时浇一次定根水,以后遇干旱适量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水,保持干湿相宜。
2.5.6摘花蕾。每年春季现蕾时,除有目的保留外,应及时摘除全部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根部膨大。
2.5.7清除枯叶。霜降后,白芍地上部分枯萎,此时应剪去枝杆,扫除枯叶,清出田块集中处理,以防止病菌下土越冬。
黄渤女儿XIANGCUN KEJI2020年8月(上)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