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论(白溪子原文) 女教之用,在淑女而贤母,在兴家,在止于善教。知其之重而后有兴,女教兴则女淑,女淑则母贤,母贤则子孙贤,子孙贤则家道兴,家道兴则国运昌。自古至今,举凡国昌家兴者,无一不依此之道而行也。 古之欲昌其国者,必先兴其家;欲兴其家者,必先厚其德;欲厚其德者,必先贤其身;所以贤其身者,必自母贤;所以母贤者,必自女淑;所以女淑者,必自女教。 古云:“士庶有人善,本诸父母。子之成,其亲也。”女淑非天成而承其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故知女教之甚甚。 盖上至皇亲国戚、高门大族,下至小康人家,所以家道中落,富贵不过三代者,子孙不肖也,非风水之罪。子孙所以不肖者,家教失范也,非子孙之罪。子襁褓于母,幼偎于母,受母熏陶之深,比丝染,似盐渍,不可不察也。母贤则子贤,母恶则子恶,人皆以定终生,而不自知也。故家教之大,以母教最大。 有云:“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之权,女操过半。”是故,女教之重,在家道之兴盛,在国运之昌隆,而非治女之权宜计,亦非沽嫁之贪图计。 然今之人母,每每娇纵,不行母仪之教,不以人道之诲。积溺成害,误子成器。所以任性擅乱、自利轻狂之聪者,与忤逆不孝、胡作非为之匪类,层出不穷,比比皆有。夫不夫,妻不妻;父不父,子不子。伦常丧于长幼无序,智慧蔽于唯利是图,家道毁于鼠目寸光,几致国圣诞歌曲 铃儿响叮当歌词之不国,家之不家,民之不民,奈何妄言家国之昌隆。咎其本,皆由父母不喑善教之道,不知善教之法,率性所为,家教失范之过。然一家之善教,母教最重,故女教不兴则乱无已时。盖女教之为善教之教,贤淑女子,中兴家道,昌隆国运之本也。 《大学》曰:“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厚子而薄女,与厚果而薄苗何异?若天下尽效,淑女何求?迎女非善非淑,奈何妄求贤妻良母,子孝女淑,家兴有日?轻善教而言子孙贤,同不网而渔;轻女教而言母贤,同不种而果,皆舍本求末不得家道之旨也。故君子必重女教。盖女教若兴,为母善教,母善教而子贤,子贤则家道兴,世道太平矣。 《女论语》曰:“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善者,仁德淳厚,善于事,善于人也。《太上》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善也。 淑者,“清湛也”,善而匹之。淑女“如执盈,如临深”,“君子好逑”也 《诗》曰:“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善淑之女,仁德清湛,君子所匹;贤于妻,良于母,相夫教子以兴家,天也。 闻周运八百载,基三太之善教之功也。三太者,太姜、太任、太姒,淑女贤母是也。 太姜“贞顺率导,靡有过失”,育季历。 季历妃太任。太任“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少)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文王妻太姒。太似仰长之德,法祖母之太姜、婆母之太任,旦夕勤劳,以尽妇道。文王理外,太似治内,各守天职,夫义妻贤。太姒生次子武王,奠周国基。生三子周公,启周易之经。 周室三代迎淑女而有贤母,重善教而功于八百年基业,天下以为楷模。后以“太太”称人妻者,女为人妻则淑,妻为人母则贤,相夫教子,当堪大任之敬也。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 《列女传》曰: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楚将子发之母,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而责子,拒之以门,非恶子,明义也。凡教养非止于生,当立其身、正其行,岂可任性纵溺,贻祸于后。 珂少时废学。孟母断织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孟母非不知学之惫,知学之要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孟母非不护子,善教于正也。 《论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庄子曰: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今之人母欲匹孟子而不自齐者,欲鱼而废渔,欲贤而远贤,舍本而逐末未可得也。 闻父以族荣,母以子贵,子以母器,族以子兴。是以女不贵颜而贵善淑,母不贵富贵而贵子贤,子之幸,家之图,国之本也。故女教兴则淑女贤母。若天下女子入则淑,出则贤,相夫教子,母仪善教,则天下芸芸无不贤而尽得其道,相敬如宾,其乐融融,岂非天下平呼。 | 女教论(译文) 女性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女性成为淑女,使母亲变得贤慧;在于兴旺家道,在于让母亲善于教养自己的孩子。了解了这一重要性之后,女性教育才会得到发展兴旺,女教兴盛则有善淑的女人,有善淑的女人就会有贤慧的母亲。母亲贤慧了就会有贤能的子孙,有贤能的子孙家道才会兴盛。家道兴盛国家才会昌隆。从古到今,所有昌隆的国家或者兴盛的家族,没有一个不是按照这个规律去做的。 自古以来,想要国家昌隆的,都知道必须先让家道兴盛;想要家道兴盛的,都知道必须先要遵从仁德;想要遵从仁德的,都知道必须先要自己成为贤能的人。一个人之所以会是贤能的人,必然是因为有个贤慧的母亲;一个母亲之所以是个贤慧的母亲,必然是因为这个女人是善淑的;一个女儿之所以是善淑的,必然是因为女教的结果。 让懂你的人爱你古人说:民众少有善良的人,其根源在于父母亲的教育。一个人之所以成器,也是他的双亲教育的结果。所以,一个女性之所以善淑,不是天生的而是传承了她的母亲的品性。所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由此,我们就知道了女教的重要性有多重要了。 但凡上至皇亲国戚、大富人家,下到能够吃穿不愁的小康人家,他们的家道之所以会败落,富贵传到第三代就中止了,是因为子孙不孝造成的,不是因为风水的缘故。子孙之所以不孝的原因是因为失败的家庭教育没有给到子孙好的榜样,不是子孙们的罪过。孩子从出生就被包裹着抱在母亲的怀里,幼年时代又常常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从小受母亲的言行的熏陶很深很深,这就象是纯白的丝布被颜料染上了后就不再纯白了,又好比被盐浸泡过的蔬菜就有了碱味一样,做父母的对这些不能没有察觉啊!因为母亲贤慧孩子就贤能,母亲恶毒孩子就卑贱,每个人就是这样被(母亲)确定了一生的命运的,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罢了。所以,家庭教育之重要,当数母亲的教养最为重要。 粗盐有人说:治理国家,平定天下,是从治理家庭开始的。所以,治国平天下的重责大任,女性掌握了一大半。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可以说女教的重要性,是在于兴盛家道,进而昌隆国家,而不是用来管束女性的临时应急的办法,也不是为了养好了女儿将来好抬高身价而选择夫家的贪婪的办法。 然而,现在的母亲,个个都是娇纵自己的儿女,不知道要以遵从做为一个母亲应有的礼仪、姿态和形象来教导自己的儿女,也不知道教导自己的儿女遵行做人的道理。长期溺爱就变成了祸害,耽误了儿女成为有用之材。所以,儿女任性而为,擅自乱来,自私自利,轻慢他人,骄狂不服人,自以为聪明的人;还有忤逆父母,不行孝道,胡作非为被人看作匪类的坏人,层出不穷,到哪里都有。在家里丈夫不象个做丈夫的,妻子不象个做妻子的;父亲不象个做父亲的,儿子不象个做儿子的。角混乱,长幼尊卑没有了秩序,人的智慧都被唯利是图蒙蔽住了,家道被毁在了鼠目寸光的子女手上,差不多已经快要让国家不象个国家,家庭不象个家庭,民众百姓也失去了本份,这已经让人无可奈何了,还妄谈什么国家的昌隆兴盛呢!追究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都是因为做人父母的人没有领悟很好地开展子女教育的道理,也不知道很好地开展子女教育的方法,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怎样就怎样,使家庭教育失去了家庭教育所应有的规范和作用的过错。 然而,一个家庭要很好地养育子女,母亲的教导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女教不兴盛,那么,这种乱象就没有中止的时候。因此,女教是教母亲能很好地教育子女的教育,让女性变得贤淑,使家道得以中兴,这也是昌隆国运的根本啊! 曾子在《大学》里说:如果一个人的品行修养这个根本是不好的,却要做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他所尊重的人反而轻蔑他,他所轻蔑的人反而尊重他,这样的事情是从来不会有的。同样的,如果重视儿子的教育而轻视女儿的教育,这和想要果实却不想要秧苗有什么区别?如果天下人都这样去做,那么,哪里会有什么淑女? 如果每家每户迎娶的新娘都不是善淑的女性,丈夫怎么可能会有贤慧的妻子,孩子又怎么可能会有贤慧善教的母亲?那里还谈得上儿子贤能,女儿善淑,终究会有家道中兴的那一天呢?不重视很好地教育子女,却想要子孙后代出贤能之才,和不编织鱼网却要去捕鱼一样;不重视女儿的教育,却又谈什么要母亲贤慧,就和不栽种果树却想要得到果实一样,都是舍弃了根本去追求末枝,没有领悟到中兴家道的根本道理啊! 所以,一个有成就的真正贤能智慧的人,必然是重视女教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女教兴盛了,做母亲的就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了;母亲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了,子女们就会成为贤淑的人;子女们都成了贤淑的人了,家道就会兴盛起来,那么,家庭就和睦,天下就太平了。 《女论语》说:如果一个女人不是善淑的人,就不要和她亲近。 善,指的是仁心淳厚,有德行修养的意思。也有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处理事务;善解人意,善于与人相处的含义。 《太上感应篇》里说:如果想做的事符合做人的道理就去做,如果不符合做人的道理就不去做;走路不走很少有人走的偏僻小路,就是在人们看不到的黑暗的屋子里也不做不符合做人的道理的事。懂得积累功德的道理,对万物都持有仁爱慈悲之心;对上忠诚,孝顺父母长辈,对弟弟妹妹友好,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人;哀怜和帮助孤儿,体恤并周济寡妇,尊敬老人,爱护幼小;就是小小的虫子和一草一木,都不愿意伤害。看到别人凶狠做事就为他感到忧愁担心,看到别人做善事就欢喜快乐,在别人有急用时周济他,帮助别人度过危难。看到别人得到了,就象自己得到一样高兴;看见别人失去了,就象自己失去了一样难过。不宣扬别人的短处,也不夸口自己的长处,批评阻止别人的恶行,宣扬赞美别人的善行,取舍的时候,把多的让给别人,自己只拿少的。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也不怨恨,受到别人的照顾就会惊恐不安而担心自己不配享受。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东西给了别人就不反悔。这就是“善”了。 今日金店黄金价格淑是指象豆子在水里一样清澈透亮,配得上一个“善”字。淑女就是能谨慎遵从为女之道的女人,她就象站在深渊边上生怕掉下去有损女德一样。这样的女人才是和贤能智慧的人相匹配,而值得君子去追求的啊。 《诗经》里说:桃树枝桠茂盛,叶子浓密光华,出嫁的姑娘,就要象那桃树一样让夫家兴盛发展。善淑的女人,仁爱慈悲,德行圆满,就象那水里的豆子一样清澈透亮,这才配得上贤能智慧的人。做一个贤淑的妻子,称职的好母亲,管理好家庭以帮助丈夫在外创业,教育好子女以实现中兴家道的愿望,这是做女人的天职啊! 听说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就是源于“三太”善于教育子女的功劳。“三太”就是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个女人,都是在家是善淑女儿,出嫁是贤妻良母的人。 太姜,注重女德而善于教育子女,让子女都没有过失。养育出了季历。 季历娶了太任为妻。太任品行端庄,诚心诚意做人,只做符合女德的事。到她有了身孕后,眼睛不看丑恶的景象,耳朵不听荒淫不健康的声音,嘴巴不讲轻狂的语言,擅长于对胎儿进行胎教,连大小便都很少去厕所之类的污秽之地。就这样,她生了文王。文王一出生就非同一般,聪慧而有德行。太任教他,他总能举一反三,最终他成为了周朝的始祖。所以,贤能智慧的人都说太任是擅长于胎教的。 文王娶了太姒为妻。太姒敬仰而顺从祖先长辈的美德,效法祖母太姜,婆母太任,不分白天黑夜地辛苦操劳,以尽做媳妇的本份。文王主外,太姒则主内,各自尽到自己的本份,真是做丈夫的承担起了丈夫的义务和责任,做妻子的也贤淑能干。太姒的第二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周武王,他创立了周朝。太姒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周公,他是易经的创始人。 周室三代因为迎娶了善淑之女而有了贤妻良母,又因为重视很好地教育子女而建功立业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实为天下人都应该学习效仿的榜样。后人之所以用“太太”来称呼别人的妻子的原因,就是对做别人的妻子作为妻子是贤淑的,做为母亲是贤慧的,能做到相夫教子,堪当中兴家道大任的女性的推崇和尊敬。 古时候妇女怀孕时,睡觉时不侧着身子,座席不靠边,不用一只脚站立,不吃有异味的东西。食物切得不正不吃,席子放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邪僻的彩,耳朵不听浮靡颓废的声音。夜晚让乐官吟诵诗歌,讲述正人君子的事迹。这样生下的孩子子必定相貌端庄,才智和品德都必然超过常人。所以,怀孕期间,孕妇必须谨慎对待自己的对外界的感知。感知到好的孩子就好,感知到不好的孩子就不好。人之所以一出生就会效仿诸事万物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母亲在怀着他的时候感知了这些事物,所以孩子的形貌、声音都会很象。 《列女传》说:周朝的妃子王后一旦有孕在身,站不会一只脚直立而另一只脚却踮着,坐时双手不会交叉而抱,双腿不会交错,笑不会喧哗大笑,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也不会伸开双脚而坐,虽然生气愤怒也不会破口大骂。这就人们所说的胎教了。 楚囯大将子发的母亲,听说士兵们因为粮食吃光了只能分吃豆子来充饥,而子发却早晚都有好饭好肉吃,就责备自己的儿子不应该。即使是子发凯旋而归,她也拒绝让他进家门。这不是她讨厌自己的儿子,而是深明带兵的大义。通常地讲,教养子女并非仅限于供养子女让他们得以生存,而应当让子女们能立身做人,端正言行,怎么可以放任、溺爱子女,由着他们自己的性子放纵而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埋下祸根呢! 孟珂少年时代有一次上学时偷懒回家。孟母知道了就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对孟子说:你因为偷懒而耽误了学习,就和我现在剪断正在织的布一样啊。凡是一个将来要做成大事的贤能智慧的人都知道要通过学习来获取功名,勤学好问才能变成知识渊博的人,这样平时才能安宁,行事才会远离祸害。现在你偷懒废学,将来就免不了要受劳役之苦,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远离祸害的本事。这和我靠织布换取食物有什么差别?我如果织到一半就放弃不织了,又怎么能让你有衣穿,又怎么能让你正在生长的身体不缺乏所需要把粮食呢?一个女人如果因为偷懒而不能为家人准备吃的,一个男人如果甘愿坠落而不修行积德,将来即使不成为鸡鸣狗盗之徒,也要饱受劳役之苦啊。 孟子听了妈妈的话害怕了,从此不分白天黑夜勤奋学习不止,还跟随并事俸自己的老师子思先生,后来终于成为天下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孟母之所以这样做,不是不知道学习的艰辛疲惫,而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罢了。 孟子娶妻后,有一次正要进入自己的房间,看到妻子在屋里赤祼着身体,就不高兴了,于是不进自己的房间。他妻子去向孟母请求休掉她好让她离开孟家回娘家。孟母就把孟子叫来告诉他:讲礼仪,如果要进家门,先要问有谁在,这是因为对人要尊重。如果要到大堂,就要先提高声音,这是因为好让里面的人有所准备。如果要进到屋里,眼睛要向下,这是因为防止看到别人的过失。现在你不反省自己是否失礼于人,反而用礼仪来责备别人,你不是离礼仪很远了吗?孟子赶忙承认错误,请求妻子原谅,挽留住了妻子。贤能智慧的人都说孟母才是真的知道礼仪的本意,并且深知如何处理婆媳关系的道理。孟母不是不爱护自己的儿子,而是善于教导使儿子能够正确行事而已。 《论语》说:贤能智慧的人凡事都知道要抓住根本,因为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了自然就符合做人处事的规律了。《大学》也说:事物都有根本和枝末之分,事情总有开始和结束的顺序,只要知道了它们的先后顺序,就接近事物的自然规律了。 庄子说:彭祖至今还以长寿而闻名于天下,大家都想和他去攀比长寿(却不考虑自己是否为长寿做了什么),岂不是可悲吗?现在的人都想和孟母一样培养出象孟子一样的后代,自己却不向孟母看齐;想要得到鱼却不肯捕鱼,想要贤能却疏远贤能的人,舍本逐末又怎么可能得到想要的呢! 萧亚轩遭软禁听说父亲因为家族的兴旺而得到荣耀,母亲因为儿子成器而变得高贵;儿子是因为母亲善教而成大器,家族因为儿子的贤能而兴旺。 正是因为这样,女人应当不重容颜美丽而重品德善淑,母亲应当不重富贵而重子女的贤能,这是子女的幸运,家族所希望的,也是国家兴盛的根本。所以,女教兴盛发展,则能让女人善淑,让母亲贤慧。 如果天下的女人在家时是善淑的,出嫁则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重视遵从母仪而善于教导自己的子女,那么,天下众生就没有不贤能的而且都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大家都相敬如宾,相处得快乐融洽,岂不就是天下太平了吗! |
注:依太任“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之性,当为《国语》“少溲于豕牢”。
长春美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