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现代女性择偶观的表达与真实度考量
——《非诚勿扰》中女嘉宾与浙大女学生择偶观之比较Manifestation in the Authenticity of Modern female’s S pouse Choosing Values——Comparison Between Spouse Choosing Values of Female Participants in Reality Dating Shows and Female
Graduates at Zhejiang University
by2谁是谁是妹妹?陆婷婷新闻学0701  指导老师:李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节目是2010年年初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相亲真人秀的名字,原先来自于2008年底冯小刚执导的同名贺岁片电影《非诚勿扰》——影片中葛优饰演的大龄男青年秦奋,在网络上发布征婚启事,再到现实中去逐个相看。
与影片相近的含义以及影片的知名度,江苏卫视在2010年初推出的一档全新形式的相亲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男主持和点评嘉宾率先上场,然后24为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女性登场,半弧形的分布在舞台两侧,每期节目有5位男嘉宾参加,5人依次出场,节目分为三个环节,女嘉宾可以通过3段录像对男嘉宾逐步进行了解,在此期间,女嘉宾可以随时将自己台前的灯灭掉或挑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对男方进行提问,这时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女性手中,如果场上的灯全灭掉,男嘉宾必须离开,如果两盏以上的灯亮着,则进入男生权利,男嘉宾可以选择其中两位女性和出场时选的心动女生进行终极选择,最后通过问答选择其中一个,如果选择心动女生,则有可能被拒绝;如果是其他两位女生中的一位就可以带走一位。
这档脱胎于英国著名的相亲节目《带我走吧》  (Take me out)的节目事实上也的确创造了巨大的收视奇迹。根据央视—索福瑞 34 城市统计记录,5 月 16
刘亦菲 干爹
日《非诚勿扰》收视率高达 4.23,超过了 2005 年以后“快男”、“快女”的最高收视率 4.152  ,还一度包揽2010 年前 23 周中 15 次全国卫视周收视率总冠军,2010 年 6 月 6 日又以 4.53%的收视率刷新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这也是五年来省级卫视电视收视率的峰值3。与收视率相匹配的是网络上的传播率,《非诚勿扰》日网络搜索量(百度指数)超过 22 万次,是第二名节目搜索量的将近 4 倍。百度《非诚勿扰》贴吧日均4万贴,播出时每分钟破500贴。PPS同时在线数据55万。优酷视频专区点击3000万播放量,平均评论3000条4.随着《非诚勿扰》节目的持续火爆,同时也获得了十分理想的经营收益,广告价格也是一涨再涨,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价格较之前已经翻了近 4 倍,其中,15 秒广告从之前的 4 万元涨到现在的 14万元。  5
(二).相亲真人秀
电视真人秀节目又称为“真实电视”、“电视真实秀”、“实境电视”等,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一种活动,参与者的行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同时被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活动有明确目的,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
为未婚男女搭建相互认识并且相互了解的平台,并使其双方都有互相选择是否成为朋友继续发展的机会,这样的电视节目被称之为交友类节目,也是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个分支,“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对志
愿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划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 6,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形态并不单一,既可以以力量、技能、智力考验为主题,也可以以性、情感关系为主题,因此交友类节目又称为相亲电视真人秀7
也有学者将电视相亲节目定义为“一种以电视为节目媒介,以爱情和婚姻为主要题材,集服务和娱乐为一体的电视综艺节目,它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婚恋节目与旅游相结合,让嘉宾在共同出游的过程中互相了解,例如《男生女生》,二是婚恋节目与游戏类节目结合,让嘉宾在游戏中增进感情,例如《当男孩遇上女孩》,三是以英国婚恋节目《take me out》为蓝本的《非诚勿扰》,两者环节和布景几乎一样,采用多位女嘉宾对一位男嘉宾,多靠话题人物提高收视率,例
工商营业执照申请
如,四是以《玫瑰之约》为代表的较为纯粹的婚恋节目,“速配”功能相对突出。
以笔者之见,由于婚姻、恋爱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相亲节目就是通过电视为未婚青年提供一个交友的环境和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婚恋节目就是一个婚介平台,服务性是其重要特征;另外,虽然
对电视婚恋节目是属于娱乐节目还是属于谈话节目尚无定论,但它具有的娱乐性却是不争的事实。观众收看电视除了获取最新信息之外,主要的还是为了休闲、娱乐。收看婚恋节目,借助屏幕上的“爱情秀”刺激一下麻木的神经,是一种身心松弛之道。服务性和娱乐性是电视婚恋节目的两大特征。所以,笔者在这里把“相亲真人秀节目”定义为:一种以电视为节目媒介,以爱情和婚姻为主要题材,集服务和娱乐为一体的电视综艺节目。
(三).择偶观
爱情偶象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恋爱对象的理想形象。这个理想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化,就成为一系列的择偶标准观。因此,所谓择偶观,即是指择偶者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对理想恋爱对象的主客观条件的要求8 对择偶观的研究,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者,涉及了广泛的变量。如乔题认为主要的标准有:性别、教育和智力、健康与相貌、经济状况、气质、年龄、持家能力、宗教等。巴斯概括了有关研究,发现择偶变量涉及身体特征、年龄、宗教、社会经济地位、智力、个性、以及社会态度等9费舍则提出这些标准:他(她)爱你、你爱他(她)、性格、教育、健康、相貌、民族、职业、经济状况。李银河发现最受重视的标准有:年龄、身高、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经历、容貌、健康。所有这些都与一个时代的心理、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有关。
根据价值观的定义及价值观念的构成要素,笔者认为,在这里择偶观的内涵就是择偶主体在择偶行为
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性。择偶价值取向是择偶价值主体在进行择偶行为时指向择偶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择偶主体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向和发展方向,对择偶具有导向作用。择偶价值观的外延,也就是我们在研究某一主体的择偶价值观时,具体要研究哪些要素。根据价值观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把择偶价值观的外延归结为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择偶价值心理、择偶价值认识以及择偶评价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电视相亲节目的研究
对于相亲真人秀,美国被认为是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原产地之一,至今这类节目在美国仍相当火爆。最早的是1965年首播的《相亲游戏》,属于纯演播室游戏节目,制作成本低,形态简单。节目采用1:3的人数配置,男女嘉宾用屏风隔开,分别回答预先设置的相同问题,每期更换嘉宾,配对成功者获得海外旅游等奖励。到上世纪90年代,这类相亲节目演变为真人秀的形态,情境设置变得复杂,
买房流程
制作也更为豪华。目前,美国各电视台在播的此类节目中,最热门的是美国广播公司(ABC)2002年首播的《单身汉》及次年首播的《单身女子》,采用1:25的人数配置模式,每集由主角淘汰一人。经过多集戏剧性的波澜起伏,主角在最后一集中揭晓意中人。同类节目还有华纳的《郎才女貌》、NBC的《为爱情还是金钱》、ABC的《好友相约》,等等。英国的婚恋交友节目有Fremantle 公司的《约我出去》(Take meout)和BBC的《爱的传送带》等。两者均采取演播室形态,前者是国内目前流行的婚恋交友节目的原型,其模式是:男嘉宾在节目中介绍个人背景信息并展示才艺,女嘉宾以“亮灯”或“灭灯”的方式进行选择。《爱的传送带》的规则更为简单:男嘉宾站在传送带上依次经过四位女嘉宾,女嘉宾以“举牌”方式进行选择,并拥有可以将之前选中的男生剔掉的特权。
德国同样有众多交友节目,如德国卫星1台的《女贵族寻一种人》、Pro7电视台的《单身女明星寻男士》、RTL电视台的《给单身爸爸相亲》,还有诸如《同性恋寻爱人》、《百万富翁寻女人》等。韩国的电视相亲交友节目也十分红火。SBS电视台曾推出一档名为《情书》的速配节目,节目中的嘉宾都是艺人,明星间的暧昧成为最大看点;SBS目前在播的《黄金小》,看点主要是女明星与普通男性们的互动与约会。此外,还有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恋爱巴士》等。
台湾的《非常男女》可谓中国婚恋交友电视节目的始祖。《非常男女》于1996年开播,是一档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综艺性谈话节目。因其新颖独特的男女现场速配形式、前卫的两性话题以及主持人独特幽默的风格迅速走红,在最初的几年里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成为大陆电视争相模仿的对象。19
98年1月,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相约星期六》;7月,湖南卫视推出《玫瑰之约》,新颖的形式、敏感的话题带动其收视率一路飙升,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议,掀起了内地婚恋交友节目的第一轮高潮。此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模仿开办速配类交友节目,模仿《非
刷ecu
常男女》和《玫瑰之约》的省级电视台高达二十多家。一时间,全国的婚恋速配节目蔚然成风,1999年也被称为我国电视节目的改版年和克隆年。不过,由于形式雷同、缺乏创新,节目的吸引力急剧下降,逐渐退出了年轻观众的视线。随着2003年《非常男女》和《玫瑰之约》的相继停播,这类节目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湖南卫视早在 1998 年就模仿《非常男女》创办《玫瑰之约》,其间成功配对上千对恋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后又在2010 年与英国 Fremantle 公司进行合作,买下《TAKE ME OUT》的中国版权,开办《我们约会吧》。面对“老江湖”,江苏卫视以柔克刚,扬长避短,走差异化路线,一举战胜强劲的对手,夺得头牌。
咪蒙回应p图
目前,关于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生产的文献并不是很多,多集中于对20世纪90年代的婚恋节目,研究2010年相亲真人秀节目的相关文章只有为数不多的100多篇,且为篇幅很短的小论文和评论,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个是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入手,讨论其产生背景火爆的原因(李刚;,2003.习涓、风笑天,2001;陆高峰,2010,孙红云,2001;刘峰,1999);二是从创作实践入手,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研究(门大泉,2003)三是对于电视婚恋节目存在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发展策略(习涓、风笑天,2001;门大泉,2009;何春耕,2004,杨会飞、唐冰南,2004;李娟,2006,郭勇,2001);四是针对具体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或比较(傅煜冬,2000,王彩平,2005)
对于《非诚勿扰》这一火爆的相亲真人秀节目,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如从商业包装和节目定位角度分析其成功元素11;从迎合后现代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审美趋向角度分析其娱乐文化12从话题营销传播的角度分析其吸引眼球的因素13.;从整合真人秀节目与社会公共议题的优势的角度,将其看做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投射等14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揭示这类相亲节目内在的原因,就要从叙事学的内部视角来考察,从文本分析角度揭示这类相亲节目的内在叙事品质。
(二)关于择偶观的研究
国外对大学生婚恋问题研究较为深入,对恋爱态度,婚姻态度,尤其是对性观念和性行为的研究都很多,这和欧美,日韩等国家“性解放”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较为密集的时期是从70年代到现今,主要观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