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沛大风歌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这是古代文人墨客对沛县的赞誉。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白敬亭百度百科参军条件—公元前195年) ,沛县人,曾做过泗水亭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响应陈胜起义,杀沛令,自立沛公,遂起兵沛县,身经百余次战斗,推翻暴秦,战胜项羽,终成帝业。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琼布)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平叛后,途经故乡沛县,置酒沛宫宴请父老子弟。酒酣,作大风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短短几句,便道出了刘邦的昂扬斗志,又流露出他君统天下,衣锦还乡的骄矜气概,同时也反映出他为治理千疮百痍的国家渴求猛士,固守帝业的空虚心理。后人把《大风歌》收入乐府诗集,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风歌碑就是歌风碑,因碑上刻有刘邦大风歌而得名,字体是篆书。地方志记载为东汉蔡邕书写,是著名的历史文物。明万历沛县志大风歌碑条云:“碑刻汉高祖皇帝歌,字悉篆文,长经尺,阔八寸,相传蔡邕书,无所考。碑有二:一竖于东,不详年代,二竖于西,为元大德年间摹刻。今旧碑中断,锢以铁。”康有为在“广艺舟楫 ”中说:降逮后汉,好书尤盛……
风歌传为金人党怀英所作。明崇祯年间举人阎尔梅认为“大风歌是蔡邕书钟鼎文”。今人冯亦吾先生则认为是“西汉末沛人爱礼书” 周艳泓老公。汉代大风歌碑到底建于何时?碑文又是谁书写的?历年来对于这个问题争议较大,近几年,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出了粗浅的结论。
沛县博物馆现存旧大风歌原碑,是残存的碑身上部,高170厘米,宽123厘米,此片拓于佘诗曼前男友1920年,以元代摹刻碑衡量,高约相当于全碑的十分之六,下部尚未发现。元大风歌碑阴面记有“汉高皇林依晨柯震东……. 征琼布而还乡,筑台而会诸 ,遂作歌…….后人因台作室,前立碑石,大摹镌是歌。”公元前194年,也就是刘邦去世的第二年,汉惠帝以沛宫为高祖原庙,历代修葺,祭社不绝,这给后来的文人墨客为刘邦树碑立传创造了有利条件。蔡邕是东汉大文学家,善工篆隶,汉灵帝时,蔡 因上书论朝政得罪皇帝获罪,后流亡吴鲁之地,因泰山有他的亲戚而往来于吴鲁,沛县是必经之地。古人求文不惜远涉千里,沛人向他求文以歌颂刘邦之德不是大好机会吗?况蔡邕的字体“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 。”这不是大风歌碑书法艺术的写照吗?所以综上所述,沛县汉大风歌原碑应建于汉代,碑文应是蔡小鬼大赢家 所书。
二元代歌风碑
沛县博物馆现存元代歌风碑,是摹原汉代大风歌残碑而作,1930年在旧城东发现,碑高285厘米,宽123厘米,碑阴刻有刘邦作大风歌的经过。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郡守和洽伯川与同僚官达鲁花赤扎忽儿,主簿梁天祺各辍己俸,买石摹勒旧字,易而新之。现此碑距今七百余年,由于风吹日晒,石质剥落较甚,只有上部十余字可以辨认。
新大风歌碑
解放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保护文物的指示,沛县人民政府于195112月建歌风亭一座,将歌风 碑残村上部树于亭中,元代摹刻碑树于亭外。十年动乱间,亭折碑倒,这一珍贵历史文物蒙受一次重大灾难。后,江苏文化厅拨出专款,新建台高一米仿古建筑,亦名“歌风台” ,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王遐举书写匾额与对联,置于台内,正中为旧碑,东侧为元代摹刻碑,西侧为新碑。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经沛县博物馆工作者的多年努力,从“金石大字典”、“四体大字典”、“重订六书通”、“金石索”等著作中,悉数查出歌风碑所缺九字,县政府拨出专款,摹勒旧字,使千年石碑恢复旧貌。1993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拨款建汉城公园、高祖原庙 、歌风台三处建筑,歌风台台高十余米,三层仿古建筑,原歌风碑、元代摹刻歌风碑及现在新刻歌风
碑并排竖立在一楼地平之上,甚是壮观。现在歌风台是徐州汉文化旅游的景点之一,每年都接待大批中外游客。 
2007年10月江苏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
准考号
姓名
课程号
成绩
0429
董立波
28003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