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第5期
Feb. 2022
No.5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关于“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刘 平,兰 蕾,陈玉清,陈礼明
(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生物化学”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都需要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中蕴含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点,在课程知识传授的教学活动中,将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开展学生科学精神、辩证唯物观、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和体制自信等思想政治育人相关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就“生物化学”课程内涵体系及其中的专业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要义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个性化阐述,为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生物化学”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些拙见。
[关键词] 课程思政;生物化学;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CAPD3、MALAT1激活EZH2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向激素抵抗性发展中的重要性”(81872104);2018年度南京师范大学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生物化学”(1812200001KCSZ025)[作者简介] 刘 平(1964—),男,江苏常州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177-04 [收稿日期] 2021-09-25
生命科学是基于分子层面的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联合应用,进行生物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适合生命体和谐生存的各种条件和环境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生物化学”则是生命科学中基于分子层面的一门基础性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课程内涵包括生命体的物质组成、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理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及其中的内在规律,以及各种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和平衡调控,是人们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以来的重大成果的总结和归纳。“生物化学”课程包含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探索和研究的点点滴滴,包含了人类通过科学研究得到的生命体内重大的分子层面的内在规律及相关应用[1-3]。因此,通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进行科学观、人生观、辩证唯物观和生命观的教育和培养,还可以通过对微观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
和对科学家科学活动的认识等相关认识认知教育进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体制和制度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进行敬畏生命和自然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灌输。
就“生物化学”课程而言,无论是课程本身的知识架构体系,还是课程内涵和知识点,均存在可以客观融合科学精神、家国情怀、敬畏生命、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点、线、面。
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
就“生物化学”课程体系而言,其知识架构是从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到生理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代谢途径和规律,以及代谢网络形成和调节,即物质间相互转化、生物化学反应、生命活动中的反应网络及网络的调节。这样的知识架构体系是由浅入深、由基础到高深,并与已学化学和生物知识相衔接,而且与人的认知学习过程、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过程是相互匹配的,契合人的认知规律。这样的课程内涵的架构体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均有莫大帮助。
(二)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各类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所用“生物化学”课程教材的知识内容中很多知识点与思想政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2月
治教育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穿插在生物化学专业知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获得很好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比如在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如邹承鲁、谈家桢、童第周等)的主要贡献进行穿插讲授,如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等;讲授“蛋白质多肽链折叠”时,可以结合中科院生物物理相关的科学家在此方面的重要贡献;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时,可以结合我国科学家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重要贡献(如施一公等);讲授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时,可以结合我国科学家1%的贡献;等等(见表1)。
表1 生物化学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举例)
生物化学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绪论:生化发展简史生化简史(我国生化发展史)、定义(沈
同版本)、内容(古代隐含生化技术的成果)
理论与文化自信培养
2.生化与营养吴宪方法(生化与营养健康),营养与寿
命(古代炼丹与长寿)
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培养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牛胰岛素人工合成(我国科学家的杰出贡
献);蛋白质折叠机制(周承鲁院士等)
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培养
4.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青蒿素研究(屠呦呦的事迹);蛋白质结
晶与结构研究(施一公、饶子等)
道路自信、爱国主义和科
学精神培养
5.核酸结构结构组装(美妙而神秘如诗词歌赋);保
守性(稳定和谐);稳定和突变(进化与
进步)
制度自信、爱国主义培养
6.核酸结构与功能概念(沈同、王镜岩版本);功能(功能
信息流源头,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
7.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功能(国家建设要因地制宜、精准扶
贫策略等)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培养
8.多酶体系概念(协调性与和谐发展);生物学功能(协
作与团队)
抖音vlog怎么拍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培养
陈好老公刘海峰
9.酶活性的调节类型(诗词歌赋);实例(消化系统酶活
性调节、多元化与整体性等)
体制建设与改革、文化自
信培养杨子个人资料简介及家世
10.糖的生化类型(诗词歌赋);血糖(吴宪测定法),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培养
自己的研究(中外对比)观音莲有毒吗
11.维生素维生素的功能(中国饮食在世界饮食中的
优越性)
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培养
12.糖代谢糖酵解(古代发酵酿酒、醋等);糖代谢
的调节(腌制食品)
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培养
13.代谢调节与疾病(癌症)代谢调节与癌症(的应用——在白血
病的中)
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培养
14.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与遗传(中华民族起源)、调控(袁
隆平、童第周和谈家桢等)
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培养
15.基因突变与疾病疾病(中医中药在当今疾病中的
地位和重要性)
薪酬管理原则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和科
学精神培养
第5期
二、“生物化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一)课程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融合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中自然而然蕴含了其自然科学与思想政治要义密切关联的内在体系[4,5]。就“生物化学”课程体系而言,从生命体的物质组成、物质结构与功能、物质间的相关性、物质代谢与转化的规律及其调控、微观与宏观,到生命的本质与进化等,无不体现出“生物化学”课程内涵体系的科学性、哲学性和辩证性与客观性,比如:从微观到宏观、从分子组成到组织细胞及生命个体、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其中的规律和调控等,都是知识体系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性、哲学性和唯物主义观等思想政治要义。此外,鉴于生命科学的完善性不足,以及“生物化学”的学科交叉性,自然蕴含了科学发展观、学科相容性等思想政治要义。总而言之,“生物化学”的课程体系本身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相容性。
(二)课堂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课堂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内容时,一方面,可以穿插世界各国在生物化学或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和著名科学家及其重要贡献,进行生物化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突出我
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取得的成就,以及相关的科学家和他们的重要成果,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国家荣誉感,以及我国的科研体制和文化传承与“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充分利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生物化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把课堂变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三)穿插讲授,确保知识与思想政治育人双收获
通过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穿插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不时地进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潜
移默化地进行以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文化自信、辩证唯物观的培养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真正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育人双收获的传道授业目标。
三、关于“生物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展望
生命科学的发展整体上滞后于传统的经典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是一门新兴的、正在蓬勃发展的、交叉多学科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生物化学”作为分子层面上的生命科学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其发展和完善的进度比其他生命科学分支学科都要快速,而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要义也会随着大生命
科学和“生物化学”课程本身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断地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制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注意并有意识地将这些课程的专业思想政治内涵凸显出来[6],不断总结课程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新的专业知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融合点,学会将两者融会贯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促使自己在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真正培养出符合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珍珠.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81-82+144.
[2]王程,张巍,李妍,等.论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辩证思维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J].吉林医药学院学
报,2014,35(4):312-314.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任桂杰,张亚楠,曾季平,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化学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6.基因工程技术技术及其应用(大熊猫的保护和克隆、其
他中国濒危动植物的保护)
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和科
学报国志向培养
17.生化知识网络总结知识点网络性(探求未知在学科发展完善
中的重要性),中国科研体制的优越性
制度与道路自信,培养求
知欲和探索欲
刘 平,等 关于“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2月
[J].生命的化学,2020,40(12):2297-2302.
[5]邱乐泉,汤晓玲,汪琨,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
学,2021,41(7):1653-1659.
[6]冯俊荣,吕永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困惑与解决路径[J].大学教育,2021(5):118-121.
Organic Integration of Biochemistry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Ping, LAN Lei, CHEN Yu-qing, CHEN Li-m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 major course for life science-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contained in the Biochemistry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connotation.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Biochemistry knowledge teach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national identity, patriotis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system self-confid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notation system of Biochemistry/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organi
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iochemistry, so a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 in the life science.
消防安全手抄报内容字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iochemis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