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海洋资源地震地质
胡经国
一、海洋资源
㈠、水产资源概况
台湾海峡水产资源丰富。这里寒冷、温暖洋流交汇,海水交换畅通,鱼虾种类多,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其主要渔产包括:鲯鱼、鲨鱼、鱿鱼、鲷鱼、鲔鱼、鲻鱼、虱目鱼等。其中,鲯鱼、鲔鱼和鲨鱼为这里三大渔产。鲔鱼每条平均重50多千克,味道极好,又可以生食。在海峡两岸,人工养殖牡蛎和虱目鱼的很多。相传,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后,曾经倡导人们饲养虱目鱼。这种鱼体长可达1米多,肉呈白,味道鲜美;其养殖面积约为上百万亩。另外,海峡两岸还养殖了各种贝藻类。其中,连江县的晓沃是著名的花蛤之乡。这里的石花菜、紫菜、龙须菜等也很多;其中,尤以澎湖列岛的石花菜最为有名,紫菜以海谭岛的为最好。
㈡、矿产资源概况
霍思燕个人资料
台湾海峡海底富集油气资源,估计约有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很有希望的油气远景区。此外,还拥有钛铁矿、磁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大。
㈢、从东海油气勘探谈台湾海峡油气地质
据报道(1992),上海市海洋地质调查局从1974年开始对东海进行了包括反射地震、重力、磁法、测深、浅地层剖面等多种方法的油气综合勘探,基本上建立了东海的新生代地层层序、构造分区及其构造演化历史。台湾海峡在地理上位于东海大陆架的西南延伸部位,但是其地质演化既具有东海大陆架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演化的特点,又深受渐新世至中新世南海深海盆扩张的影响。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对比,台西盆地至少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三次海侵,从而使其既区别于南海之珠江盆地,又有别于东海大陆架盆地。
㈣、台湾海峡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含油气系统研究
台湾海峡盆地是位于台湾海峡及台湾西部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表明,其烃源岩主要为古新统及始新统潮坪-泻湖相泥岩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炭质泥岩和海相泥岩;储层为古新统、始新统的砂岩及中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区域盖层为中新统-第四系泥岩。东部坳陷和西部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含油气系统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盆地发育了古近系和中新统两套含油气系统;盆地西部主要发育古近系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盆地东部主要发育中新统含油气系统,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㈤、福建推进闽台共同开发台湾海峡油气资源
据报道(20110723),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表示,福建省矿业协会拟与台湾“中国矿冶工程学会”联合在台湾举办“海峡两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学术研讨
会”,进一步促进两岸地学同仁的相互了解、扩大联系、增进共识,逐步建立信息与资料交换的渠道。
与宝岛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加快推进闽台共同开发台湾海峡油气资源。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表示,福建将深入调查隐伏区晚古生代盆地、中生代盆地分布情况,运用地质、物化探等综合手段研究分析隐伏的晚古生代盆地和福建陆域中生界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并且进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为台湾海峡陆域与海域地质构造条件对比及其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与此同时,福建将继续推进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部署的“东海大陆架盆地南部邻近陆域中生代盆地演化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海陆对比研究,特别是中生界地质条件对比研究,为东海大陆架盆地南部及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提供依据。怎么发消息给多人
福建还将探索建立国土资源部、福建省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沟通联系机制,为两岸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便捷服务,努力推动中海油与台湾中石油的合作。
台湾海峡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油气资源。相关数据显示,仅在台湾海峡晋江凹陷、九龙江凹陷等地层内油气资源储量可达2.75亿吨,约为中国大陆常规油气资源总量的2%。目前,福建省台湾海峡地质研究所已正式挂牌,积极开展台湾海峡油气资源勘查、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等工作。
㈥、台湾海峡存在巨大海底沙漠
据报道(20180918),在海峡宽阔的海面下方存在一片巨大的海底沙漠。如果两岸能够共同开发,那么将能够造福中华民族。
由于中国多年来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对建筑用砂形成的巨大需求,加之大量出口中国港、台地区和日、韩等国,中国建筑用砂的供应形势极其紧张。在这一形势下,除了采取严格规范审批采砂活动、禁止随意出口河海建筑用砂等措施以外,积极寻新的砂源地,缓解砂资源紧缺局面,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迫切任务。
说到砂资源,有读者朋友会想到,中国有那么多的沙漠,怎么不想办法利用呢?不能被利用,肯定是有原因的。例如:沙漠中的沙子是在干燥的环境中形成的,碱含量过高,这是最致命的缺点;沙漠中的沙子基本上都是岩石原地风化的产物,它没有经历一个对有害物质进行滤除的过程,因此所含的有害成分比较多;而且沙漠中的沙子颗粒过细,不符合国家对建筑用砂细度的要求;因为沙漠中的沙基本属于岩石原地风化的产物,没有经历远距离搬运分选的过程,因此颗粒级配不良,不适合用于建筑用砂。
那么,海砂能不能用于建筑业呢?海砂中含有贝壳、泥和氯盐、硫酸盐、镁等化学物质。用海砂作为混凝土拌合骨料,由于贝壳解理破碎以及海砂表面长时间海水浸泡会形成一层生物膜这些因素,因而
会致使混凝土骨料与水泥浆结合效果很差,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抗拉伸、抗压强度和抗渗透性也会变差。海砂中的氯盐会破坏混凝土中钢筋的钝化膜,加速钢筋锈蚀。用未经处理的海砂配制成混凝土来建造房屋,会大大缩短房屋的寿命,降低结构强度,遇到过大外力很容易垮塌。
那么,海砂到底能不能用来配制混凝土进行房屋建筑呢?答案是可以的。
日本,英国都是典型的海洋国家,由于版图幅员的缘故不说淡水河砂,即使是海砂资源也并非取之不竭;基于其国情,这些国家对于海砂的开采利用、加工处理、使用监管都是非常先进和完善的。日本的建筑用砂90%来自海砂,并且每年还要从中国进口大量海砂。日本并没有出现“海砂房”事故。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质量的认识,先进的加工处理、科学的管控、严格的监管审查。建筑“海砂房”事故都是由于直接使用未经专业处理的海砂而造成的。
中国东海的台湾海峡海底蕴藏着数以百万亿立方米计的巨大砂矿资源,可满足海峡两岸百余年的建筑用砂需求。这一中华民族的天然财富,有待中国两岸人士共同加以研究、开发利用。这是中国科学家经实地考察并且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观点。
据介绍,位于台湾海峡内的台湾浅滩是世界著名的海底大浅滩之一。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对台湾浅滩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但是,限于各种原因,这些研究都仅限于局部,从未获得这一地区完整的资料。由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石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
所张君元研究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蔡爱智教授为主的研究小组,从1975年以来,以多次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首次就台湾浅滩砂沉积的特征、砂的质量及开发前景等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
研究人员指出,如以水深30米为界限进行计算,台湾浅滩的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由于受到台风引发的巨大暴风浪和合成海流的作用,这一地区的砂层一直处于改造和运动状态,因而几乎没有海底生物生存,可谓是“海底沙漠”。考察表明,这一“海底沙漠”的砂质很好,再加之数量巨大、水深较浅,因此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虽然目前尚未对整个浅滩进行地质钻探,但是研究组根据其砂波地貌、沉积物分布范围等进行的初步评估表明,如以砂层平均厚度5米计算,其总蕴藏量将达数百亿立方米,足可满足海峡两岸未来百年以内的建筑用砂需求,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天然财富。蔡函岑
有鉴于此,研究人员建议,台湾海峡两岸有关单位、学者应当对台湾浅滩砂源地给予充分重视,早日共同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自然财富,造福海峡两岸的中国人。
二、地震地质
㈠、台湾海峡11·26地震
1、地震概况
2018年11月26日07时57分,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5公里,震中位于澎湖县府西方101.9公里海域。霍震霆老婆
据报道(20181126),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6日0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北纬23.28度,东经118.60度)发生  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6日08时15分在台湾海峡(北纬23.31度,东经118.60度)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这次地震造成福建省全省有感,其中厦门、漳州等地震感强烈。广东和浙江等地亦有震感报告。福建、广东(广州、深圳、东莞、潮汕等)网友纷纷表示有震感。福建网友说,震感强烈,直接被震醒了。
幼儿园六一节目串词
2、地震参数
发震时刻: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24秒
纬度:23.28°
经度:118.60°
震源深度:20千米
焦俊艳个人资料简介震级:6.2级
参考位置:台湾海峡
㈡、台湾海峡及两岸发震断裂的对比研究
有关专家对比研究了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沿海北东向龙海角美-白云山断裂、台湾海峡北东向平潭牛山岛-东山兄弟屿断裂和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岛北东向中央山脉等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作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边界断裂之一的中央山脉断裂,自第四纪以来乃至现今,仍然具有强烈的活动性,因而发生了4次震级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作为台湾海峡沉降带与福建武夷-戴云复式隆起的边界断裂的平潭牛山岛-东山兄弟屿断裂,自全新世晚期(距今2500a)以来,仍然具有强烈的活动性,从而发生了3次震级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作为北东向长乐-诏安断裂带西界断裂组成部分的龙海角美-白云山断裂,在晚更新世期间,具有强烈的活动性,因而发生了5次震级5~6级地震。
㈢、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有关专家根据地质、地貌、地球物理资料以及晚第四纪地层的分析对比,探讨了台湾海峡NE、NW向断裂的活动性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表明,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上述断裂具有明显的活动性。台湾海峡中5级以上地震大多发生在这些断裂附近或其交汇处。
㈣、华南滨海断裂带及其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华南滨海断裂带是一条经历多期次活动的强活动性断裂带。它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也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形成和演化。台湾海峡的滨海断裂带是华南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是影响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最大的一条强活动性断裂带。专家简要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地球物理剖面上的反映,以及它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根据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应力分布特点,初步划分出该断裂带在未来100a内的6个潜在震源区,它们分别是:A区(7~7.5级)、B区(5.25~6.5级)、C区(6.75~7级)、D区(5.5~6.5级)、E区(6.5~6.75级)和F区(5.5~6.5级)。
㈤、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在中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过4次7~8级地震,数十次5~6.9级地震。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近海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区。台湾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在台湾海峡中北东、
北西向断裂发育;自第四纪以来,上述断裂均有强烈活动。在这种地质构造背景下,发生了历史上一系列强烈地震和这次7.3级地震。
2021年12月7日编写于重庆
2021年12月10日修改于重庆
2022年10月2日修改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