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
迪丽热巴整容前照片第一节中国主要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震
(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20世纪地震灾害尤其严重。伴随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超过以往任一世纪,达历史最高水平。据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报告,20世纪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170万左右,经济损失难以计数。一次损失100亿美元以上的地震屡屡发生,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的阪神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创历史地震损失的最高记录。潜滋暗长的意思
中国受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控制,地震活动频繁而又强烈,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米s≥7级的地震98次,约占世界的1/10;8级以上地震9次;全球米s≥8.5级的特大地震5次,其中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和1950年西藏察隅-墨脱8.6级地震。由于中国大部分地震震源浅,房屋和工程建筑抗震性能差,所以震灾十分严重。本世纪中国地震死亡人数达61万多人,约占世界地震死亡总人数36%,居世界首位。以下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为日本(15.5万人)、意大利(14.5万人)、伊朗(14万人)
、土耳其(近10万人)。一次死亡10万人以上的毁灭性地震,本世纪共发生3次,其中有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另一次发生在日本(1923年9月1日,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死亡14.3万人)。
发生在中国的这两次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人类地震灾害史上屈指可数,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
公元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是中国和世界近代最大的地震,共造成23.4万人死亡。震灾最重地区在海原、固原和靖远、隆德、静宁、通谓地区,震动波及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据《农商公报》1921年第七卷第86期等史料,死亡超过一万人的县有:海原县(死37030人)、固原县(死40176人)、靖远县(死31933人)、隆德县(死28370人)、通渭县(死18108人)、会宁县(死13962人)、静宁县(死12447人)。地震之后,因救济迟缓,压埋或饥寒而死者亦不计其数。建筑物几乎全部倒塌的城镇村庄不在少数:海原县倒塌房屋26912间,窑洞26698间;镇原县倒塌窑房11840间;隆德损失窑房59046间;甘谷倒塌房屋2万余间;通渭倒毁房屋110909间;清水损失房屋23076间;秦安损失房屋69764间……。几十里不见人烟处亦不鲜闻,崩塌滑坡极多,所经过处几乎无物不摧,罅裂遍地,水泉倒流,山改川移地变,旧貌难识。黄河西岸发生地震水灾,静宁县发生地震火灾。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7539人重伤,截瘫3817人,541063人轻伤。唐山市成为-片废墟,市区死亡14.9万人,全家震亡绝户7218户,4204名16岁以下儿童失去双亲成为孤儿,2063名老人成为孤老。毁坏房屋629万间,损坏房屋139万间,工业、公用建筑受损149万间。3座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40座小型水库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铁路、公路、桥梁严重破坏。死亡牲畜48万头。农田受损120
-19-
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6亿元。
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灾害性地震1000多次。1949年~1997年中国大陆发生5级和5级以上地震1210次,造成人员死亡和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灾害性地震约710次、共造成278501人死亡,约85万人受伤,1100万间民房、800多座水库、5500多座桥梁、170万间工业房屋遭受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460亿元人民币(1990年不变价)。其中死亡1万
1997年中国大陆死亡千人以上的地震灾害
表2-1 1949汶川大地震是哪一年
雪梨老公表2-2 1949-1997年中国大陆损失亿元以上的地震灾害
-20-
注:①据国家地震局资料;②不含台湾和港澳地区;③物价系数据国家统计局资料。
人以上的地震灾害2次,死亡1000人~10000人的地震灾害5次,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1990年不变价核算)的地震灾害28次(见表2-1、表2-2)。该时期中国不仅创造了一次地震死亡人数的最高记录,而且灾害性地震次数、死亡人口总数、房屋和工程设施破坏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充分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地震灾害几乎通及全国,但不同地区地震活动及灾害程度不同
我国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有明显的分区性和分带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台湾、青藏高原和西北的新疆等地区,华北和东南沿海也有强震发生,但数量少于西部,华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属少震和中等地震区,仅个别地区发生过7级左右地震。1949年~1996年期间,我国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9次,其中西部发生25次;6级~6.9级地震167次,其中西部发生154次;5级~5.9级地震973次,其中西部871次(见图2-1)。
我国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基本上是循活动性断裂带分布,有一定的方向性;其优势方向在中国东部为北北东向,西部为北西向,中部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大约以东经105°和北纬35°这两条南北
与东西带为界,可将中国分为4个象限,各自地震活动强弱不一:西南、西北地区地震最多,其次为华北地区,东南和东北地震最少(台湾除外)。一些地区地震密集,形成地震带。我国西部主要地震带有近东西向的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北西向的阿尔泰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鲜水河地震带、红河地震带等。中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为走向北北东的台湾地震带,向西依次还有东南沿海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和东西向的燕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等(见图2-2)。
由于我国地震活动广泛、频繁而又强烈,所以使大部分地区遭受地震威胁。根据1990年国家地震局编制的第三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全国地震基本烈度达到Ⅵ度和Ⅵ度以上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9.0%,Ⅶ度和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2 5%,Ⅷ度和Ⅸ度以上烈度地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8.1%和1.0%;位于Ⅶ度和Ⅶ度以上地区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占70%。在广阔的高烈度区内生活的人口接近9亿。从地区分布看,以华北、东南沿海和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以及台湾的一些地区最高,黑龙江、内蒙古以及华中、华南地区烈度较低(见图2-3)。
(三)地震灾害的时间分布不均,具有复杂的同期性,目前处于地震活跃期
大量历史地震资料表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不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分期性。中国东部区域有
2000年历史地震记载;特别是自1450年以来西部区域由于仅有100年左右的记录,所以地震期较难划分。东部以华北为代表,近500年来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地震活跃期,首期为1480年~1730年,其中包括10个地震活跃幕;平静85年后,1815年~现在是又一个地震活跃期,已发生了多个地震活跃幕,其中以邢台、唐山等地震频发的1966年~1978年最强烈,可能为该期的高潮幕,其后又出现地震活动较弱的2个地震活跃幕。
从更长时间尺度看,20世纪均属于最新的地震活跃期,其间出现较短尺度的强弱交替,活跃幕除1966年~1978年外,还有1902年~1912年、1920年~1934年、1945年~1957年、1988年以后等活跃幕(见图2-4)。
伴随地震活动的同期性变化,地震灾害轻重交替,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本世纪前期,以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最严重,新中国建立以后的20世纪后半期,以60年代到70年代
证婚人致辞精选-21-状态怎么取消掉
最严重(见图2-5)。
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规律,自1815年以来的地震活跃期迄今不到200年的历程,较上一地震活跃期相比,可能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才可能转入平静期,在此期间随时有发生7级以上强
-22-
图2-1 中国大陆灾害性地震震中分布图
-2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