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当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自学认识“炙、丫”,掌握会写字“雅、炙、丫、适、幽”。注意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观察自然、感悟自然。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思、读议结合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准备有关教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你们谁能说出树的好处?假如有一天你想成为一棵树的时候,你也会和作者一样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不相信吗?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这样写的吧。 2.揭示课题,板书。 二、检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指导学生用词语概括出树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 1.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细细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 2.课下的思考题:这首小诗是写树还是写人?课外一写树的诗句。 3.读诗句,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 4.课下搜集写树的诗文。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朗读、背诵情况。 2.问题引入:想当一棵树,先要学会什么? 二、比较阅读: 1、 引导感悟《想当一棵树》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描写一样事物,不仅要观察,还要思考。如作者不仅认真观察了树的特点,还思考了怎样做人。深刻的思考是这首小诗一个鲜明的特点。 2、小诗表面写树,实际上是写人。在表达上,每一小节重复“想当一棵树”,各小节又以“先要……先要……先要……还要……”贯通起来,读来简洁明快,使诗歌有一种复沓的美感。 3.感悟揣摩观察、表达的方法。 三、读诗文,想画面: 1.老师范读课文。 多美的诗歌,多美的文章,我们应该美美地读一读,直至熟读成诵。 2.朗读比赛,指导背诵 四、续写仿写: 1.从下面内容自由选择,完成一个片段。 -------续写《想当一棵树》 -------《我是水》 -------《永远的太阳》 …… 2.欣赏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1、想当一棵树 沉默 少说大话、少闲聊 姿态 抬起下巴,别东摇西摆 雅量 送阴凉,给巢架 幽默 悄悄落一片枯叶 课后反思: 2.美丽的“三潭印月” 教学目标: 1.自学认识生字,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注意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了解美丽的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了解作者怎样把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交代清楚,使人听来更加明白。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 学法指导: 读文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对于景的描写,要体会意境,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杭州西湖看一看,那里有著名的“三潭印月”,想了解这个人间天堂的景到底有多美吗? 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西湖美景“三潭印月”。板书。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要求:注意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2.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 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1.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能够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介绍喜欢的景物或故事。 2.比较问句的不同形式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四、课堂练习 1.记写生字。 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3.课后作业。 认真研读课文,搜集有关资料。 第 二 课 时 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1、上一课时,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今天让我们换一换角,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教师导,学生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3、下面,请代表从给出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回报,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的词汇。 (1)“三潭印月”景点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到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5)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 3.学生在课上享受当演员的乐趣 二、汇报交流: 注意; 1.西湖是一个怎样的自然景观? 2.以不同角的口吻、身份介绍“三潭印月”、“三塔”,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以那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2.美丽的“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中央 小岛——人间仙境 “苏堤” 小岛 石塔 “三潭印月” 人间仙境 课后反思: 选读一 “天涯”踏浪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并注意积累。 2.理解课文,喜欢阅读有关风景名胜的介绍或游记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积累知识。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介绍:谁不想寄情山水?谁不喜欢游览风景名胜?美丽的西湖让我们流连忘返,如诗的“三潭印月”让我们向往。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了解那里的美丽,体验“天涯”踏浪的乐趣。请大家读课文,一会准备向大家介绍“天涯海角”,并说说什么地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2.提问:“天涯海角”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三、以作者或游客的身份介绍“天涯海角”: 介绍“天涯海角”,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讲述。 提示:A、介绍的学生注意三个方面: (1)抓住“天涯海角”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就是课文的几个要点,想好介绍的先后顺序。 (2)介绍要自然大方,使用普通话。就像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使人听来有亲切感,不要像读书、回答问题一样。 (3)尽量使用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B、听的同学注意两点: (1)看这位同学什么地方介绍得好。 (2)自己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还有什么建议。 四、布置作业: 1.参观自己喜欢的风景名胜。 2.搜集整理有关本地风景名胜的资料。 五、拓展延伸 1.准备自己要介绍的景点。 2.介绍交流: 3.课后完成一个关于风景名胜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天涯”踏浪 风景:海洋、天空------蓝 浑然一体 渔帆、沙滩------白 遥相呼应 海鸟-------偷吻海面 椰子、仙人掌-------绿 诉说 游人:寻 题刻 拾贝 远眺 贝壳:有大有小 各各样 眼花缭乱 巨石:“天涯” “南天一柱” “我”: 感叹…… 浮想联翩……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长期积累词汇的习惯,进行词语的归类复习与巩固。传统小吃 2.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阅读资料,快乐学习语文并积累知识。 4.通过语文综合学习,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阅读欣赏与习作 小学优秀教师材料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做好本次训练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词语超市 金钥匙 二、教学过程: 1.词语超市 (1)自读词语,读一读,记一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进行归类、复习、巩固。 (3)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4)读一读,写一写。 2.金钥匙 (1)读题,领会其意思。 (2)教给我们在描写事物时,可以把它比作别的事物,这样能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也就是用比喻的手法把事物描写生动。 (3)读读文中的比喻句。 (4)写一写比喻句。 (5)读一读比喻句,增强记忆,加强理解。 三、作业: 1.把你写出的比喻句写在作业本上。 2.在平时阅读时,多积累比喻句。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语文故事 自主阅读 二、教学过程: 1.语文故事: (1)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苏东坡“灵隐题联”的故事,知道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长河中,苏东坡的文学故事是很多的。 (2)学生交流,说说你读了故事有什么感受?谈谈你对故事的理解。 (3)阅读搜集,进行故事交流。 (4)谈谈谁的故事选得有趣、讲述得生动,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2.自主阅读: (1)自读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欣赏: 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 (4)文中“一宝贝”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有了新的生命”呢? (5)学生汇报交流。 (6)再读,再次感悟。 (7)指名朗读,领略童话彩的记景抒情。 单元测试(二课时) (内容详见试卷) 3、古诗二首 宿石邑山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吟诵诗文,自读自悟,要以背诵品味词句为核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阅读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激趣导入:我国古代诗人曾经写过很多很多赞美祖国山河美景的诗篇,他们通过这些诗句,既赞美了景的奇妙,又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很多句至今被人们反复吟诵,广为流传,你一定也积累了不少吧,能给大家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再欣赏一段韩弘的诗《宿石邑山中》(板书课题) 二、理解诗意 1、初读质疑。 2、再读解疑。 3、组织交流自学收获。 4、理解诗句意思。 三、品味诗句 1、请出你认为用的最好的词语。 2、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体会“暂”“飞”的妙用。 四、体会诗的意境美 1、师朗读,请同学们微闭双眼,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 2、当你置身于夜中的石邑山时,你看到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五、总结学法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韩弘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 板书设计: 浮云 山霭 宿石邑山中 晓月 秋天景 秋河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揭题 1、复习《宿石邑山中》,展示风采 2、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3、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 二、理解诗意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思考画出的问题。 3、在交流中解疑,再质疑,再解疑。 4、谈谈自己对全诗的理解。 三、品味诗句 1、反复诵读,出你最欣赏的诗句 2、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体会比喻的妙用。 四、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五、作业 :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后反思: 4、中秋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教学难点: 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思、读议结合,要根据课文特点,将知识学习、情感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笑靥如花形容人笑起来很美: 搜集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佳节”指什么节? 2、揭示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秋节》。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文比赛,注意“祈”的读音 2、学生交流初读收获 3、提问:课文介绍了有关中秋节的哪些知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4、组织学生讨论。 三、课外拓展 课下搜集中秋节的资料,与同学共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赏析诗句。 1、中秋节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因为它历史的悠久、风俗的独特,更因为它象征着美好和团圆。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车子大保养 2、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呢? 二、联系生活,体会情感 1、说说自己家有没有出门在外的亲人,中秋节时,你用什么方式向他们表达思念之情? 2、提问:中秋佳节,除了向自己的亲人表示问候外,你还可能向哪些人表示问候? 3、小练笔。 三、征求学生的意见,选择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四选一) 1、向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次中秋节。 2、搜集本地中秋节和各地一些独特的习俗,半一期手抄报。 3、讲述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4、组织一次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课后反思: 5、《母亲的纯净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下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妈妈说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所要说的生活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话,探讨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激趣:人们经常喝纯净水,一瓶纯净水对于你也许不算什么,可你知道吗,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就是这样一瓶水也变成了奢侈品。背负着沉重家庭负担的母亲,只能用白开水来替代纯净水。当小主人公知道了这一切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指导读课文,教师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出示思考题: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交流读书感受(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通过读课文,我发现了( )。 我读懂了( )。 我想到了( )。 我体会到了( )。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教师范读母亲的话,提问:从母亲看似随意的话语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2、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再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特征 1、请同学再读课文,看看文中的母亲和我各自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交流(从文中寻依据,互相交流对母亲和李兰的认识) 五、能力迁移: 组织学生以讲故事或演讲的形式拓展迁移,从而加深学生对“穷”与“富”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文章读给你的家长听,听听他们是怎么评价文中这对母女的? 2、思考本单元后面的习作。 板书设计: 5、母亲的纯净水 小女孩:高兴→酸楚→沉静→喜欢 母 亲:(认识改变)穷 课后反思: (选读二) 酸枣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师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师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有跟多高尚美好的情感,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的是浓浓的亲情,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欣赏一篇文章《酸枣情》。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边粗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表达方法。 1、提问:作者是怎样透过小事,表达孩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的? 2、这篇课文在写作顺序上与我们以前见到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的讨论重点要放在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上。 4、初步了解倒叙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4、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 预习下一课。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兰博基尼黑毒药>2023兔年吉祥祝福语简短 1.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长期积累词汇的习惯,进行词语的归类复习。 2.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阅读资料,快乐学习语文并积累知识。 4.通过语文综合学习,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阅读欣赏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做好本次训练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词语超市 金钥匙 二、教学过程: 1.词语超市 (1)自读词语,读一读,记一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进行归类、复习、巩固。 (3)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4)读一读,写一写。 2.金钥匙 (1)读题,领会其意思。 (2)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一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求文章内容的兴趣; 二是避免了叙述的平铺直叙,使行文有一定的变化。 三、作业 在平时阅读时,多积累比喻句。读文时多体会写作顺序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咬文嚼字 自主阅读 语文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咬文嚼字: (1)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咬文嚼字”的故事,知道月亮有许多形象叫法。 (2)学生交流,说说你读了故事有什么感受?谈谈你对故事的理解。 (3)阅读搜集,进行故事交流。 (4)谈谈谁的故事选得有趣、讲述得生动,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2.自主阅读: (1)自读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欣赏: 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 (4)文章反复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也起到了什么作用? (5)学生汇报交流。 (6)再读,再次感悟。 (7)指名朗读,领略童话彩的记景抒情。 三、语文生活 活动提示: 1、分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要介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 (1)、歌咏中秋节或中秋月的诗词。 (2)、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或习俗。 (3)、当地近年时兴的中秋节新风俗。 2、就本小组确定的内容,搜集资料,为习作做准备。 单元测试(二课时) (内容详见试卷) | |
三年级下册语文
本文发布于:2025-01-16 04:5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父爱母爱作文汇编9篇
- 下一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试卷 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