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伞舞出发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摘要:傣族是一个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伞舞就是傣族歌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伞作为道具,构建了傣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审美。伞的使用与傣族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宗教都密不可分,在舞蹈中伞能够抒发舞蹈情感,展示舞者的体态、舞姿,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烘托舞蹈氛围。可以说伞作为道具让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本文从伞舞出发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探析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傣族舞蹈的起源及风格特征。第二部分,探究“伞舞”在傣族舞蹈中的呈现与运用。最后通过傣族“伞舞”展望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傣族舞蹈和其中的伞舞,也为我国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自动生成关键词:伞舞;傣族舞蹈;风格特点
伞舞是傣族传统舞蹈之一,每当傣族泼水节、结婚及上新房等喜庆的日子,傣族人都要跳起伞舞,来进行庆祝和祝福。伞是傣族人民常用的生活用具。傣族位于云南省,云南地区多雨,潮湿四季气候温暖,到处生长着高大的凤尾竹,因此傣族人民就地取材用竹子制作
成伞骨,用自制的绵纸作为伞面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伞,用来防雨遮阳。久而久之,提到傣族,大家都会联想到婀娜多姿的傣家少女,撑着纸伞,翩翩起舞的动人场景。纸伞已经成为傣族文化标志性符号之一。它既是日常遮风避雨的工具,也是节庆时载歌载舞的道具。可以说一把傣族油纸伞所撑起的,是傣族的历史记忆。因此傣族伞舞也呈现出傣族舞蹈独特的风格特点。
一、 傣族舞蹈的起源与风格特征
(一)傣族舞蹈的起源
1.傣族舞蹈的历史背景
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历史上的傣族分布广泛,从印度一直到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地都有傣族人的身影。傣族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民族节日是泼水节,每当泼水节,人们就会走出家门一边泼水表达祝福,一边载歌载舞进行庆祝活动。因此傣族传统歌舞在仍然是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傣族用舞蹈来表达爱情,友情,亲情等。傣族人还十分重视水资源,原始的傣族人民依水而居,水让他
们的生产生活变得十分便利,因此在傣族人民的眼中水是非常圣洁的存在。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水文化和水崇拜。云南地区的澜沧江经过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雨水的主要来源,河流的冲击感和连绵不断的雨水让傣族人民有了安静祥和的民族特质[1]。而傣族人民动作上的体态特征和节奏特征都与水密切相关。再加上地理环境幽深,林木环绕,风景秀丽形成了傣族独特的民族性格,进而影响到了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2.傣族舞蹈的地理环境
秀美的自然环境是傣族舞蹈文化的源泉。云南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以石灰岩为主,水力溶蚀作用显著,地下暗河错综复杂,地下水充足,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水丰沛,河流较多,森林覆盖率较高。春季由于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农作物和花草生长迅速。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影响下,傣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木竹草资源建设了具有傣族特的竹楼,竹楼,选在依山傍水之处,寨内房屋密布,错落有致,是傣族建筑文化的代表。竹楼与竹伞相得益彰,给人以自然淳朴的韵味,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情趣[2]
3.傣族舞蹈的人文环境
傣族舞蹈的人文环境与其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正是由于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造就了傣族舞蹈中的对生命的强烈意识和独特生态审美,这些文化意识和审美正是傣族舞蹈文化的心理基础,是傣族民族精神的内核。
傣族所居住的地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山川河流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他们民族文化的源泉。傣族的建筑和道路设计都是他们审美的体现,是他们地对美的意识的一种再现。在傣族传统民族文化中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都有傣族人民特有的恬静,清幽和柔美。傣族的歌舞艺术是傣族人民对大自然本质的深层次理解,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3姚晨资料]。傣族文化包含了舞蹈、音乐、文学、天文、法学、医药等,这些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都展现了傣族的自然资源和与自然相关的人文资源。傣族舞蹈充满了灵性和自然风情,音乐清脆悦耳,旋律优美。文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医药更是博大精深。总之傣族舞蹈的人文环境是复杂且多样的,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傣族审美的自然流露。
(二)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1.宗教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傣族舞蹈受到了南传佛教的影响较深。南传佛教是古印度时期的宗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确定。由于滇西、滇南地区地域广阔,南传佛教在两个地区之间的传播时间并不统一。根据史料记载,南传佛教在傣族地区发展较好的时间在明清时期。南传佛教佛法高深,讲究的是自我修行以及因果业报,希望通过佛法让人们向善,并认为生前如果不积德行善,那么死后就会下地狱。傣族几乎全员信佛,赕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以向佛展示自己的虔诚之心,并按照佛教教义来规范自己的言行[4]
傣族文化教育的场所就是各种寺庙,基本上每一个村寨都建有寺庙,男孩子们在寺庙中接受教育,学习佛法以及天文地理等其他知识。傣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男子在成年后需要出家修行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学习佛经以及在寺庙生活实践中感受佛法戒律,从而日后有所觉悟做一个一心向善的人。寺庙还会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获得荣誉和尊敬。因此,很多傣族家庭将入寺庙学习作为家庭中的大事件来进行庆祝。在佛法的熏陶下,傣族人民的身心得到了净化,觉悟得到了提升,心境也变得更加平和稳定,这对于傣族温和善良和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同时,民族性格又决定着傣族舞蹈的艺术风格形成[5]
2.傣族服饰与人文特性
傣族舞蹈服饰女性的总体特点是一般上半身是露脐的背心,下半身是窄的长裙,这样的服饰能够勾勒出傣族女性的窈窕身姿。傣族女性喜欢留长发,并将长发盘于头顶,有的在头发侧边别上鲜花或者头饰,有的则是戴着一个宽边高筒帽或者直接用纱巾裹头,又或者戴上一个大斗笠。鲜花或者头饰显得靓丽秀美,宽边高筒帽别致优雅,纱巾神秘质朴,大斗笠则更显端庄优雅[6]。这些服饰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男子服饰则相对简约,一般是无领的对襟或者大襟短衫,下身是直筒裤,头一般用红、黄、蓝三来包头。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的一部分来展现男性魅力,一般以动物,线条或者经文为主。
女性日常服饰在地区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德宏一带的女性婚前多穿浅大襟短衫外加长裤,束腰。婚后则是对襟短衫外加统一的花或者黑筒裙。西双版纳地区的女性着装一般身着白、红或者蓝的紧身内衣,圆领窄袖对襟窄袖短衫,下身是花的长裙。傣族女性非常重视发饰的穿搭。一般年轻女性日常中盘于头顶或者束之脑后用梳子或者帕子点缀,天冷会用头巾代替。在节庆或者喜庆的日子,女性一般会在头发上点缀鲜花或者香水,身着盛装,更显妩媚妖娆[7]明日之子总决赛。
3.傣族舞蹈的韵律与风格
傣族舞蹈的韵律风格与其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充满着含蓄优雅的东方韵致。傣族舞蹈中透着平和宁静,含蓄优雅,自然质朴的风格特征。因此舞蹈的韵律也有着恬淡安逸的气质,舞蹈线条更是有着东方女子的“三道弯”体态。舞蹈动作中不管是上肢的头、手、臂、肩还是下肢的胯、膝以及中间的腰部关节都尽量弯曲,让舞蹈体态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关节和四肢的灵活动作让舞蹈更具流动性,顺畅性[8]。从而给人以自然宁静,自然流畅的和谐之感,这也是他们对美的追求。傣族传统舞蹈的民族风情非常浓郁,情感含蓄内敛,舞姿也妖娆多姿,让整个舞蹈充满了表现力。在跳舞时,舞者往往下半身呈现半蹲状态,通过膝部的左右绕行或者上下起伏与身体的腰等其他部位相配合形成极具东方身韵的三道弯造型。基本舞姿一般是腿部半蹲、双手叉腰、上身向两侧倾斜。舞蹈开始时首先前脚掌着地,重心前移,通过轻而稳的脚步动作配合身体的律动。傣族舞蹈除了注重下肢及脚的重心移动外,还注重手部动作,包括手臂,手掌,手关节,手腕,手肘以及肩膀的灵活运用。不同的手形动作代表的形象和涵义是不一样的。各个关节的巧妙配合形成了傣族舞蹈柔中带刚的舞蹈韵律。舞蹈韵律不仅包含了动态的韵律美,也包含了静态的造型美。本文中提到的伞舞以及孔雀舞,鼓舞等都有这些韵律特征[9]
二、“伞舞”在傣族舞蹈中的呈现与运用
(一)运用“伞舞”烘托舞蹈主题
伞舞在傣族舞蹈中能够烘托舞蹈主题。首先伞作为一种舞蹈道具既有着生活功用,也有着深层次的情感意蕴。因此当伞出现在舞蹈当中时,那么这个舞蹈首先按照其功能上来说打伞是为了避雨,这个舞蹈主题会接近于与水相关。可以从其他特征来进行观察。而从深层次的情感意蕴来讲,伞舞更多的是通过伞展现出傣族姑娘的温柔恬静气质以及祥和幸福生活的追求[10]。例如伞舞《傣乡的雨》借助伞的运用将傣族人民对水的情感充分诠释了出来,舞蹈节奏活泼,抒发着他们对水带来的生命活力的热情。伞舞《竹林深处》则是通过悠扬的旋律和缓慢的动作韵律展现出傣族人民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
(二)“伞舞”对傣族舞蹈艺术的“感化”
伞舞展现的是傣族女子的温婉气质与美丽身姿。在傣族舞蹈艺术中,伞常被赋予更多的审美形式和更深的意义。尤其是现代的舞蹈创作中伞的审美艺术价值不断得到拓展。例如在傣族女子舞《红是红啊绿是绿》中,伞与舞蹈服饰进行完美的配合,通过红伞与绿衣的
鲜明对比,让整个舞蹈的视觉冲击力更强。而且大自然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的,红和绿都是生机盎然的象征。因此,通过伞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展现了出来,舞蹈中伞收放自如,正如生命般生生不息。红伞与绿衣的搭配也更显舞者的妖娆妩媚,总之,这种形式的伞的运用让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提升了舞蹈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伞舞”增强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首先,从伞本身的意义来讲,伞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而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是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伞舞增强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也加深了傣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其次,伞舞增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伞舞是舞蹈动作的扩展,是舞蹈肢体语言的延伸,傣族肢体语言中的“三道弯”“一边顺”动律元素能够与伞舞舞姿相辅相成。伞舞中的基本舞姿如“踏步托掌拎伞”“逆倒三道弯”“托掌拧身后勾脚”“绕伞小七位手踏步拧身”都有着傣族的体态动律。而且通过伞的衬托,能够更好地展现这些体态动律,从而增强了舞蹈的风格特征[11]
三、通过傣族“伞舞”展望中国民间舞蹈发展
(一)继承传统民间舞蹈,坚定文化自信
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人类及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一个“文化自觉”的概念[12]。这个概念认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其历史渊源的探究,也需要对其文化特和发展方向进行把握。这个概念进一步地可以延伸成文化自信,即在了解了文化传统,文化精髓之后需要对文化价值给予信任和支持。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怎样才能让传统民间舞蹈在这样复杂的现代化社会中得到长远发展并保持自身的风格特征是每个舞蹈艺术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要继承发展传统民间舞蹈,必须首先要有文化自觉,然后坚定文化自信。伞舞作为傣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风格特征了解之后,需要通过自身对舞蹈的理解对舞蹈进行创作加深这种风格特征,同时添加新的时代元素,让民族传统同人们的审美相融合,更好地促进傣族舞蹈的发展[13死机的原因>体育锻炼]
(二)拓展傣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傣族舞蹈在舞蹈家的不断编创中已经升华了到了更深的舞蹈境界。其表演方式也在不断地拓展。未来还需越来越多的舞蹈家参与到舞蹈的编创中去,提供更多的舞蹈灵感和创意[14]。例如孔雀舞代表舞蹈家杨丽萍通过对传统孔雀舞动作范式和脚位的提炼,抓住了傣族民间舞的内在动律,并进行大胆创新和升华,把孔雀高洁、纯真而富有生命激情和灵性的形
赵薇谈演员门槛变低
象,比作真、善、美的化身。通过对孔雀的灵性的描写,所表现的活力和勃发向上的精神底蕴,寄寓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代表作品《雀之灵》《云南映像》等都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展示了傣族舞蹈的魅力。云南艺术学院张曦元的伞舞通过力与美的结合,将传统慢节奏的伞舞变为快节奏的伞舞表演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极具现代美感的表演方式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积极乐观心态,提升了舞蹈的艺术价值。
(三)多维度发扬傣族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文化、思想互相渗透、交融,各民族都在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在这样大背景下,傣族传统文化也需要博取其他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15]。在进行舞蹈创作时需要更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各种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运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法和专业舞蹈知识去表现傣族舞蹈的深层次内涵和独特审美,同时也可以赋予傣族舞蹈动律以及基本特征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增强傣族舞蹈的包容性,提高傣族舞蹈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