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语文课堂理答行为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的小语课堂中,师生对话以问答形式构成。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理答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小语课堂上,教师理答能力不同,教学效果也就差之千里。虽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实践着理答行为。但是教师对理答还是知之甚少,在本校,对45名语文老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对理答有了解的只占四分之一;而能够对理答环节有过钻研的只有九分之一。通过随堂听课,我们对教师的课堂理答现象进行了课堂观察,发现本校语文教师在理答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
教师理答智慧的缺失,使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缺席”,这是个无奈而又沉重的现实。
正是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行为的实践研究走进我们的视野。因为智慧理答可以激起学
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得正确的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见解,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同时智慧理答可以彰显语文课的魅力,创造和谐灵动、充满智慧的课堂;可以实现语文教师生命的“在场”,促进专业的成长。
二概念的界定
理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中均无词条。专家对“理答”是如此界定的: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表示肯定;(2)消极反应;(3)探问和转问;(4)重新组织。(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第158页) 
我们认为理答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对话,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
理答肩负着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的学习行为的使命。理答不是传统“问答链”的教学意义终端,而是指向学生智慧的成长和生命的发展。
三、实施过程:
1、20XX年10月,赶赴杭州参加省农村青年教师课题开题培训会,专家指对本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2、20XX年11月,接受县教科所林老师的指导,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林老师对课题方案的可行性、操作性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促进课题顺利开展,林老师对课题实施要深入到课堂中去,收集基于课堂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的课堂应答现象做共性的整理,对老师的课堂理答现象做详尽的观察,然后基于学生需要、基于老师亟待解决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理答策略,同时参考名师理答案例,来整合理答策略。最后在回到课堂实践中去,去实践自己的整理出的策略。
3、11月份学习《课堂教学论》、《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对理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邀请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商讨制定课堂观察表格。
4、课堂实践:
11月份随堂听课,观察学生课堂应答表现,通过记录,整理学生语文课上应答问题具体表现,形成《聚焦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消极应答现象》。
12月份随堂听课,观察教师课堂理答行为,通过记录,整理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七个小镜头》、《教师,你真的倾听了吗》
3月份,探讨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理答策略,形成《基于学生成长的课堂理答策略》
4月份,赴淳安考察,听取姜家镇小小课题实施经验。
5、6月份,通过观察名师教学实录,进行案例剖析,形成《名师理答赏析50例》,探讨课堂理答应对向度和多维视角,探讨名师理答策略。
5、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论》、《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新课标下对话模式初探》
6、心得体会:随笔、论文:
《课堂理答,实现生命关怀》获台州市教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
聚焦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消极应答现象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七个小镜头》
《教师,你真的倾听了吗》《小学语文教师,你的生命在场了吗》
《基于学生成长的课堂理答策略》在学校内交流
《名师理答艺术探秘》
《名师理答方式探究》
四、实践研究
(一)进行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应答表现
教师理答是基于学生成长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必须对课堂上学生的应答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才可以制定出有效的理答策略。
表一
(说明:以本校一年级到六年级各取一个班级作为样本,总人数共282人)
         
举手发言
无发言
人数
96
186
百分比
小糯米图片34%
66%
真人素媛长大后的样子
表二(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级,作为样本,汇总表
应答表现关于疫情的诗
发言次数
百分比
体验有效、表达流畅
59
28.4%
理解错误、偏差
22
10.6%
失语,表达不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
57
27.4%
理解肤浅
55
26.4%
叫答后沉默无言
5
2.4%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的应答表现的真实面貌。
从表一我们可以观察到,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应答人数占34%,这部分同学再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而尚存在66%的同学再课堂上属于沉默的大多数。所以课堂上,发言的主体活动范围还比较狭窄。教师的理答要务必能促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对话过程中来。
从表二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上课发言这34%的同学来看,体验有效,表达流畅的占28.4%。当有效体验时,应该给予赏识性理答,给予正向的鼓励和引导。
存在最大比例的是表达不畅现象,学生或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或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或表达时不够完整、不够简洁等,这样的现象占到27.4%。这需要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因为语文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学会听说读写,所以教师有耐心的等待及有效的引导。
理解错误偏差占到了10.6%,理解肤浅占到了26.4%,合起来占到37%,非常大的比重,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有关,这种表现需要语文老师能够及时的纠正和有效的提升,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提高。
叫答后沉默的现象高段比低段有明显增多,这要细细探究个体的原因,有的由于身体原因,有的由于心理原因,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我们特别聚焦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消极答问现象,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如下消极现象。
第一,失语现象
这里的失语现象,指的是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偏差,主要是指学生没有自己的话语系统,辞不达意,言不由衷。
第二,蜻蜓点水现象
唐朝·杜甫《曲江》诗中云:“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后来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一掠而过”、“不深入、不坚持”。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可见“小蜻蜓”翩翩飞。
第三,从众现象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随波逐流的声音大有人在,很多学生为了顺应老师,或者由于思维的惰性,不愿意,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冷场现象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 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第五,语言霸权现象
这是高年级学生答问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学优生的语言霸权现象统治着班级。教师在理答时如何能够看到更多的人
第六,理解偏差现象
小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及能力的差异,对文本内容理解偏差,乃至错误现象也是大有人在,是一种正常的语文现象。
(二)进行访谈观察,探讨教师理答现状
我们首先对本校45名语文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我校语文教师对理答有了解占四分之一;而能够对理答环节有过钻研的只有九分之一。
接着,开始随堂听课,根据设计的相关表格,开始进行课堂观察。例(表一)
表一
教师课堂理答有效性的观察汇总表
研究课题  《香港,璀璨的明珠》          执教老师:姚老师
理答类型
数量
所占比例
合计
所占比例
有效
1.提示性理答
2
7.1%
17
60.7%
2.提升性理答
1
3.6%
3.纠正性理答
2
7.1%
4.鼓励性理答
8
28.6%
5.总结性理答
4
14.3%
低效
1.替代性理答
快手散打哥
1
3.6%
10
35.7%
2.模糊性理答
4
14.3%
3.重复性理答
5
17.9%
4.其他
0
0
无效
1.理答缺失
王菲 匆匆那年
1
3.6%
1
3.6%
2.理答错误
0
0
从表一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该老师在理答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对一到六年级各抽取了一节语文课作为样本进行观察,最后进行了汇总。见(表二)
教学段
教学任务
有效
低效
无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1
《雪地里的小画家》
19
86.4%
3
13.6%
0
0
2
《浅水洼里的小鱼》
11
44%
13
52%
1
4%
3
《香港,璀璨的明珠》
17
60.7%
10
35.7%
1
3.6%
4
《呼风唤雨的世纪》
18
64.3%
10
35.7%
0
0
5
《青山处处埋忠骨》
13
65%
7
35%
0
0
6
《伯牙绝弦》
19
82.6%
4
17.4%
0
0
表二  课堂各阶段教师理答观察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