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经典
谈判案例人文·社会
77
○杨 琦
(菏泽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摘 要】 通过解读大运河山东区域民俗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剖析大运河民俗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对大运河民俗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推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在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 大运河;……山东段;……活化;……民俗文化旅游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遗产资源旅游活化利用研究”(ZD202008414)。
【作者简介】 杨琦,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
愿你三冬暖歌曲原唱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贯通古代南北交通的“黄金水道”,更是一条文化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千百年来运河的畅通带动了运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和手工业的发达,以及多元文化之间的融汇交流[1]。2014年大运河的“申遗梦”变为现实,极大地促进了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旅游发展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由运河衍生的民风民俗,是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东民俗文化旅游优势分析(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
大运河山东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上鲁文化的繁荣兴盛之地。近千年的历史积淀给运河沿线的济宁、枣庄、聊城、德州等城市留下了诸多与运河文化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而在大运河文化遗产廊道中的民俗文化,更是承启南北、融汇古今,体现出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情,展现了大运河文化重交流善沟通的独特魅力,是运河文化活态性、融合性的典型代表。
(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
山东运河又称为“鲁运河”,地处大运河中枢区段,占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是京杭大运河中水利工程成就最集中的河段。大运河山东段总体位于鲁西南地区,途径十五处遗址点,…形成了纵贯鲁西南的旅游景观带。该地区以平原为主,交通运输发达,人口稠密,便于形成聚能效应,有助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
zippo 真假(三)政府强力支持,助力旅游开发
自2014年大运河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山东省各级政府重视大运河的旅游开发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山东省政府于2020年4月出台
的《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要求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由此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二、山东大运河文化带民俗文化资源概况大运河山东区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和包容八方的运河文化汇聚,独具特的漕运、渔业、饮食、宗教、礼仪等相互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的运河民俗文化,成为大运河文化历史长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历史文化
大运河几千年的沧桑历史给这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遗址和建筑景观。这其中不乏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精品。例如,曲阜的孔庙,济宁的太白楼,聊城的光岳楼、阳谷狮子楼,枣庄的青檀寺、龙泉塔,德州的提名塔等,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具一格。古城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比较著名的有枣庄的北辛文化遗址,薛国故城遗址、济宁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曲阜
的鲁国故城遗址、聊城的阿国故城、景阳冈遗址等。曲阜的“三孔”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山东的古迹类旅游资源分布如此之广,精品如此之多。
(二)经济文化
鲁菜在全国享有盛名,枣庄的菜煎饼,济宁的微山湖全鱼宴,聊城的武大郎烧饼、驴肉等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同样,运河文化带沿岸城市的不少特产也是鼎鼎有名。如德州扒鸡,乐陵小枣,聊城的景阳冈
杨 琦/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的价值挖掘及旅游活化路径研究
78
酒,济宁的玉堂酱园、孔府家酒,枣庄的石榴茶等,成为人们迎来送往的礼物。随着多元一体文化的逐渐形成,山东大运河文化带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贯通南北的货物集散地和南北文化交融的承接点。外地人到山东都会感受到鲁地民俗的质朴务实和兼容开放[2]。
(三)文化艺术
自我管理在山东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艺术种类繁多,地域特征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有形式多样的山东戏曲文
化,如枣庄的柳琴戏、鲁南花鼓,聊城的山东快书、八角鼓,德州的琴书、柳子戏,济宁的东平杂剧等。文化意蕴深厚的山东民间美术,例如聊城东昌的剪纸、木板年画,德州的印花土布、中堂画,嘉祥的石刻、鲁锦,枣庄的伏里土陶等,都久负盛名。在山东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孕育了异彩纷呈的山东文学。文人学士历代辈出。山东历朝历代都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问世。比较有名的有《水浒传》,儒家的经典典籍,梁祝传说等。
三、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解析
近年来,大运河沿岸各文化古城都已意识到民俗文化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开发了许多颇具特的民俗旅游项目,成为山东旅游业极富潜力的一个增长点[3]。比如,济宁于2020年5月正式开通了首条运河水上旅游线路,并确立了“整合以历史景区、遗址公园、文物古迹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展示以民俗节庆、民间工艺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的发展思路。枣庄每年都会在青檀寺举行民俗文化庙会,并对枣庄运河文化、民俗手艺、寺庙文化等地方民俗文化进行展示。
总的来说,大运河山东区域的民俗文化旅游一直处于一种“温而不火”的状态[1],如何对山东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首先应当解析目前民俗文化旅游中尚存的一些问题。比如,市场上的大运河民俗旅游产品多以饮食民俗、歌舞民俗为主,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且种类有限;目前对大运河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偏重于仍在传承的民俗事务上,而对那些已经失传或
几近失传的民俗疏于挖掘;多处传统的旅游景点和新开发的景点分布格局呈散乱状态,没有通过运河文化长廊联系起来,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利用策略(一)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民俗文化2018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依托运河沿线世界遗产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统筹推动遗产保护和遗产传承,打造鲁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保护性原则是民俗旅游开发中重要原则之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无法修复,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合理开发中进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4]。在开发中,要对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深入挖掘人文内涵,维护历史脉络,使民俗文化旅游更具魅力和亲和力。
(二)借力“互联网+”,利用新媒体,搭建智慧旅游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旅游营销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大运河民俗旅游需将传统推介与互联网推介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实施精准营销,对各个旅游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大运河民俗文化旅游O2O模式。与此同时,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与民俗旅游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建设智慧民俗旅游景区、智慧乡村旅游点,以大运河沿岸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传统的手工艺品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更能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智慧服务。
(三)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与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相结合
近年来研学游已逐渐成为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大运河沿岸区域民俗文化、红文化、农耕文化交织,具备发展多样化研学旅游的优势条件。通过创办集历史文化底蕴、民俗特、生态科技为一体的研学基地,…整合各地特资源,组织技艺类、民俗类、表演类等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非遗项目进景区[5],在提升非遗活态展示水平的同时,也可积极推进民俗旅游产业与非遗传承、教育产业、文化产业等的融合,突出研学游的趣味性、体验性和知识性,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以研学旅游带动消费,展示大运河的非遗魅力,延长全域旅游产业链。
(四)遴选文旅智库高端人才,组建文旅发展智库只有产业人才的聚集才会真正推动产业的发展。大运河山东区域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离不开专业的旅游人才。聘请民俗文化旅游专家、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组建文旅产业发展专家智库,推动智库专家积极参与民俗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打造大运河精品民俗文化旅游,为大运河文化带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智慧的力量。习总书记提出要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大运河,以文化为魂,延续“因运而兴”的城市文脉,在传承和保护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同时,…
(下转第105页)
张小君/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
105
知音漫客漫画(二)从信息技术新情况出发转变传统教学方法1.以合理机制配置网络核心价值观教师与资源。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高校实际紧密结合,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教师加强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涵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当好学生向导,起到领路人的作用,深化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校应以合理机制配置网络核心价值观教师与资源,重视教师网络道德素养提高,采用适合学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价值观践行提供助力。
2.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就必须突破原有教学方法。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一种价值观要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当大学生享受到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福祉以及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发自内心去认同这一理论的时候,才能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理论力量的发挥需要被众掌握,转变成物质力量。”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引领大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甄别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紧随时代变化,教学方法创新,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逐渐将偶然的行为在多次实践中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1.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增强有着内在的要求,将其转化为实在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育者精准掌握育人时机、巧妙利用,深度整合育人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各高校根据学生特征,采取实用且有可操作性的路径,依据不同的办
学层次,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本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在核心价值观凝练中的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与道德观。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我们的必修课也是必须经过的一条道路。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理性和非理性、道德与非道德,还可以认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异。这就需要从基层做起,把握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与学校总体安全工作相结合,全面开展网络安全文明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以制定网络安全制度,通过营造文明的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妥善管理学生上网场所。同时更需要我们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到慎独、自律。只有人人从自身做起,网络道德建设成效才指日可待。
四、结 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进入新时代,迎接新的挑战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具有开创性和独创性的思想精华,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不仅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完善提供了内在支持,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助力。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大学生是由青少年转变为成人即将步入社
会的关键体,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潜力巨大,影响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切实将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不仅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也是影响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韩国明星整容前后照片[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也要将其活化利用好,讲好运河故事,促进大运河山东区域旅游健康、高效、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佳梅,王德刚.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
[2]张思坚.山东运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J].山东行政
(上接第78页)
学院学报,2015(06).
[3]吴元芳.山东省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02).
[4]成文浩.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城市地理,2015(22).
[5]钟昌火.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0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