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燕歌行》课时训练  人教版高二选修
第一季: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philip lee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单元说明】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也是最高的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词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诗人借潢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此单元的任务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它要求我们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感情。因声求气,就是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
免费婚检    2、展示韵律。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疏密对比。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②长短对比。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
    《燕歌行》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分析诗歌的结构    ☆☆☆☆☆
阳泉区号>建行金卡怎么办
    重点2    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    ☆☆☆☆☆
    重点3    探究诗歌表达技巧    ☆☆☆☆☆
    重点4    探究诗歌的艺术风格    ☆☆☆☆☆
    【重点详解】
    重点1:分析诗歌的结构
    【要点解读】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考向】分析诗歌的结构
    【例题】《燕歌行》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答案】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第一部分八句写出师,交待唐军出征的原因及出征时将士们土气旺盛,斗志昂扬。第二部分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名师点睛】
    古代诗歌讲究起承转合,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分析诗的结构思路,从大的方面说,必须把握诗句间的关系,是先写景后抒情,还是先叙事行抒情;从小的方面说,针对某句的总起、过渡、铺垫、照应等。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①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绍圣元年(1094)七月,苏轼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责授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途径九江时,遇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友苏坚(伯固)。当时苏坚被命赴澧阳(今湖南澧县)任所。客中相遇,行脚匆匆,在宁歧泣别之际,子瞻为作《归朝歌》以赠。震泽:今太湖。①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重点2: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
    【要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考向】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例题】本诗展现了哪几种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
    【答案】情境一:声势浩大的出征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情境二:军情紧急,战场残惨烈,“校尉羽书飞瀚海”“战士军前半死生”。
    情境三、前方将领只顾自己荒淫无耻,不顾士兵死活,“美人帐下犹歌舞”。
    情境四:将士顽强杀敌,报效国家,“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情境五:前方将士凄凉悲壮,艰难岁月,“边庭飘摇那可度”“寒声一夜传刁斗”“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情境六:征夫、思妇之间的怀念和痛苦,“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情感: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他们凄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腐败将领的鄙弃。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注意对场面的挖掘,然后概括情感。
    【名师点睛】
    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高适的诗歌,了解高适的生平与经历,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对点练习】
    (2016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以下问题。
    西湖杂诗十四首(其一,其二)
    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
别让昨天在你伤口狂妄的撒盐    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3:探究诗歌表达技巧
    【要点解读】
    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考向】探究诗歌表达技巧
    【例题】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渲染的手法,诗歌的开头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结束时渲染一种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2)
对比的手法,全诗通过敌我对比、官兵对比、征夫思妇对比、战前战后对比、汉唐将军对比突出主题。
应昊茗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艺术手法从抒情的角度主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伤今,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讲主要有对比、衬托、动静、虚实等,然后是修辞。答题时注意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点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