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
【考点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之、其、而、已”等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   
1.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高云翔案王晶是大导演王晶吗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例题精析】
例: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
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曝:晒。②拊(fǔ)掌:拍手。③搐(chù):抽缩。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书画/知之者不如之者
B尾搐入两间/屠自断其 
 C.处士笑而之/舍大喜   
安康旅游景点介绍D.不可改/左将军王凝之妻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C 
(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
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
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专项练习】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  , 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买宝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与大夫十日/陈太丘与友行                       
B. 原三日即矣/令初  , 臣进谏
C. 夫原之竭力尽矣/一中国旅游胜地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乎/男有分,女有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福州哪里比较好玩(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 (1)A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解析】(1)A项划线词语意思相同。两句中的“期”都是“约定”之意。B项,攻克/下达;C项,粮草/动词,吃;D项,投降,投靠/归宿。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译为: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此题具体考查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
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的角度作答。不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墨守成规会错失良机的角度作答。也可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lucas grab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