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歌《在银的月光下》之美学探讨
二宫和也陈国志
【摘 要】@@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塔塔尔族民歌<在银的月光下>[1]是其流传最广、享誉国内外的经典民歌之一,其旋律优美、意境深邃,历久弥新、百听不厌.该歌曲现已被改编成艺术歌曲、合唱、器乐独奏、重奏或合奏作品等多种版本,其影响与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本文企图就其文学与音乐形式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美学层次的探讨.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0(000)010
【总页数】2页(P88-89)
【作 者】陈国志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
毛利率计算【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6
《在银的月光下》是著名民族音乐家、“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收集、整理的一首经典民歌,其旋律深情优美、意境深邃悠远,影响极其广泛。笔者结合该歌曲歌词的文学意境以及音乐的结构层次、节奏与旋法、调性彩对比等进行一些美学探讨,以窥其魅力所在。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塔塔尔族民歌《在银的月光下》[1]是其流传最广、享誉国内外的经典民歌之一,其旋律优美、意境深邃,历久弥新、百听不厌。该歌曲现已被改编成艺术歌曲、合唱、器乐独奏、重奏或合奏作品等多种版本,其影响与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本文企图就其文学与音乐形式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美学层次的探讨。
一、歌词的文学意境之美
一首优秀歌曲的歌词,必然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高的一篇“歌诗”[2],《在银的月光下》也不例外。自古以来,“月”都是中华民族文人骚客借景抒怀常用的“道具”,此首歌曲开
篇也借“金沙滩、银月光”之美景,以“兴”的手法展开一幅朦胧而浪漫的图画,让人浮想联翩。随即一位塔塔尔族小伙子的身影映入眼帘,他一边回忆着过去与恋人美好的日子,一边急切地寻着“我的姑娘”;然而现实却是“不见她的踪影”,她或已移情别恋另有新欢,或已迫不得已另嫁他人;但是,小伙子没有放弃,他仍要骑马“朝着她去的方向”苦苦追寻。歌词以情带景、情景交融,将主人公寻心爱之人的激动与迫切、不能见到心爱之人的无限惆怅与失落,以及主人公一定要见到心爱之人的执著与坚定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的歌词蕴涵着对爱情“含蓄而执著、柔情而坚定”的审美特质,将小伙子对过去恋人的无限思忆融入朦胧的月夜之中,浓情婉转、意境深邃、虚实相生、如诗如画,勾起无数人对青春的美好回忆,每每读到它、听到它、唱起它都能引起我们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因此该歌词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境之美,这也是这首歌曲流传几十年仍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宏观与微观的层次结构之美
该歌曲音乐的宏观与微观结构鳞次栉比、层次清晰,也展示出独特的“建筑”美。整体曲式结构运用三部性原则、A B A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平衡而对称。细分结构也极其精妙:
每一个乐段结构布局完全相同,两个基本乐句呈示与展开后,意犹未尽,又将后一个乐句重复一次,形成a b b部分重复的乐段;而每个乐句又可分成两个乐节,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写成,前两个乐节是“起”与“承”,第二个乐句的两个乐节是“转”与“合”,但却是“半合”状态(没有完满终止),第三个乐句再一次“转”和“合”,先扬后抑,最后才停在主音上完全“合拢”。中段和再现段的内部结构与第一段完全相同。其结构层次图示如下:
单三部曲式
2012六一晚会一级乐段 三部性 A (呈示) B (发展)A(再现)二级乐句 展开与部分重复 a (主题句) b(展开)b(重复)三级乐节 起承转合 Ⅰa[3] (启) Ⅰb(承)Ⅰc(转}d(合)
黄灿灿 天天向上三、节奏与旋法的形象塑造之美
该曲有一个典型的节奏型即“II x-”贯穿于全曲,既使全曲节奏均衡、平稳有序,又显得连贯自然、风格统一。这个节奏型貌似简单却极富特:由两个相同的动机(即乐汇)构成,前一个节奏动机采用抑扬格的弱起开始,两短一长停在强拍上,后一个动机是前一个动机的重复,仅比前一动机多了一个承接的八分音符;两个动机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乐节,
而每两个这样的乐节又构成一个乐句。这样的节奏再配以A n d a n t i n o(小行板)速度,注入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时而平稳、时而跳跃的旋法音调,使音乐优美深情、跌宕婉转,非常符合歌词所要表现的情绪和意境。
A乐段由三个乐句共六个乐节构成,单一调性bE大调上陈述。第一个乐节音区为f1~be2,而这三音动机从这两音的对称轴bb1开始,然后级进下行,如低头沉思、轻轻叹息;第二个动机先以上行六度跃至谷顶,旋即又以六度下行沉至谷底,与前一动机形成鲜明对比,犹如小伙子即将见到心爱姑娘前的心潮澎湃。第二个乐节音域仅为一个大三度,显得低沉、平稳得多。前一个三音动机是ba1的同音进行,第二个动机上行三度再级进下行二度仍回到bb1上,有如小伙子在急切寻、在自问“我心爱的姑娘,你在哪里呢?”第三个乐节与第一个乐节的发展相反,是先激动后冷静。第一个三音动机,由上行三度再六度的同方向连续大跳进行至全曲的最高音g2音上停住,犹如小伙子在深情而焦急地呼喊,掀起一个小小的情感高潮[4]。第二个动机级进下行停在c2上,似乎主人公仍然没有看见姑娘的身影,没有听到姑娘的回应。第四个乐节旋律发展又趋于平稳,如同小伙子未到心爱姑娘的极度失落之情。但是结束并没有完全收拢,而是停在中音g1上,似小伙子不甘心不到,他还要继续寻。第五、六个乐节与三、四乐节相同,如小伙子的再一次呼喊、寻,
但最后停在了主音be1上完全收拢,小伙子不得不暂时停下寻的脚步,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他的姑娘已离他而去。
四、中段与两端的对立统一之美
此曲中段与两端的对比与统一非常富有特。中段是一个典型的由派生对比手法构成的发展中部,采用了与两端统一的结构、节奏、骨干音、旋法等,保证了全曲的统一性和歌唱性曲调的完整性。同时,中段也与两端形成鲜明的对比。首先是调性彩上,由呈示段明朗愉快的大调转向了忧郁而黯淡的同主音小调be小调上。其次,在音调旋法上,旋律的波动起伏也不如A乐段那样大起大落,而是以级进和小跳为主,最多不超过五度。这种写法非常贴切地表现出小伙子因不到心爱姑娘的无限惆怅与失落情绪。中段最后一个乐节将节奏拉宽一倍,在高音区半音上行至f2上自由延长,最后再停在主音上,却又反其道而行之配以渐慢、减弱的力度和速度变化。这种处理既为迎接再现作好了准备,同时也塑造出小伙子因无尽痛苦而禁不住掩面哭泣的形象。
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原样再现,似小伙子走出了失落与失恋的阴影。虽然还是那些旋律,但在深情与婉转中已透出坚定和执著。姑娘虽已经背弃他而去,但他仍然爱着她,仍然要祝奉献精神的名人名言
福她。结束时类似中段的处理手法,上行至高音区渐弱渐慢收拢在主音上慢慢消失,似小伙子骑着他的马“朝着她去的方向”奔去,继续寻他心爱的姑娘。
五、结语
纳豆的做法透过以上对这首经典民歌《在银月光下》歌词的文学意境及音乐的结构层次、音调旋法及调性彩对比等的美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首歌曲将音乐与文学巧妙结合,将音乐形式与内容表现完美统一,让歌词“插上了音乐旋律的翅膀而展翅飞翔”,让音乐“乘上了诗歌丰富想象力的翅膀而自由翱翔”[6]。 这首歌曲既有民歌的天然质朴,又离不开专业艺人鬼斧神工般的精雕细琢。正因为如此,它才魅力无穷、经久不衰。这样的经典歌曲必将流芳百世,永远点缀于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音乐之林中。
注释:
[1]也有系俄罗斯族民歌或青海民歌之说,其真正源头尚不确定。
[2] 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此处“Ⅰ”代表乐节单位,参见谷志成.音乐句法结构分析[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8
[4] 朱敬修.歌曲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高为杰.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好亮.歌曲写作与小乐队配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