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鉴赏方法及试题解答
边塞战争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郑希怡电影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企业注册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眼镜框品牌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佛山清晖园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购小产权房合同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五、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六、边塞诗鉴赏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如: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鉴赏流程:
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七、牛刀小试:(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八、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日本动画片
问题: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答到这个层次就行了。)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这样想也行。)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