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背诵助读
非诚勿扰伍娇牵手一、背景知识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安禄山讨奚、契丹,安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随罗等人假借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二、题目释义
①“燕歌行”是乐府占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钟一支曲调的名称,其词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②“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
③“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三、字词理解
(一)读准字音
推(chuαng)毛宁遇刺库顿(jingpe1)≡iffi(weiyi)单于(Chdn)
腓(fei)玉等(zhu)阚北(ji)飘趴(y6o)
(二)词义理解
(1)汉家:指代唐朝。
(2)烟尘:烽烟尘土,指战乱。
(3)非常:不一般。
(4)赐颜:给予褒奖恩宠。
(5)摧金伐鼓:击打锌、镜之类的金属乐器和鼓,作为行军指挥信号。ffi:
明星孩子照片撞击。伐:敲击。
(6)中国剪纸教程旌旅:旗帜。
(7)逶迤:舒展的样子。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绵长。
(8)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
(9)半死生:死生各半,指伤亡惨重。
(10)腓:枯萎。
(11)当:承受。
(14)飘飘:随风飘动,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15)那可度:“哪可”;度,越过。
(16)寒声:凄凉的声音。
(17)刁斗:是占代军队煮饭的铜锅。
四、诗意理解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
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强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早中晚三时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五、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8句):出师。一一声势浩荡,豪气冲云
1东北起战事,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
2.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
第二部分(9T6句):战斗经过。一一战斗艰苦,无法解围
1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
2.唐军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第三部分(17-24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征人怀乡,思妇断肠
第四部分(25-28句):写结论一一国需良将,兵要体恤。
1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决心以身殉国;
2.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
六、主旨归纳双部文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七、诗意鉴赏
1、研读小序,试分析小序的内容和作用:
2、概括诗歌的艺术特:
1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2.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①出兵时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国黄凄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
②士兵战场的伤亡惨重张丰毅老婆霍凡和将军帐中的歌舞寻欢形成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
③结尾提出李广,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
3.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