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塞诗是唐诗的一大亮点,在唐诗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而作为边塞诗歌代表的高适、岑参,其边塞诗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李若彤被骗100万他们用各自的诗风共同推动着唐朝边塞诗歌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从他们边塞诗的风格特点的不同来加以论证。
关键词:气骨遒劲;瑰丽奇彩;夹叙夹议;寓情于景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之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从隋朝到盛唐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方面在于统治阶级对于边塞诗的重视;另一方面,部分仕
途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白静被杀,加之“入幕制度”的刺激,导致边塞诗日益繁荣起来。
日益繁荣的边塞诗,其内容丰富多彩,格调高亢激昂。内容上主要以描写边塞风光、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及抒写边塞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塞将士思乡的情思等。且人数之多,作品数量之盛实属罕见。在所有的作家作品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首推高适和岑参。
高适与岑参,其二人堪称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开创者,他们的诗内容丰富,风格豪迈悲壮。但在这豪迈悲壮的风格中,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故朝野通赏其文”(殷璠《河岳英灵集》),“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这主要体现在:
一、高适诗气骨遒劲罗敏庄;岑参诗瑰丽奇彩
高适的诗继承了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在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铺陈对比、直抒胸臆,诗作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比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蔡健雅变性,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ie 打不开,入朝明光宫”(《塞下曲》)。再如《燕歌行》中“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意境雄浑深远。还有对战士勇往直前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等句子,都可以从中看出其诗中还保留有汉魏风骨的遗风,足见其诗气骨的遒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