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合流期
香港电影的合流期(代理服务器的使用90年代——2000年)
 
一、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的形势
 
1、多种因素对香港电影的冲击
 
进入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出现由盛到衰的趋势,九十年代初至中期,香港电影的创作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片风起云涌,票房收入也令电影从业者信心大增。电影公司以及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一个日后也被沿用的模式——先产生一个核心的创作班底,然后推出富有特的影片,培养类型化的主创人员,形成风格和文化。这一时期的每个公司的特都独一无二,满足着不同观众的需要。当时的创作力在今天看来非常不可思议
在短短的时间内,拍出质量上乘,且总有新意的电影,似乎灵感永远取之不竭。与观众的互动就更为热烈,当时不断拍摄、制作、超越的良性循环暂时成了今天无法企及的盛况。
动情的话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终于一蹶不振。由于一向极其依赖外埠市场,香港电影自身的存活能力很差。自七十年代以来,传统的东南亚电影市场逐渐委缩,但是由于八十年代打开日、韩局部市场,并吸引了台湾资金。甚至许多演员也改以香港作为他们的基地,变成了香港电影的一员。使得香港电影得以转移市场,并得以持续发展。但随着90年代好莱坞电影冲击台湾,也连带香港电影遭拖累。外埠市场的萎缩导致港片卖埠价钱大不如前,南韩和台湾等地片商都对港产片采取抵制及压价措施。台湾市场严重萎缩,香港失去了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外埠市场,外埠市场急剧萎缩,仅靠香港这么小的一个地区是难以养活香港电影的。市场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电影产量的减少。从80年代的每年200部减产到90年代每年103—80部。甚至出现连续三年年产量不到100部的情况,这是香港电影半个世纪以来仅见的现象。
 
香港电影本身存在的弊端也加速了观众的流失。如在电影创作上因循守旧、活力衰退、明星青黄不接,高片酬和低成本的矛盾,不少制片人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这些因素使香港电影跌入低谷。
 
正值此时,美国电影在《侏罗纪公园》席卷世界票房的强力带动下重新主导了香港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得以在香港长驱直入,使香港电影的制作业务自1994年开始便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影片大量减产,卖座普遍低迷,陷入了战后的最严重低潮。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侏罗纪公园》先在19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更是以一亿一千万元的票房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八十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严重冲击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另一原因是盗版问题。八十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电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1997年后,盗版VCD更是为香港电影市道带来了重击。不少电影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却打击不利,直至香港政府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盗版猖獗之外,黑社会渗入电影圈也是九十年代电影恶劣环境的一个特征。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香港电影造成重重的一击,港片长期依赖的亚洲电影市场纷纷缩水,反馈回来,就是旺盛的港片生产势头顿时受挫,使得原本困难的香港电影业更加雪上加霜。当年香港市场投放的港产片不足八十部,这同时意味着本身竞争激烈的香港从业电影导演们的拍片机会也在急剧减少。而开放性、放任性的、外向性的和政府不干预性的政策,致使香港电影如同香港经济,缺乏应变能力,一旦面临经济危机,便再难以起死回生。
 
香港人挥之不去的九七问题,也为香港电影业带来负面影响。电影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电影局商讨创成自由、版权问题等,也促请大陆政府开放市场。九七回归后,特区政府出手支持赞助香港电影业的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电影,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电影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并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令香港电影人略为安慰。也是由于政府的支持,2000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搞得有声有。
 
2三地电影的合流趋势
 
九七回归之后,香港与大陆在艺术创作和市场上的联系更为紧密。电影出现了回归题材热和历史寻根热。同时香港电影开始开拓大陆市场。尤其是在2004年香港回归六周年之际,CEPA的实行可让香港拍摄的华语电影经过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不受进口配额的限制而提前享受同等待遇。内地出台的一系列引进香港电影的优惠政策,使香港电影
获得了打入内地市场的三柄利剑:港片进口不受配额限制、合拍片可享受国产片待遇、港方可控股经营内地影院。香港电影界一直深受市场萎缩之苦,加之人才的流失,港片产量也有所减少,香港影人无不积极向外探寻发展的道路,内地13亿人的庞大市场对香港电影业来讲至关重要。向香港电影开放内地市场,证明电影人在面对挑战时所应有的魄力和信心,为观众引入更多更好的影片,为电影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这是一次真正的双赢决策。
 
九十年代另一可喜的现象是,香港电影人在九十年代开始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康城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电影渐受国际影坛重视。可惜的是,在大量电影人才打入好莱坞的同时,也意味着香港电影界人才的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着名导演纷纷往好莱坞发展,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好莱坞罗致。
 
香港电影的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9511月的香港《明报月刊》上甚至赫然出现 “香港电影之死的醒目标题。
 
 
二、九十年代之后的香港电影工业概述
 
1、老牌的电影公司嘉禾与邵氏
 
香港九十年代的电影工业基本上是雄割据的局势,竞争激烈。老的电影公司如邹文怀、何冠昌及梁风等人成立于1970年的嘉禾电影有限公司,32年内合共制作过600多部电影,堪称是世上最多产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尤其是一手捧红了动作巨星成龙。在七、八十年代的辉煌之后,但进入九十年代后,嘉禾的电影制作数量明显减少,大的制作有《宋家皇
朝》等,2000年后,将业务重心转为戏院经营方面。2003年仅投产了《行运超人》一部电影。
 
值得注意和寄予希望的是复出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人才外流、制作超支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邵氏停止影片制作,全力发展TVB电视业,在电影业处于引退状态。1999年,马来西亚的UsahaTegasSdnBhd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成立天映娱乐公司开始修复并发行以每月10—20部的速度发行,到2007年全部发行完毕。而邵氏则于前年拍摄了《醉猴》,开始重振电影项目。之后与中国星合资10亿建造香港将军澳影城。计划重新签约艺员重拍邵氏的诸多经典影片《独臂刀》、《十三太保》、《江山美人》和《少林36房》等。
 
    2、新崛起的电影公司
 
1992年,在香港电影高速膨胀的时候,陈可辛、李志毅、张之亮、曾志伟及陈德森等合组了“UFO电影人公司。九十年代新崛起的电影公司最突出的是成立于1994年的寰亚电影集团。UFO创业初期正是香港电影人盲目跟风抢钱的时候,梁朝伟和梁家辉一起降低片酬出演《风尘三侠》,在武侠片风行的压力下创造了2100万的票房奇迹,打响了UFO的牌子。UFO是个富有才华和很有创意的创作集体,出品的电影既有娱乐性,又有观赏性,深入挖掘也不乏深刻的社会意义,选取的题材丰富,能运用豪华包装和明星等一切商业元素讲自己的故事和理念,开创了以香港中产阶级生活为题材的文艺片和喜剧片的新格调、新路线。UFO出品的重要电影有《亚飞与亚基》(1992)、《抢钱夫妻》(1993)、《新难兄难弟》(1993)、《等着你回来》(1994)、《金枝玉叶》(1994)、《流氓医生》(1995)《甜蜜蜜》(1996)、《天涯海角》(1996)、《笼民》(1997)和《半只烟》(1999)等。与泽东和电影工作室相比,UFO更加西化、雅痞,代表着香港东西方交汇的特殊文化气质。UFO制作的电影,个人风格鲜明,贴近生活,而且制作水准比较统一。对于香港市民生活的描述家长会主持词开场白言之有物人性化金融机构有哪些”,在观众中接受度很高。1996年,《嬷嬷帆帆》预算超支,另外几部电影也都赔了钱,令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这是UFO的命运转折点。陈可辛在拍完《甜蜜蜜》后去美国放假,后来有了自己的新公司。曾志伟担任起香
港电影的中坚,陈德森和李志毅也分别拍起了自己的电影。传统意义上的UFO骨干分道扬镳。
教师节送老师什么礼物好
 
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寰亚19959月宣布成立一个电影投资基金,计划在五年内集资1亿港元资助华语电影制作,并陆续开拍《女儿红》、《黑骏马》、《日光峡谷》、《月满英伦》等片,是香港影坛面对景气低迷的另一种应变方式。其后九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并将维持每年820部优质制作。此外,寰亚还与海外机构达成合作,携手开拓一系列国际性的电影计划。2002年,寰亚电影机和香港电影幕后精英拍摄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为香港电影业打下强心针。两部续集同样获得可观成绩。《无间道》系列创下了香港电影史的里程碑,也成为寰亚电影的新始点。
 
重要的电影公司还有杨受成成立于2000年的英皇电影。英皇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飞图电影,一直致力出品动作片。2000年成立英皇多媒体集团,扩大电影制作业务,并开始将公司业务迈上国际化,先后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了《案山子》、《杀手阿一》等片。20018月被英皇娱乐集团购入,制作国际电影《飞龙再生》,2003年英皇电影集团推出集惊栗、喜剧及高质素特技等元素之动作片《千机变》,此片成为2003年香港卖座的电影之一。200441日,英皇多媒体集团正式更名为英皇电影有限公司。计划每年制作、发行不少于十部影片,除了投资制作外,还与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行旗下出品的电影。2004年,EMP率先发行了《新警察故事》、《大佬爱美丽》和《海南鸡饭》。
 
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星集团,是由香港影业协会副会长向华强先生一手创办的上市集团,拥有永盛娱乐制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及电视剧集的全球独家发行权,及多间独立制作公司的代理发行权。永盛电影公司成立于1987年,主持人为向华胜。原为一般规模之制片公司,因制作《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卖座电影而成为90年代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又与台湾赴港发展的年代公司合组
永盛年代影视有限公司从事录影带发行业务。1993年起在深圳兴建片厂,并与大陆各片厂合拍多部电影。1995年,由向华胜之弟向华强主持的永盛娱乐制作有限公司转移其制作资源继续拍片。作为香港唯一拥有大量电影制作及全国音像制品批发零售能力的音像制品供货商,中国星确立了享誉全球华语电影制片及发行王国的地位,并与卫星电视签定了香港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购片协定。另外,作为美国著名网站“Yahoo”首次与香港娱乐媒体的合作对象,中国星在2000年度与雅虎在双方联名的网上娱乐广播频道中播放华语电影及电视节目,深受好评。自90年代开始,中国星集团致力于电影制作且佳作不断。旗下的王家卫,杜琪峰,徐克,林岭东,韦家辉,刘镇伟等联手开办一百年电影公司,更召集香港知名导演,拍摄出《野兽之曈》、《蜀山传》、《河东狮吼》、《瘦身男女》、《江湖告急》、《恋上你的床》和《忘不了》等影片,其中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在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爱你不是因为你的美而已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