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曹丕中运用典故的句子
不论七言发展到后来如何辉煌,在有新的、完整的七言文献出土之前,曹丕的这首《燕歌行》是公认的第一首文人具名的七言韵文。
我们具体来看这首诗,就会感叹当时的诗人是多么幸运。他随便写,就是第一,他有一点点奇想,都是开启后世的先河。后来者穷经皓首,却再也难突破前代诗人已成文字的禁锢。
文学创作就是这样,我们都说自己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之上,可是越读得多,会发现浩瀚如海,只要是人类共情,古人什么都想到过,都写到过,要想在他们的肩膀上再进一步,那都要耗费巨大的心血精力。
为什么当代无大师?两千年的文化已经成就了太多的大师。
《燕歌行》
梦幻新门派介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意这首诗的“三三两两”结构,是后人根据内容排出来的。我们看到每一句都是押韵的,这正是“柏梁体”的特征。
燕,读第一声,是北方一个古国,从河北北部到辽宁,都是燕国。《燕歌行》多写边塞征戍之事,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记载,就是曹丕开创的。
不但七言诗在他这里第一,《燕歌行》也是他开创的。当时的汉字诗坛,相对来说简直就是开荒地。
不仅如此,我们看内容,就会知道,他的很多写作手法,描写指代都成为了固定意象,后人无法脱离存在,很难另起炉灶。
比如说第一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这写秋天的句子,我们从小学到成人,大概要使用多少次?有没有比“秋风萧瑟”更贴切,更好的情境形容法?可能有,但是曹丕的这个肩膀太高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无法再进一步。
内容详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辞归鹄南翔。”
秋风萧瑟,到处是树叶凋零的样子。木就是树。风一吹,草木摇摇晃晃,叶子落下来了。本来是露水,天气一冷,就变成了霜。燕子开始离开北方往南方走了,鹄(hú),天鹅、大雁之类的鸟,也往南方飞了。陈梦希
这三句一组,写秋天的景。这是背景,然后就有人物出现了。
美机场乘客支走火“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思念在外地的你,肝肠俱断。慊慊(qiè qiè),是空虚,不高兴、失意、郁闷这样一种心情。想象远处那个人,他心里应该很难受,也想回来吧?因为依恋故乡。
淹留,长时间停留。短时间停留,叫逗留。长时间停留,跟淹死了似的,叫淹留。
这是一个女子在思念他客游远方的丈夫。第一句表明思念之苦,第二句换位思考,第三句埋怨,你为什么这么久时间还不回来?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贱妾,古时女子的自称。茕茕(qióng qióng),很孤独的样子,孤单寂寞无聊地守着空房。不敢忘,不是敢不敢的意思,实际上是不会的意思。想念丈夫,不自觉就流泪了。
裳(cháng),裙子。古人衣物上为衣,下为裳。
我孤苦伶仃地守在家里,思念远方的丈夫,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沾湿了上衣和裙子。
接下来进入两句一组的部分,这一部分和前面在内容上并没有不同,但是很明显是两句一段,这个其实就有点歌词由缓慢变轻快急促的味道了。前面说得多点,后面说得少点,内容还是在思愁里面打转转,但是长短的变化让人觉得灵活,不都是几句到底,避免了出现乏味的重复。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援,就是拿来。拿来琴,拨弄琴弦,发出一种曲调(清商之音),这种曲调节奏比较短。短歌就是四言,二言。只能轻轻地唱着短节奏的曲子,音调不能拉长,悲悲切切。宋佳玲年龄
因为思念而空虚导致心情不好,流着眼泪,拿琴唱歌,也呜呜咽咽,不成长调。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明亮的月光照到床上,银河向西流去。央,就是中间、或者最高。银河在天上流转,还没到夜半。这愁思漫漫,如何是好?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牛郎织女星,在银河两边互相遥望,不能见面。辜,过错。河梁,河和桥。
中国白酒>怎么设置电脑开机密码
你们到底有什么过错啊,被隔在银河的两岸。
 这首诗由秋景起兴,由景到人,层层抒写少妇对作客他方的丈夫的忧思。前四句由秋天的萧瑟和草木的摇落,引出燕雁皆归;接着由鸟及人,引出少妇思夫之情。这样引出主题十分自然而合乎人情。接下来先写料想丈夫思归,又引出何以淹留他方的疑问。料想见出思夫之切,疑问见出盼归之切。料想与疑问虽有矛盾,都在忧思中统一起来。然后由丈夫淹留他方转写少妇独守空房,以“思君不敢忘”、“泪下沾衣裳”抒写少妇思夫之忧之苦。先以“援琴”两句加以渲染,见出忧思之深,又以末四句引用牛郎织女的典故怨叹,更进一步点染少妇忧思之深。从而把少妇思夫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