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隋唐五代部分习题
一、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出现了魏曹丕《典论·论文》、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名篇《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蒿里行》中的名句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比较曹丕与曹植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
4、女诗人蔡琰的《悲愤诗》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5、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诗经》。
6、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7、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8、曹丕,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猪肉 价格
11、“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陆机的。
1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莺乱飞”出自《与陈伯之书》。
13、南朝出现的新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4、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典论•论文》。
15、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_左思风力。
16、“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_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7、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大帝国攻略
1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_嵇康_,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_与山巨源绝交书》。
19、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最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20、骈文文体的要求是调声_、敷藻、裁对、隶事。
21、__孔稚圭_的《北山移文》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22、南朝文学以新变为主要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赋的格律化与_新体诗_的盛行。
23、在南朝后期,以__萧纲_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宫体诗_。
24、南朝诗歌发展第一个重要变化,是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_七言歌行诗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6、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_庾信_。
27、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_庾信_。
28、《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_左思。
刘涛老公资料29、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_五言诗。
30、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陆”,即_潘岳_和_陆机_。
31、“七子”之称出于曹丕《_典论•论文_》,其中_王粲_被称为“七子之冠冕”_刘桢_被曹丕称“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32、阮籍的《_咏怀诗_》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左思的《_咏史_》八首,被评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郭璞的《_游仙诗_》被评为“乖远玄宗,坎壈咏怀”。
33、锺嵘《诗品序》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其中最著名的三人是陆机_、_潘岳_、_左思_。
34、谢朓与__沈约_、_王融_并称“永明体”的创始人。
35、谢惠连的《_雪赋》与谢庄的《_月赋》被称为南朝小赋“双璧”。
3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___儿女情多_,风云气少__。
37、《隋书·文学传序》总结南北朝文风的不同说:“江左__宫商发越__,__贵于清绮_;河朔__词义贞刚__、_重乎气质_。”
38、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___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__。
39、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___建安诗风_。
40、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_庄老告退__,_山水方滋。
4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42、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43、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44、志人小说内容包括笑话、野史、逸闻轶事。
45、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咏荆轲》。
46、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分别是《西洲曲》和《木兰诗》。
47、“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
48、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曹操。
49、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
50、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左思。
51、《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郭璞。
52、《哀江南赋》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53、“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鲍照。
54、“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是指谢朓的诗歌清新明丽之美。
55、谢脁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
56、《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颜延之的诗歌。
57、龚自珍诗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陶渊明的评价。
58、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谢灵运的创作特。
59、被朱熹评论为“盖魏之赋极此矣”的赋是《登楼赋》。
60、《玉台新咏》是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61、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62、初唐前50年,宫体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是这个时期诗风的代表。
63、初唐诗人“沈宋”齐名,所谓“沈宋”即沈佺期与宋之问。
吕蒙64、“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诗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充分肯定了初唐四杰的历史地位。
6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全唐”。
66、初唐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
67、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感遇诗》38首。
68、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是陈子昂,其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69、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位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70、“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经典评价。
71、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72、“古文”的提出始于韩愈,是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的概念。
7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提出来的。
7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愈《进学解》一文中的名句。
75、韩愈的杂文《马说》以千里喻贤才,寄寓了作者心中的不平。
76、温庭筠是唐代第一个努力作词的词人,后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77、清代康熙年间,由彭定求、曹寅编纂而成的《全唐诗》,收录了作家23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
78、《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殷璠。
79、杜甫诗集是《杜工部集》。李白诗集是《李太白集》。白居易诗集是《白氏长庆集》。王维诗集是《王右丞集》。李商隐诗集是《李义山诗集》。
80、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提出以文为诗的主张,对宋诗“尚议论”影响很大。
81、在“花间词”人中,地位与温庭筠相当的一位作家是韦庄。
82、“花间派”是因赵崇祚的《花间集》而得名。
83、清代嘉庆年间,由董浩等人编纂而成的《全唐文》,收录了作家3035人,作品20025篇。
84、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85、高适的《燕歌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元代陈绎《诗谱》评其边塞诗“尚质主理”,同时指出岑参边塞诗特点是“尚秀主景”。
86、唐代近体五律的定型,是由沈佺期和宋之问最后完成的。
87、唐传奇与唐诗并称为唐代的“一代之奇”。
88、盛唐王昌龄诗名较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以七绝称胜,号“七绝圣手”。
89、刘长卿长于五言诗,自许“五言长城”,与钱起并称“钱刘”。
90、中唐以描写音乐著名的诗篇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91、“李长吉体”是指李贺的诗风。
92、韩愈诗歌艺术特征是以雄大的气势见长,以怪奇的意象著称。
93、《论佛骨表》的作者是韩愈;《封建论》的作者是柳宗元
94、柳宗元的散文精品是山水游记,具有“凄神寒骨”之美的特。
95、元明戏曲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如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莺莺传》,石君宝《曲江池》取材于《李娃传,》,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霍小玉传》等。
96、唐代描写洞庭湖气象壮阔、气势磅礴的名句有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7、唐传奇发展可分为初盛唐发轫期,中唐繁盛期,晚唐衰落期三个阶段。
98、中唐讽世小说中,沈既济的《枕中记》写“黄粱美梦”的故事,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写“南柯一梦”的故事。
99、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其中最重要的写本是《云谣集杂曲子》。
100、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个大量填作词的作家,被后人推为花间派鼻祖。南唐词有影响的只有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
二、名词解释
1. 建安文学:指东汉建安年间196—220至魏初的文学。文坛以“三曹”为中心,其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七子”)等一批文学家,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苦短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彩,多悲凉慷慨之气,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2.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3. “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4. 永明体。南朝齐梁陈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萧赜永明(483~493)年间,又称“永明体”。《南齐书》以沈约、谢朓、王融为“永明体”的创始人。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增加了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艺术效果,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从格律上奠定了基础。
嘉南传剧情介绍
5. 太康诗风。中国文学史上的太康时期指正始以后到西晋大乱之前四十多年时间,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诸人的努力表现拟古和追求形式技巧两方面。太康诗风的特征是繁缛,表现在三个方面:⑴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⑵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⑶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从文学发展规律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趋势。
6. 玄言诗,以诗说理,阐发老庄玄理及佛理的哲理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也与东晋政局及士人心态有关。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诗品序》东晋玄言诗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东晋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不高,但它对后世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宋明理学家之诗,都产生了影响。
7. “魏晋风度”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
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8. 骈文: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讲究对偶、声律、用典和华丽辞藻的文体。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文体,当时一切文章,包括书表铭颂论说等应用文都不同程度地骈偶化。其长处是节奏感很强,但它束缚思想,注重形式技巧,忽视思想内容,因而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骈文在六朝时叫做“今体”或“丽辞”、“俪辞”,唐人称“骈四俪六”,宋人称“四六文”,后来才称其为“骈文”。特点是讲究对偶,多四六字句式;讲究平仄;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9. 吴歌,产生在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其地古代属吴,故称“吴歌”。产生时代以东晋和刘宋的居多,比西曲为早。现存326首,主要曲调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懊侬歌》
《华山畿》《神弦歌》等。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主要表现爱情生活,语言清新浅近,感情真挚细腻,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0. 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产生时代以宋齐梁陈的居多。今存142首,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而且更多地表现了人民的爱情生活,突出特点是结合劳动来写爱情。因此,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气息有所不同,风格也较为开朗明快。
11.《诗品》:作者是钟嵘,成书于齐梁时期,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指出其诗体的本源。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
12.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众的善良愿望。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13.《文选》,又称《昭明文选》,萧统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李善注《文选》六十卷,选录先秦到梁代作品共七百余篇,编排方法是先将文体分为赋、诗、骚等37大类,后在一些大类下再按
题材分若干小类,其中诗占将近13卷,在各类中数量最多。其价值在于汇集了历史上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起到保存和流布的作用,也为后代文人提供了较好的学习范本。自唐以来赢得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影响深远。
14.《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梁,作者刘勰,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全书50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篇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取法的规则;下编主要是批评,涉及到作家作品及时代风气以及批评态度和方法。
15. 《玉台新咏》:徐陵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660余首,其中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成为后来五绝之前身,风格上宫体情调颇明显。《玉台新咏》之收录对《文选》有所补充。
16. 《搜神记》:是东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干宝,今本二十卷。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众的善良愿望。《搜神记》,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生动。对后世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17.《典论•论文》:是中国文论史上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作者曹丕在论著中反对古来“文人相轻”之习气,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将文章提到经国大
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并提出了“气”说的美学范畴。
18. 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19.《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魏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其内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对后世的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上官体: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名。上官仪工于五言诗,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调音韵之美,人们争相仿效,名噪一时,谓之“上官体”。“绮错婉媚”是其最主要特征。
21. 初唐四杰:初唐高宗时期四位诗人的合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因年少才高、官小名大被合称“四杰”,王勃成就最高,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他们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上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22. 文章四友:初唐武周时期四位宫廷诗人的合称,具体是指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他们都以律诗见长。其中,杜审言诗才最高,李峤存诗最多,苏味道与崔融乃文章大手,好诗不多。
23. 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24.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是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等。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因而又称“王孟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想了高峰,影响极大。
25. 边塞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边塞景物、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推向了高峰,影响极大。
26. 沉郁顿挫: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概括,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点:忧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情结;雄浑绵邈的意境、凝重深沉的忧郁彩和悲剧气氛;千回百折、曲折跌宕、吞吐含情的表现手段。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
深。
27. 大历十才子:中唐大历时期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等十位诗人的合称,首见于姚合《极玄集》李端小传。钱起、卢纶成就最高。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风格特征是“省净清约”。
二手房相关费用
28. 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766-805)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大历诗歌主要出于两大诗人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一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等。他们中的大多数,目睹了安史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诗中发出无奈的叹息,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和精细的意象创造,明胡应麟《诗薮》说“神情未远,气骨顿衰”。其特点表现为省净精约:意象精巧,诗体工整,语言炼饰。
29. 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韩愈、孟郊、贾岛、卢仝等,、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以不平则鸣为旗帜,奇崛险怪是其主要特征,与元白诗派的浅近通俗相对,对宋诗影响较大。
30. 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
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
31. 古文:所谓“古文”,即先秦、两汉以来通行的散文,是与讲究声律、辞藻、用典和排偶的骈文相对而言的。它以散句单行、不拘格式为基本特征。“古文”作为文体概念是由韩愈最先提出,唐以前无此概念。
32. 古文运动:中唐的散文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两重意义:从内容言,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从形式言,是文体改革运动。从贞元到元和的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就其解放文体、推倒骈文的绝对统治、恢复散文自由抒写的功能这一点来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33. 元和体,或称元和格,在元和年间风靡一时,是中唐诗人唱和之风的产物。陈寅恪《元白诗箋证稿》把元和体诗分为两类,一为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这种次韵诗既要严守原诗之韵,又要自抒怀抱,还要写上数百句,所以创作难度很大,但才力宏大的诗人,可借此争奇斗胜、施展才情、锻炼智慧,但因过于重视形式技巧,真情实感反被冲淡乃至淹没。二为杯酒光景之“小碎篇章”,其中包括元稹的艳体诗。
34. 李长吉体,李贺诗风,李贺字长吉。李贺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奇特的想象构思和怪异的意象语言,创造出幽奇冷艳、荒诞瑰丽的艺术境界和浪漫风格。其主要艺术特:⑴想象奇特丰富,⑵意境诡丽幽冷,⑶比喻精妙绝伦,⑷语言奇峭冷艳。
35. 变文:文体名。它是唐代寺院中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有说有唱、散韵结合的俗讲话本,用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字写成,其内容大致分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两大类。作为文体在唐代成就并不突出,但对唐以后的说唱文学影响很大。
36. 花间词人: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因《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后蜀赵崇祚在其中选录了当时十八位作家的500篇作品。这些作家大都是蜀人或是流寓入蜀的,温庭筠、韦庄成就最高,他们在词风上大体相近,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或“花间词派”。内容多写花间月下、男女之情,相思之愁。主要风格是香软浓艳绵密。温庭筠被称作是“花间鼻祖”。
37. 花间词风:五代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编为《花间集》十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等人,大都是蜀人或者流寓入蜀的,他们在词风上大体相近,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或“花间派”。他们所写的都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艳之词,缛采轻艳,绮靡温馥。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