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今天的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事实上,曹植之所以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与后人对他的接受及其形象建构有关。本文试就后人对曹植的同情、抑丕扬植和抑植扬丕的情况以及对曹植作品的接受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力求揭示出曹植在文学史上的接受过程与其形象建构间的关系。
关键词:文学史 曹植 接受 形象 建构dnf怎么解安全模式
曹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特殊的身世与突出的成就使他在文学史上备受关注。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后人对作家作品的接受同样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天人们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而目前专门研究曹植在后世接受情况的论文不是太多,笔者所见仅有郭沫若的《历史人物·论曹植》设置主页[1]、王玫的《曹植及其作品的效果史研究》[2]、张静的《从文学传播角度看曹氏兄弟地位差异形成的原因》[3]等少数几篇。本文拟从文学史上对曹植身世的态度、对其作品的接受以及对曹氏兄弟间的比较这几点进行分析,试图
说明一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接受过程与其历史形象建构间的关系。
张靓颖老公一、后人对曹植身世的同情
曹植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取得如此高的地位,不仅因为其才华横溢,也与他的悲剧命运相关。甚至可以说,他的悲剧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的文学地位。建安前期,曹植因为才干出众和文采斐然而得到曹操的宠爱,差点儿被立为太子。但是作为政治家的曹操,虽爱惜文才却更看重政治素质。他逐渐发现,“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曹丕则是“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4],遂曹丕被立为太子。曹植则由曾经受宠的皇家子弟沦落为一个在政治上失意、在家族中受排挤的落魄人。灾难还不止于此,曹丕为了除掉曹植,处处设计陷害;到了曹睿执政中,仍然对曹植严加提防而不委以重任。可怜曹植屡次上表自试,曹睿顶多是“优文答报”[5]而已。“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6]”残酷的现实逼得他走投无路,只好到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去寻寄托。最后曹植吟唱着“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7]的诗句,离开了他曾笑傲慨叹过的人世间。这种才高见妒、报国无门、备受打压的悲惨遭遇引起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同情。刘勰《文心雕龙电脑开机进不了系统·才略》中说道,“文
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8],应该含有此意。《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植为了保命而七步成诗的故事,姑且不论其真实性,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后人对曹植的无限同情。
农民工工资承诺书
发布评论